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鞅为什么会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为何对他赶尽杀绝

商鞅为什么会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为何对他赶尽杀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4 更新时间:2024/3/8 19:16:49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为何非要将商鞅赶尽杀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扫平六国,除了胜在军事方面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胜在了制度之上。一项好的制度让秦国积累起了足以支撑统一战争的雄厚财富,同时也铸造了一支斗志昂扬的虎狼之师。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商鞅让秦这个西陲边国一举实现了国富兵强的梦想。商鞅可以说是帮助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第一功臣。

但不幸的是,商鞅最终惨遭车裂之刑,并且还背负着千载恶名。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个时期的抹黑而永久如此,它总会在某一个时间被历史澄清正名。但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商鞅为何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到了秦惠文王时,却非要将他赶尽杀绝呢?

商鞅——剧照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商鞅是如何得到秦孝公重用的?

大约在公元前395年左右,商鞅出生在卫国,他是卫国王族的后代,又名公孙鞅。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商鞅从小便对法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潜心学习法家之道,立志以此为业。战国时期的卫国地位位置十分尴尬,它被夹在韩、赵、魏、齐等大国中间,其实力远不足以和七国抗衡。而它的邻居魏国,立国不过百年,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了。魏文侯重用法家宗师李悝为相,率先在战国群雄中进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就这样,魏国便成了当时法家学派的圣地。于是,商鞅便来到了魏国学习和工作,希望能在这里大展宏图。

商鞅到了魏国之后,投奔到了魏国宰相公叔座的门下,深得公叔座赏识。后来,公叔座染上重病,魏惠王前来探望,并叫他为自己举荐一个能当宰相的人才。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却是天下奇才,希望大王能够将魏国交给他治理。”

魏惠王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拒绝了。商鞅在魏国并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但是这个时候,西边的秦国,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承了王位。商鞅的命运也将跟随这个年轻大王的即位而发生变化!

秦孝公——剧照

秦孝公在即位之前的几十年里,秦国的王位争夺十分的激烈,连续换了好几个国君。此时的秦国,内部动荡不安,国力锐减。而此时,魏国等邻国趁机夺取了秦国的大片土地。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原诸国都不太瞧得起秦国,并且还将它视作为夷狄,秦国在诸国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下。秦孝公即位以后,便立志要奋发图强,立誓一定要一雪前耻,恢复祖先秦穆公春秋称霸时的伟业。于是他便昭告天下,大选有才之人充斥国家系统。

其求贤令为:“凡是有人能出奇计让秦国富强的,寡人封其高官,赐其土地。”

商鞅听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秦国拜见秦孝公。并和他探讨“帝道”和“王道”,但遗憾的是,这两个话题没有得到秦孝公的青睐。后来,商鞅由于秦孝公谈起了“霸道”,即如何才能让秦国向春秋五霸那样富强称霸。这正合秦孝公的意,两人相谈甚欢,随即便下令让商鞅来主持秦国变法改革。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秦孝公最终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支持秦国变法事宜。商鞅随即下令将秦国的百姓进行了统一编制,即每五家编成一“伍”,每十家编成一“什”,让他们互相监督。一家犯罪,邻家必须揭发,否则与犯者连坐同罪。为了增加户数,商鞅还下令每家有两个成年男子的一定要分家,否则就要加倍征收税赋。此外,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的策略,规定耕织收获多者可以免除徭役,而从事商业和耕织收获少者就要沦为奴隶。 商鞅鼓励全国人民踊跃参军,杀敌立功者便可以根据法律授予爵位,而胆敢私自斗殴者,法律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通过商鞅的这一系列变法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一整套典型的法家逻辑。虽然商鞅的变法,在具体运行的时候受到过多方的质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商鞅的这种法家思维的变法运动,确实帮助当时的秦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商鞅——剧照

到后来,商鞅又出台了新的法令,在秦国建立了郡县制,废除了井田制,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等等,这对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后来秦国能扫平六国成为真正的的大一统国家,商鞅的功劳则自不用说。秦孝公为了表彰商鞅的功劳,下令将於、商之地封给他,这也就是商鞅称号的来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即后来的秦惠文王。而此时,商鞅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商鞅惨遭“车裂”之刑

以前商鞅在组织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权贵集团,太子的老师虔曾就因为犯法也被商鞅给处以劓刑。于是,在秦惠文王即位以后,便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当然不肯就范,于是便逃回自己的属地率兵抵抗,结果兵败被杀,还被处以车裂酷刑。

商鞅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因为他所实行的变法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那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一项成功的变法运动势必会牵扯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的死,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不过,商鞅虽然蒙冤被杀,但是秦惠文王并没有取消商鞅变法的政策,而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商鞅的新法,秦国继续保持了强大的国力。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商鞅之死》

标签: 秦孝公商鞅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即位之后 朝中大臣为何没有人站出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大臣

    赵光义夺取了皇位,为何没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提到皇上,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时代中,这是最至高无上的身份,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想要登上这个位置,但是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得知,想要坐上这个位置大致上有三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首先第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起义

  • 薄姬:虽不受宠,却是刘邦众多嫔妃中笑到最后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薄姬,西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是一位具备计谋和行动力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善妒的人。刘邦去世后,他的嫔妃们大多结局凄惨,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但有一人不仅没有被吕雉迫害,后来还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荣耀显贵至极,她就是薄姬。薄姬的母亲魏媪虽然是魏国宗室之女,但她的父亲是一介平民,二人

  • 历史上真实的丁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怕董卓?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丁原,董卓

    众所周知董卓是东汉末期的大军阀、权臣,他无恶不作,还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官至太师、相国,封郿侯,位极人臣,文武百官都畏惧他,那个时候只有一个人敢振臂高呼,不畏强权,那个人就是丁原。当年董卓率军进京,给汉室朝廷带来了灾难。当他召集数百名官员准备废除皇帝并且立陈留王时,汉朝的百名官员中只有一人站起

  • 皇太极费尽心机劝降洪承畴,为什么洪承畴的晚年却如此凄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承畴.皇太极

    皇太极曾经费尽心机劝降洪承畴,洪承畴也不负所望,历经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三朝,是大清的首位汉人宰相,但为何晚年如此凄凉,众叛亲离,连清朝廷都不要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01 寒门出身却仕途顺遂洪承畴是实打实穷苦人家的孩子,出生于福建泉州。因为家境贫寒,在11岁时便辍学帮

  •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墓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薄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关于曹操高陵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这让我们不禁好奇,曹操既然选择“薄葬”,为何又担心被人盗了自己

  • 张嫣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有多悲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嫣,汉朝

    张嫣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有多悲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嫣,砀郡外黄县人 ,她是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有野史记载张嫣其字孟媖,小字淑君。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长女,汉惠帝的姐姐。公元前202年嫁给开国功臣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为妻,之后生下了张嫣与鲁王张偃,

  • 李靖的前半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被称为大唐军神,是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提到唐初名将李靖,相信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靖无疑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李靖一生灭萧铣、平辅公祏、定突厥、破吐谷浑……在唐朝

  • 多尔衮死后顺治为何要鞭尸 这和所谓的孝庄下嫁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多尔衮,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多尔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他出生于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他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战功赫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皇太极赐为“墨尔根戴青”称号。皇太极驾崩后,他把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他的死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延,诸葛亮

    对魏延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魏延,其实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称为五虎之下第一人,足见其才能是多么的强大。不过一提起魏延,大家肯定都会跟“反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认为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造反,所以最终被诸葛亮设计杀死,罪有应得。然而在正

  • 司马昭为何会相信邓艾造反的消息?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三国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故事,灭蜀的两名统帅邓艾和钟会因为争功互相看不起,结果是钟会联合部分大臣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相信了钟会的诬告,杀掉了邓艾。历史上邓艾和钟会其实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