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2/7 16:57: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薄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最近关于曹操高陵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这让我们不禁好奇,曹操既然选择“薄葬”,为何又担心被人盗了自己的墓?此外,宋人又为何会专门派人为曹操守陵?

一、薄葬之薄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63岁封魏王,这是他人生政治命运的巅峰时刻,但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之事。次年六月制《终令》,最终选定了寿陵地址,这个葬址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的附近就是西门豹祠。

从《终令》的内容来看,选择此处作为葬址的原因有三:

其一,“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二,“因高为墓”;

其三,这里地域开阔,可以“广为兆域”

从周围环境上看,高陵西有天城山,山前两水相合,水东即山麓高冈台地。高陵西枕天城,脚踩邺城,居西冈俯视铜雀台,天、地、人浑然为一。

据说,曹操生前曾患头痛病,头疼时, 尝将头仰卧水中,用凉水止痛。事死如事生,将寿陵选定在邺城西冈,西枕山水,虽死犹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理形胜,寓意其生前之事。

说完了葬址,我们看看墓穴。

根据考古报告,西高穴二号墓坐西朝东,未发现封土,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墓道位于东侧,由墓道、木门、甬道、前后墓室及东、西四个侧室组成,总长60米。斜坡墓道39.5,上口宽9.8米,底部宽2.7米。墓门为砖抱双券拱形门,外券四角攒尖顶,青石铺地。

汉代厚葬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上建筑+地下设施组成。

这里便出现了“薄葬”的第一个重要特征——“不封不树”,也就是说地面上没有高大的封土堆作为墓葬标识。将曹操墓与其他同等级诸侯王墓进行对比,比如彭城王、中山王等墓葬皆有风土,当然更多的是诸侯王凿山为墓,这也是封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而曹操墓不起坟丘,地面上没有醒目的地面建筑,自然也就不必大费周章,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民力。当然,这或许也与曹操自己身为盗墓行家,曾组织摸金校尉经常盗墓有关,毕竟能让活人看到死者的薄葬、而不起坏心思,“不封”显然是最为直观的。

再看曹操墓所出的随葬品,根本没有为其安葬所专门制作的金玉礼器,所出的金丝和金纽扣也是衣服上的饰品,而且在记载其随葬品的石碑上也没有其他金银珠玉的记载,这就和他在《遗令》中叮嘱后人所说“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一致。

此外,该墓所出之陶器,器形均偏小,且做工较为粗糙,均为泥质素面灰陶,就连寻常汉墓中常见的彩绘陶器都不见,这也符合曹植在《诔文》中“明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由此可见,曹操说自己要薄葬,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二、南宋疑冢

曹操高陵的所在,其实在北宋以前的文献中一直都有明确记载。曹操入葬之后,经历两晋南北朝到唐、北宋,但有关于高陵的文献记载,始终不绝如缕。

到了北宋时期,政府还特意为曹操高陵设置守陵户。

王明清《挥麈录》:载 “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商中宗帝太戊葬内黄县东南阳,武丁葬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皆葬毕,在咸阳县界。汉文帝葬霸陵,在长安东南。宣帝葬杜陵,在长安南。

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西

。晋武帝葬峻阳陵; 在洛阳。后周太祖文帝葬成陵,在耀州富平县。隋高祖文帝葬太陵,在武功县。以上十帝,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此乾德四年十月诏也,著于甲令。

以北宋为界,南宋才开始有了曹操疑冢之说。《鹤林玉露》卷三: “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疑冢也。北人岁增封之? 范石湖奉使过之,有诗云: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这里的范石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是个南方人,对北方地理知之甚少,所以当他奉命出使金国的时候,途经邺城时,便误信了关于曹操疑冢的传说。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已经被考古证明,这其实是北齐墓葬群而已。

那么,曹操疑冢为何在之后愈演愈烈?

从考古现场看,曹操墓最早被盗是在西晋,当时曹操墓葬位置暴 露。所以,其墓地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北宋初年,宋太祖下诏为曹操高陵等前朝帝王陵设立守冢户、并明令要求对盗掘的陵墓进行修葺之后,诏令得到落实,盗洞回填,曹操墓得到了修复与保护。

我们从曹操墓中堆积深达三米以上的积土仍可以看到其人为回填的痕迹。正是由于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 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很难辨识。

再加之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曹操墓的“七十二疑 冢”说,因之也就在南宋之后出现,并传播开来。

标签: 曹操墓葬

更多文章

  • 张嫣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有多悲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嫣,汉朝

    张嫣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有多悲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嫣,砀郡外黄县人 ,她是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有野史记载张嫣其字孟媖,小字淑君。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长女,汉惠帝的姐姐。公元前202年嫁给开国功臣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为妻,之后生下了张嫣与鲁王张偃,

  • 李靖的前半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被称为大唐军神,是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提到唐初名将李靖,相信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靖无疑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李靖一生灭萧铣、平辅公祏、定突厥、破吐谷浑……在唐朝

  • 多尔衮死后顺治为何要鞭尸 这和所谓的孝庄下嫁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多尔衮,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多尔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他出生于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他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战功赫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皇太极赐为“墨尔根戴青”称号。皇太极驾崩后,他把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他的死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延,诸葛亮

    对魏延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魏延,其实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称为五虎之下第一人,足见其才能是多么的强大。不过一提起魏延,大家肯定都会跟“反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认为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造反,所以最终被诸葛亮设计杀死,罪有应得。然而在正

  • 司马昭为何会相信邓艾造反的消息?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三国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故事,灭蜀的两名统帅邓艾和钟会因为争功互相看不起,结果是钟会联合部分大臣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相信了钟会的诬告,杀掉了邓艾。历史上邓艾和钟会其实是代

  • 历史上曹操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真的不姓曹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小名阿瞒,是汉末时期的权臣,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曹操的确是姓曹,因为他的父亲就姓曹,子随父姓,这在古时候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有趣的是,曹操的亲爷爷,却不姓曹。至于为何曹操姓曹,为何叫阿瞒,这就说来话长了。曹操字孟德,又名曹阿瞒,生于公元155年,一生活了6

  • 乾隆一死嘉庆就着急对和珅下手 和珅为何没有提前做好打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嘉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代和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和珅也算是一个聪明人,嘉庆准备对和珅下手的时候,和珅为何会糊涂一时?乾隆在位60年后,退位做了太上皇,嘉庆接了班。不过嘉庆没有实权,还是乾隆说了算。等到乾隆一死,嘉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不可一世的和珅。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

  • 李世民登基秦琼就病了十二年 秦琼此举是在明哲保身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琼,李世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代秦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琼早年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秦琼为什么在李世民登基后病了12年?秦琼这个是真病还是假病?秦琼是唐初的名将,自从投奔了李世民之后,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算是开国功臣了。不过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关于秦琼的故事就少之又少了。这是

  • 朱允炆削藩才导致朱棣造反 朱棣夺得天下后为何也跟着削藩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棣造反是因为削藩,朱棣夺得天下之后,朱棣为什么也跟着削藩?熟悉明史的朋友们,一定了解朱棣其实是因为朱允炆搞削藩才起兵,显然他认为削藩是不对的,可是为什么他当皇帝后,也要削藩呢?虽然朱棣打的旗号是靖难,也就是清君侧,可是明眼

  • 李治真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吗 李世民为什么还传位给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继承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治真的是一个懦夫吗?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接班人?很多人认为李治是懦夫,唐太宗选择他是无可奈何之举,但笔者则认为,李治第一技能善于使用韬光养晦,第二技能善于隐藏光芒,第三技能善于把握机会,最后成功荣登至尊不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