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权死后东吴到底怎么了 东吴为何没有一点担忧

孙权死后东吴到底怎么了 东吴为何没有一点担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98 更新时间:2024/3/8 19:18:13

对孙权死后,东吴为何毫无灭国焦虑、疯狂自相残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蜀吴三国,存在感较低的国家,自然要属于吴国了。刘备的蜀汉,自认为是正宗的汉王朝的延续,刘备又是“皇叔”,自然被重视。

曹丕的魏国——当时的最强国,后来的晋朝也是以魏国班底组成,也会被历史重视。而吴国前没有背景,后没有历史,被大家忽略,似乎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吴国并不简单。

要知道,吴国的建国者孙权,从公元222年被魏文帝册封为吴王,标志着吴国的崛起,到其去世的公元252年,足足在位30年。

若是从其兄孙策遇刺身亡的公元200年算起,孙权执掌吴国政权长达半个世纪,在这52年时间内,孙权对于吴国的政治影响力可谓是非常关键,凭借一己之力将吴国打造为一方诸侯,但其在晚年时刻的优柔寡断,给其后世子孙的发展和吴国的走向,埋下了祸根。

我们看历史,不能仅仅从“演义”中了解事情的原委,还应该从各种史料中辨别真伪和细节。

从目前掌握的各种历史资料中抽丝剥茧,我们发现,孙权称帝之后,尤其是到了晚年,虽然面临着蜀国和魏国侵略的危险,但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解决国家内部各种争斗中,孙权也没有平衡好其内部子嗣、亲戚、部下的关系,为其死后吴国不断发生内部争斗留下隐患。

那么,在孙权死后,东吴的各个阶层,为啥没有团结一致,积极对外,而是热衷于内部争斗呢?难道他们不担心在纷杂的三国时期,因内乱导致国家政权不稳定而让外敌趁机入侵吗?

或许他们也担心,但因为在东吴内部存在诸多根深蒂固的原因,导致他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顾及外面的事情。下面,就“孙权死后,东吴为何毫无灭国焦虑、疯狂自相残杀?”这一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

直接原因:孙权在立嗣问题上反复犹豫,举棋不定

话说皇帝这个角色,对于众人的吸引力简直是太有诱惑力了。

不然,民间怎么会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说法呢?从侧面反映出老百姓对做皇帝的渴望。

所以说,无论是草根还是权贵,都想圆自己的皇帝梦。我们观看各个朝代的电视剧,知道了在宫廷内部,为了争夺皇权,各种势力间的争斗是多么地激烈,尽管某些情节是戏说,但也从侧面反应出历史真实的一面。

孙权家的故事也很狗血,足够写一部内容丰富、人物性格突出、矛盾点频频爆发的电视连续剧了。因为孙权在立嗣这一重大决策中有些举棋不定,导致后续权臣当道、篡权夺位的事情频频发生。

首先来说,孙权儿子很多,且人才济济,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加之孙权本人对儿子们的亲疏远近,影响了孙权对争夺皇位这一重大事件的判断。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的大儿子孙登为人好善,且有治国之方,只可惜英年早逝,只获得了太子之名,未能登上皇位。孙权确定三子孙和为太子。

但孙权更喜欢四子孙霸,将其封为鲁王,还授予其与太子孙和同等级别的待遇。这不是犯了“僭越”之怒吗?也有臣下向孙权进谏认为这不妥,但孙权不为所动。

时间长了,鲁王孙霸就起心思了。为啥我就不能当太子了呢?于是,明里暗里和孙和争斗,弄得全国皆知两兄弟不和。

孙权无奈,只好废掉太子孙和,将挑起事端的鲁王孙霸杀掉,转而将另一个儿子孙亮送上了皇位。

其实,孙和也是非常有才能的,大儿子孙登对弟弟孙和有极高的评价,曾经给父皇孙权建议“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若是孙权就确定孙和就是太子,并且给予特权,相信后续的兄弟阋墙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孙权于公元252年驾崩,太子孙亮继位,孙峻辅政。东吴内部的争斗告一段落了吗?没有!

后续孙亮又被权臣孙綝废黜杀死,孙权的六子孙休继位,孙休又联合势力将孙綝干翻,过了六年,孙休病故,诸臣拥立孙和之子孙皓当上了皇帝。

孙皓又将孙休的子孙杀掉。这一桩桩惨案,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孙权家里面的人在不停争斗、自相残杀,“不亦忙乎”,下边的群臣也在争权夺利。从孙权的父亲孙坚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派系问题,而这一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孙权死后,东吴内部的派系争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

根本原因:吴国内部其实存在着复杂的派系问题

从东汉末年开始,逐渐形成了多个地域集团,比如,在刘备圈里,就有故旧集团、荆襄集团、益州集团和凉州集团。孙权这里呢?

就分为淮泗集团和江东集团,还有一部分宗亲势力。无论是在东吴势力创立的初期,即孙策征讨江东时,还是孙权执政初期,他们倚仗的均为淮泗集团。

但在孙权有意无意扶持之下,以顾雍、陆逊为代表的江东世族在慢慢崛起。得益于顾雍、陆逊等人的品学,两大派系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不过,表面上的安定并不能掩饰暗流涌动的势力争斗,当太子孙和和鲁王明争暗斗之时,淮泗集团和江东世族也在站队。

而且,两股势力的政治目标也不一致,前者以北伐曹魏为目的,而后者意在保卫江东,前者较为激进,想辅佐孙权统一天下,而后者较为保守。

在孙权制止孙和与孙霸太子之争时,淮泗集团和江东世族两个党派的重要人物均受到挤压,造成双方势力在不断互相残杀、严重受损。

孙权为了压制两股势力的迅猛增长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也为了巩固东吴政权的稳固性,尤其在设置托孤班底时,孙权绞尽脑汁,用心良苦,将两股势力中的代表人物分别纳入到班底之中,包括属于淮泗集团的诸葛恪、吕据,也有江东人士孙弘、滕胤

但尽管如此,两大势力的互相牵制,再加上孙家宗室的不安分,造成东吴各股势力为了自家的利益而不断争执,使得东吴朝局不断动荡,频繁出现内耗。

我们知道,西晋归一统时,最后灭掉的才是东吴,说明尽管东吴各个派系、势力在不断内耗,但还是没有担心会有亡国的危险,一大原因就是因为有了长江这一天然屏障,从客观上安了东吴将士的心。

客观原因:东吴政府自认为拥有长江天险,可以无视蜀魏

我们知道,即便是在近代,长江也是军事上的天险,更不用说在2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了。公元229年,东吴军队在陆逊的带领下,大败北魏大司马曹休,之后,东吴有24年未起大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孙和与孙霸为了皇位激烈内斗时,也正是处于这一暂时和平时期,而北魏正忙着和蜀汉作战,顾不上东吴。直到孙权去世,魏国才发动东兴之战,不想,再次战败。

东吴政权倚仗长江天险,在当时,也被诸葛亮看在眼里,他分析说,孙权虽然不能渡江北伐,但凭借长江足以能够自保。

无论是北魏还是西晋的部队,都不善水战,这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就得到了验证,所以说,在被层层加固之后,东吴政权依靠长江防线,过上了多年的和平日子。

但是,东吴政权内部的不断争斗,终究是要消耗内力的。多年的内耗,国力逐渐衰竭,民心逐渐丧失,何时亡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东吴各种势力并没有以国家大局为重,而是为了自家的蝇头小利,逐渐丧失了国家的基本稳定盘,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悲剧。而早先所挣的利益,也成为“掩耳盗铃”的牺牲品。

学史论今。我们在了解到东吴政权在孙权去世后的格局演变,也要思考,小到企业、公司,大到政府,有没有必要以私利为重而丧失掉整体利益呢?值得思考!

标签: 孙权东吴

更多文章

  • 刘邦对吕雉如此忌惮 刘邦为什么还将权力交给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吕雉

    还不知道:刘邦晚年对吕雉产生了忌惮,为何还要将权力交给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末时期,天下大乱,秦二世的昏庸无道最终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秦朝末年,天下的起义军是接连不断的出现,比如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以及后来的项羽、项梁等等,总之这时候的起义军是越来

  •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要偏袒贾充?二人的关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昭,三国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曹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起宫廷政变,起兵的是曹魏皇帝曹髦,他想杀掉独揽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昭,试图夺回权力。曹髦的奋起一击迅速被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击败,曹髦被杀。当时,阻

  •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唐朝

    还不知道:李白为何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爹是干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白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据考究,李白的老爹李客,在唐朝是搞盐和茶叶生意的。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好比沙特那帮搞石油的大佬们,手里攥着的都是硬通货啊!所以说,李白他们家非常有钱,至少李白小

  •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多尔衮,豪格

    比多尔衮大3岁的豪格,夺嫡失败后,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太极白天出去打猎,感觉特别有精神,晚上还跑到办公室加了个班。结果当场就猝死了。由于皇太极当时才52岁,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早逝,所以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这下麻

  • 雍正生前有三大宠臣 三人为何不被乾隆认可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雍正,乾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宠臣,为何不被乾隆认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权者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其下属的权势地位、身后之名。对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脾气秉性、统治方式、所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父子帝王而言,这句俗语显得尤为贴切。雍正

  • 鬼谷子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鬼谷子,战国

    鬼谷子,王氏,名诩,,纵横家创始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隐士高人,是迄今为止最为神秘莫测之人。他胸怀卓绝智慧和旷世奇才,一手创建了鬼谷门派。他不但擅长修身养性,还精于算计,独具纵横捭阖之策,是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共同鼻祖,也是和孔孟齐名的大思想

  • 陈宫和刘备没有恩怨情仇 陈宫为何要对刘备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宫,刘备

    对陈宫和刘备无怨无仇,为什么他非要致刘备于死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悲剧军师,他就是陈宫。陈宫虽然有大志,但是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私放曹操,本来想投靠个明主在天下大乱时有所成就,无奈曹操的所作所为让陈宫心寒,其实杀死吕伯奢一家并不是陈宫离开

  • 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国时,魏武帝曹操自崛起后,除了跟各路诸侯争霸天下时的斗争,还一直在跟士族相抗争。其一生在纵横八方,创立下曹魏基业的同时,跟士族的斗争,也一直贯穿始终。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曹操出身于寒门庶族,即使他认

  •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最后为何还传位给曹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植

    对曹操喜欢曹植却传位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

  • 刘胜和刘备之间相差270多年 刘备出身为何没有被怀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蜀汉

    对刘备身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时,起步最早却事业成就最晚的乱世枭雄之一。他既没有曹操雄厚的宗族家底,也没有孙权那样的父兄为他奠定基业,早年仅靠织席贩履为生,起点极低。但刘备拥有曹操和孙权都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汉室后裔的身份。他自称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