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甘宁文武双全,为什么没成为东吴大都督?

甘宁文武双全,为什么没成为东吴大都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29 更新时间:2024/1/29 14:18:29

甘宁随孙权破黄祖,跟随周瑜破曹操与乌林,救孙权与濡须,更有百骑劫曹营的壮举,被孙权称之为如同曹操手下的张辽。不仅如此,甘宁还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将军。诸葛亮有个天下三分理论,其实,甘宁有一个天下两分理论,而这个理论要比诸葛亮的还要早,只不过由于刘备的出现,而后形成了事实上的天下三分,甘宁的这个设想和鲁肃的天下两分理论一样,不被人们重视罢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在周瑜这个大都督之后,孙权先后用了鲁肃、吕蒙,就是没有甘宁的份儿。如果说,周瑜的能力和地位在东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那鲁肃只是一个战略家,在实战方面缺少经验,尤其是吕蒙,在文武两方面应该和甘宁差不多,但吕蒙当上了大都督,甘宁却连个副都督也不是。那么问题来了,甘宁文武双全,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甘宁不是孙权的老班底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县人。甘宁年轻时纠集了一批轻薄少年,成立了一支半土匪式的武装,做了他们的首领。他们强取豪夺,连当地的官员也无奈他何,只能是曲意和他们结交,好好接待,有的人甚至为此而丢官。这种状况持续了二十余载。不过,甘宁自己结束了这种生活,坐下来用心阅读了不少诸子百家的书籍,接着便去依附刘表。刘表并不重视他,甘宁转而依附黄祖,黄祖也同样把他当作寻常人养着,甘宁这才到了东吴。周瑜、吕蒙两人都并力推荐引进,孙权认识到甘宁的不寻常之处,待他如同老臣一样。甘宁于是献上了“先取黄祖,再占楚关,然后逐渐谋取巴蜀”的计策,得到了孙权的赞许。

打败黄祖后,甘宁又协助周瑜攻打江陵。江陵一时难以攻克,甘宁献计先直接进占夷陵,并且他自己率军前去顺利拿下了这座城池,于是入城驻守。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加上俘虏,也仅满一千人,却遭到了曹仁五六千人的围攻。面对曹仁的连日攻击,甘宁谈笑自如,派人将情况禀报周瑜,直到周瑜率诸将前来解围。后来甘宁又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抗关羽的进攻。甘宁当时自己手下有三百士兵,鲁肃又给他增兵一千,让他到上游阻挡关羽。由于甘宁连夜赶赴,关羽失去了渡河时机,只能就地布寨扎营,关羽的行动受阻,两军没有发生大的交战。甘宁守卫的这个地方叫做关羽濑。为此,孙权嘉赏甘宁的功劳,任命他为西陵太守,后被任命为折冲将军。

由此经历可以看出,甘宁不是孙权的老班底,说孙权对待他“如同老臣”,正好说明了他不是老臣,因而也就没法和周瑜、鲁肃、吕蒙这些老臣相提并论。甘宁先后跟随过刘表、黄祖,尽管不受重视,但当时那个社会,一个人跟随过谁,谁就是你的主公,离开了就会被看做是背离。所以说,尽管像新主子如孙权为了事业的需要,为着广缆人才的需要招降纳叛,但一般臣子是不这样看的。正因为如此,孙权可以重视他,但还达不到放手让他统领其他将领的程度。

不被老班底的人员接受

在甘宁阐述他的那番“天下两分理论”时,张昭当时在坐,对他提出了诘难,说:“东吴眼下危机四伏,若是军队真的出征,只怕必定要导致祸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您,您留守后方而害怕变乱,您用什么来追慕古人呢?”从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甘宁向西进军主张的是立即行动,而张昭考虑的是,首先解决内部危机。这本来只是策略顺序的不同,甘宁却把它变成了攻击张昭本人,尤其是,张昭作为孙权的顾命大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你一个新来人员可以说三道四的。对于两人的不同意见,孙权是怎样决定的呢?孙权举起酒杯对甘宁说:“兴霸,今年出征讨伐,就如这杯酒,我决定把它交付给你。你只管努力筹划策略,使我们必定能征服黄祖,那么这就是你立下的大功了,又何必顾虑张长史所说的那些呢!”在这儿,孙权让他只管打仗的事情,却没有说张昭对还是不对。就是让他西征,也只是“筹划策略”,“前部大督”是周瑜也不是他甘宁。

甘宁还和东吴大将凌统有过节。

据吴书记载:凌统怨恨甘宁杀了他的父亲凌操,甘宁经常防备着他,尽量不与他相见。孙权也命令凌统不得仇恨他。曾经有一次在吕蒙的住处宴会,酒喝多了,凌统就拿起刀跳起舞来。甘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起身说:“我能跳双戟舞。”吕蒙一看苗头不对,说:“你甘宁虽然能,但不如我吕蒙巧。”于是拿着刀和盾牌,将两人隔开。这有点儿鸿门宴上项庄舞剑的意思了!事后孙权知道了凌统的意图,于是让甘宁带兵,另外到半州去驻防。《三国演义》说逍遥津之战甘宁救了凌统,两人冰释前嫌,正史中不见此记载。按照古代人的行为方式,两人共同对敌时是能够同心协力的,无论是枪口对外还是共事一主,都会这样做,但私下场合尤其是酒醉之后,还能够和睦相处,实在是很难说了。

总起来说,有了这些文官武将和甘宁的过节,别说孙权有一个自己培养的吕蒙,就是没有,孙权想重用甘宁,恐怕也会遭到张昭的反对,尤其是凌统,能不能听他指挥,孙权还真的仔细掂量掂量。

甘宁其人缺乏信义

刘表、黄祖为什么不重视甘宁,原因不得而知,但这个半强盗出身的人缺乏信义却是事实。

甘宁厨房中一个童仆曾犯有过错,走来投奔吕蒙。吕蒙怕甘宁把童仆杀了,所以没有及时送回。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当甘宁按规矩要登上厅堂对吕蒙母亲行拜见之礼的时候,吕蒙才叫出那个童仆还给甘宁。甘宁向吕蒙承诺说不杀。一会回到船上,甘宁却将那童仆绑在桑树上,亲自挽弓搭箭将他射死。完事后,甘宁命令船上人再增加几根船缆,自己脱下衣服在船上。吕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杀甘宁。甘宁听说这些后,故意躺着不起身。吕蒙的母亲光者脚出来劝阻吕蒙说:“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军国大事托给你,哪里有因为私怨就想攻杀甘宁的道理?甘宁死去之时,纵然主上不加责问,你作为臣下这么去做也还是违反法律的。”吕蒙一向最是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当即豁然消除了对甘宁的恨意。吕蒙亲自来到甘宁的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正等您吃饭,快点上来!”甘宁痛哭流涕感叹说:“我对不起您。”便跟着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母亲,十分欢畅地宴饮了一整天。

看看,堂堂一个大男人,和吕蒙的母亲相比,这胸怀差别该是有多大!

就那个时代来说,甘宁杀死一个有错的童仆不算是一件大事,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中不值得这样大段描写,但为什么到了甘宁这儿,《三国志》的作者要花费力气来详细叙述呢?恐怕作者就是在做这样的暗示:此人不讲信义,匪性难改。尽管此事涉及到和吕蒙的关系,假如涉及到其他人正面特点,只需一句话就带过了,如周瑜的“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即便是从写作的角度,对比也是非常明显。所以说,尽管作者说甘宁“豁达爽朗胸藏韬略”,但再能打仗,有谋略的人,如果不讲信义,怕是谁也不敢重用。孙权用甘宁,不过是用其勇而已。

标签: 甘宁东吴

更多文章

  • 名将阎行与岳父韩遂分道扬镳,到底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阎行,东汉

    韩遂长期割据西北,和羌人友善,是西北比较有势力的军阀之一。所以,尽管他屡屡反叛朝廷,三国早期的当政者也对他无可奈何,只能是拉拢羁縻,即便是曹操下决心将西北军阀一锅端,韩遂也还是成了漏网之鱼。但就是这样一个长期独立,在西北自成体系的诸侯,女婿阎行竟然要杀了他。那么,韩遂和女婿阎行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中

  • 赵高当初连胡亥都能杀害 子婴年纪轻轻是怎么除掉赵高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高,子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高和子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统一中原后,为了了解全国的真实社会情况,于是经常到处巡游,然而在沙丘他却一命呜呼,嬴政的去世非同小可,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密谋篡改诏书,赐死了太子扶苏和手握兵权的大将

  • 苏克萨哈敢和鳌拜当面力争,但结局为何确实很悲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克萨哈,鳌拜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驾崩于紫禁城。顺治帝遗命由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由于玄烨时年仅有六岁,顺治遗诏以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辅政,在对权力的争夺中,这四个顾命大臣也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拐点。四大辅臣之中,索尼已经老迈,为了保全自己

  • 胡亥连兄弟姐妹都敢下手 胡亥为什么不杀子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亥,子婴

    对胡亥和子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在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

  • 和硕端柔公主作为雍正的养女之一,她的性格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硕端柔公主,雍正

    雍正皇帝一共有三位养女,分别是和硕淑慎公主(生父理密亲王胤礽)、和硕和惠公主(生父怡贤亲王胤祥)、和硕端柔公主(生父庄恪亲王胤禄)。这三位公主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但要说她们之中最为刁蛮任性且个性鲜明的就是和硕端柔公主,虽然她的封号里有“端柔”(估计是雍正帝希望她性格变得温柔一些)二字,但她的性格和

  • 汉元帝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是如何导致西汉逐步衰落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元帝,西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元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之子,他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柔仁好儒,是个好人,但他却不是一名好皇帝。他葬送了汉宣帝开创的中兴大业,开启了汉朝由盛及衰的道路。1.糊涂天子,逼死老师汉宣帝给刘奭留下三位辅政大臣,以外戚史高为首

  • 如果此人还在,黄皓还能祸乱朝政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允,东汉

    魏国发起灭蜀之战,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蜀国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这就是大将军姜维既不在汉中前线,也不在都城之中,用魏国人的话说就是“远离巢窟,用力为易”。姜维到哪儿去了呢?在沓中屯田,也就是领着军队开荒种地去了。姜维为什么要去“耕种沓中”呢?实际上是受到了宦官黄皓的陷害,这就是有名的“避祸沓中”。黄

  • 在三国的历史进程里,孟达这位蜀将的真实实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达,蜀将

    孟达这个人,虽然不能和吕布、关羽、周瑜等人相媲美。但是在历史的进程里,其实还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物。因为他和刘封的拒不发兵,才使得关羽后来兵败麦城,被孙吴擒获,最后身首异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达之后也因为担心自己被怪罪,于是投靠了曹操。随后带着曹军来攻打刘封

  • 明朝末年李自成流寇为什么会爆发造反 关键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末年之所以会爆发李自成流寇造反的关键原因是大明政府没钱了。因为没钱所以无法有效地赈济灾民,而灾民无法被安抚,就渐渐的演变为流民,进一步成为流寇。而大明王朝依旧无力镇压造反,最终大明王朝也被推翻。明末处于小冰河期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

  • 姜维北伐有何影响?刘禅如何支持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

    还不知道姜维北伐有何影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当时蜀军按诸葛亮生前的要求秘不发丧,徐徐撤退,当时百姓看到蜀军撤退,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司马懿,而司马懿听闻这件事后,当即率军追击,此时姜维与杨仪等人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