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04 更新时间:2024/1/23 23:17:18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 的内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铁铉,又被人们尊称为“铁公”。铁铉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地抵御了燕王朱棣的多次进攻。铁铉的辅政,对于巩固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最后兵败被俘,但其表现出来的忠君事主、宁死不屈的气节,让人为之钦佩。

但就是在这次靖难之役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尽忠职守,我认为也是一种“愚忠”的表现。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仍然固执己见,为了一己之私,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所以,他的“忠”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一、文有文正、武有铁公

明太祖朱元璋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隔空传位的结局,最终还是让四皇子朱棣给夺了自家江山。

在燕王发动靖难之役之前,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自幼聪慧,而且极其孝顺。在其父朱标过世的时候,朱允炆因过度哀伤而日渐消瘦。

朱元璋:“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此时朱允炆的身份是皇太孙。朱标去世以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翻阅历史我们知道,对于朱允炆治国理政的一些功绩,我们无从查起,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文献和档案都遭毁灭,还有一些散落民间的记载也被禁除。但有一点我们知道,朱允炆的心腹当中就有方孝孺(即方文正)。在文官当中,方孝孺是一介书生,此人算是大器晚成型。在朱允炆治理朝政时期,他经常在幕后为建文帝出谋划策,著书立说,凡此种种,朱允炆也都会让方文正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与之对应的武将心腹当中,就属铁铉了,其实铁铉一开始也并不是行伍出身。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登上皇位,还没等他把龙椅暖热,就在朝中的元老大臣黄子澄(朱允炆的老师)、兵部尚书齐泰的蛊惑之下,开始削藩了。要知道,“实习期”都没过,就这么大刀阔斧地改革,极其不利于新政权的巩固。

在周王被擒,湘王自焚以后,燕王朱棣早已算到下一个遭殃的肯定就是自己了,所以他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公元1399做年,朱棣起兵造反了。他接受谋臣僧衍的建议,提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树起了反叛大旗,“难靖之役”正式拉开帷幕。

二、靖难之役中的铁铉

我们知道,铁铉是元代色目人的后裔,是明初名臣,历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此人性格刚直,聪明敏捷,其过人的才干和果敢,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建文帝即位以后,升任山东参政。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严格来说,这场皇家内部的皇位之争,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因为朱元璋隔空传位,就为叔侄间的争夺埋下了隐患,这是意料之中。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建文帝上台就开始削藩,这是明目张胆要除掉朱棣这位叔叔,这乃意料之外。所以,对于心狠手辣的朱棣来说,这岂能容忍呢,于是这才有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伊始,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抵御朱棣大军,此时的山东参政铁铉负责粮草辎重的督运。随着李景隆50万大军的兵败,河北及山东北部诸城将士无不望风归降,建文二年四月,朱棣大军包围了济南城。此时镇守济南城的是都指挥盛庸。铁铉与盛庸一起歃血立誓,誓死保卫济南城。由于济南城墙高大而坚固,朱棣数次进攻,死伤无数,但都兵败城下。

于是朱棣下令围困济南城,迫使铁铉投降。前后一共围城数月,此时城中百姓及经断粮,满城饿死民众无数,城里的百姓想要逃离此处,铁铉却怕朱棣大军乘机攻入城中,不肯打开城门,逼得百姓是互相卖儿卖女,做“米肉”而食之。

期间,铁铉心生两计,让朱棣怒从心起,不战自退。一是诈降。铁铉命守城兵士将他写好的降书绑在箭上射入朱棣军中。得了降书的朱棣大喜,率领大军前往城中受降。当朱棣刚刚骑马踏过吊桥时,城上突然放下守城铡刀,朱棣受伤后被身边将士拼死救回大营。二是将太祖朱元璋的头像和牌位挂在城头,本已拉满弓的朱棣,又怎好在自己父亲的灵位前放肆呢。愤怒至极的朱元璋只能含恨而归。

久攻不克,让朱棣非常苦恼。最后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认为取道济南根本就是个错误,遂班师回北平,再图长久之计。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改变攻打策略。这次他避开防守严密的济南,转而从侧后方取道东阿至徐州线路,一举破开京师大门。建文帝朱允炆在战斗中不知所踪,有的说他逃到南方做了和尚,有的说他被战火烧死。总之,在此时此刻,朱棣已自立为帝。此时获知消息的各地守城官员纷纷向朱棣投诚。而铁铉则依然不肯投降,并且准备死守济南城。而此时城内的军民已经有了归降之意不肯全力抵抗,此后不久,济南城被攻破,铁铉在逃亡中被俘。

素闻明成祖朱棣心狠,也知铁铉尽忠。想当年朱棣给过铁铉机会,让他归降,他不但不降,还变着法戏耍朱棣,这口气又怎能让这位永乐大帝咽得下呢,最终,铁铉被朱棣押往南京,凌迟而死。

三、忠臣不事二主,输战不输人,但这样的“忠”值得肯定吗

世人通过铁铉誓死保卫济南城就可以看出,此人是尽忠为国之人,也是人臣之典范。自古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被俘的铁铉面对朱棣的残酷重刑,始终面不改色、心坦然。

铁铉死后,其父母被发配,儿子被充军,妻女被卖到青楼。直至明神宗初年,铁铉才被昭雪。自古以来,忠臣烈女也不在少数,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节让人为之钦佩。

话分两头,现在在济南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铁公祠”,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铮铮铁骨的硬汉所建立的,他的精神和气节,让人肃然起敬。但反思铁铉的做法,不禁让人难以捉摸。在战事吃紧的时候,铁铉没有顾及百姓生死,以一己之私,置百姓利益于不顾,对于这种“忠”,是不是也让人诟病,也是铁铉某种私心的表现呢

有时候不禁让人思索,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有多少是名垂青史的呢,我认为更多的牺牲只是帝王家天下战场上的牺牲品罢了,甚至只是微不足道的天地尘埃。

《明史》: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乾隆帝: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

标签: 铁铉明朝

更多文章

  •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辽,三国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

  • 桑弘羊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桑弘羊,汉朝

    可以说汉武帝在位 54 年,无论是在政治谋略上,还是在军事、文化、经济建设上,亦或是在对外外交上,武帝都有十分卓越的作为。他铸造了兴盛于鼎盛时期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极大地扩张和开拓了汉朝领土。随着边境多事和灾荒的发生,财政日渐困难,他为了保持国库收支平衡,或者实现收入大

  •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办过一起非常大的案子,就是空印案,涉案人数多达几万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起冤假错案,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初期,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报告地区的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发现,所有的地方官员

  •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三国

    在古代,军权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大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刘封、廖化、王平等人,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勋。刘备手下这些将领之中,谁才是实力派,谁真正有兵权呢?兵权,也就是意味着能调动军队,

  •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韩信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

  •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兰陵王,南北朝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

  •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曾以贩枣为生,身为社会底层人的他傲气从何而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义薄云天的关羽都十分推崇,称他为武圣,为他建庙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华夏民族对于‘忠’和‘义’的无限向往,大家将美好的人格放大想象,加诸在关羽

  • 嘉庆上位为什么要除掉和珅 嘉庆是贪图和珅的钱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嘉庆,和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上位就要除掉和珅,是因为和珅钱多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是嘉庆帝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杀了和珅,一七九九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三年前就去世了。和珅还在为乾隆的丧事忙碌着,正月十三就被嘉庆皇帝抓住,而且还被判了二十条大罪。又过了五

  •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庞统,诸葛亮

    对如果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比如《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在为蜀汉的灭亡而悲伤。所以,也有一些人在猜测,刘禅若是再努力一些,蜀汉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或者,最好是关羽还活着。甚至还有人说,刘备曾经是卧龙凤雏的智囊,庞统若不是死

  • 崇祯继位之后为何没有挽救明朝?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明朝

    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间,他在台上十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另外,他在拿下魏忠贤后,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权力。他可以安排任何他想安排的人选,配备任何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