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02 更新时间:2024/2/6 17:27:12

还不了解:汉朝和亲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

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代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完全不同,要了解清代皇室是既嫁公主给蒙古贵族,也娶蒙古公主回来。难道汉朝皇帝是嫌匈奴女人长得丑吗?其实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人当老婆与她们美丑没有太大关系。

汉朝是委曲求全才主动与匈奴和亲

匈奴人其实历史很悠久,是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出现的民族,只是文明和生产力远落后于华夏大地,中原人习惯把自己称之为华夏,而对于中原地区周围的其他民族则分别称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其中西戎和北狄被统称为戎狄,东夷和南蛮被统称为蛮夷。

所谓西北戎狄也就是匈奴人的前身,主要就是专指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概在战国时期戎狄则被称之为匈奴。

也是在战国末期,匈奴人开始崛起,由于匈奴属于游牧民族,本身民风就十分彪悍,单兵战斗力很强,大军作战也以骑兵为主,这些对当时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是非常克制的,对于中原王朝简直堪称噩梦般的存在,所以秦国、燕国、赵国为了抵御匈奴骑兵才修筑了长城。

大概在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崛起,随后匈奴出现了最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他带领匈奴彻底崛起强盛,先后攻灭吞并了东胡、月氏和楼兰等国,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一带,幅员辽阔的游牧民族帝国。

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崛起之后,匈奴也逐渐想入主中原,开始频繁地入侵中原地区,当时中原地区正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时,刘邦打赢了楚汉争霸一统了天下。

面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刘邦派去负责抵御匈奴的韩王信屡战屡败,面对匈奴的强盛实力,韩王信决定私下与匈奴求和,这使得刘邦怀疑韩王信私通匈奴,并公开谴责韩王信,面对刘邦的谴责,韩王信担心将来会被刘邦诛杀,于是暗中投降匈奴共同攻汉。

于是刘邦亲率大军攻打匈奴并准备平定韩王信,刘邦最开始打得很顺利,很快就击溃了韩王信的大军,对阵匈奴也是连连胜利,因此刘邦有了轻敌的想法,结果冒顿单于亲率大军利用刘邦的轻敌思想,将其围困于白登山上,史称白登之围。

后来要不是谋士陈平建议刘邦暗中向冒顿单于的阏氏(王妃)行贿,靠着枕边风加上当时天气酷寒,匈奴大军也是损失惨重,因此冒顿单于放走了刘邦,不然的话刘邦在白登之围中就得交代在那了。

在白登之围后,刘邦是彻底认识到了匈奴大军的强大,因此他听从了建信侯娄敬的建议,决定与匈奴人和亲,以怀柔手段稳定匈奴人,好能换来大汉的休养和发展。也是从刘邦定下和亲之策后,和亲之策就作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主要外交手段。

在和亲之策过程中,虽然汉朝送公主出嫁在关系上汉朝皇帝算是匈奴单于的岳父,面子上倒是很占便宜,可实际上汉朝送出公主的同时还要送给匈奴丰厚的嫁妆,直白地来说汉朝就是送女人再送钱然后换取和平发展。

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鼎盛,名将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横扫大漠,但是汉武帝后期汉朝国力衰退,汉武帝也依旧只能继续执行和亲之策,而整个西汉时期基本上都处于匈奴威胁之下,一直到东汉时期匈奴开始衰败,汉朝才不再与匈奴和亲。

因此在需求关系上是西汉有求于匈奴,希望用和亲的方式花钱买平安。而且匈奴人自来崇尚武力,崇拜强者,相比之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上处于弱势防守关系,匈奴人也不会想嫁女给汉朝皇帝,况且匈奴人又没有汉人那种好面子的自尊心,人家不介意会成为汉朝皇帝的女婿,只在意的是获得女人和金钱,因此说不好听的,就是汉朝皇帝想向匈奴单于求亲,人家也未必会把女人嫁给汉朝皇帝。

多重因素使得汉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女人

在刘邦确定和亲政策之时,刘邦本想把自己与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但是吕后不忍女儿远嫁,因此日夜在刘邦面前哭诉,最终刘邦改变心意,随便找了一个宫女册封为大公主嫁了过去。

自此之后西汉和亲的公主大多都是宫女出身,例如像王昭君这样的女人,极少数像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这些真正的刘氏诸侯王之女,但她们的父祖辈也都是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她们属于罪臣后代,代表汉朝出使和亲属于赎罪行为,可是说汉朝的和亲公主十分敷衍随意。

因此自尊心极强的汉朝皇帝也担心如果自己请求匈奴嫁个公主过来,匈奴单于会不会也像汉朝这么敷衍,随意派个匈奴女孩嫁给过来,那样的话汉朝皇帝在匈奴那岂不是沦为笑柄。

提起自尊那就得再提起面子了,汉朝皇帝嫁公主到匈奴,这样的话匈奴单于就算是汉朝皇帝的女婿,说出来面子上好听,但是如果匈奴单于把公主嫁给汉朝皇帝,那汉朝皇帝岂不是就成了匈奴单于的女婿,这样一来汉朝皇帝岂不是成了匈奴的儿皇帝,让汉朝皇帝颜面何存?

这也是汉朝皇帝与匈奴单于的差别,匈奴单于更注重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所谓的面子,所以匈奴愿意接受汉朝的和亲政策,毕竟谁也不想拒绝送来的女人和金钱。

而汉朝皇帝不一样,可以给你送钱送女人,但是面子不能没了,嫁公主到匈奴,那样汉朝皇帝就高匈奴单于一辈,反之如果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那汉朝皇帝岂不是矮了一辈失了面子,相比于实际利益,很明显汉朝皇帝更加注重面子。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汉人当时更注重血统,上面说过匈奴的前身就属于商周时期的戎狄,而早在春秋初期,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齐国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周天子以伐不服,而当时尊王攘夷所讨伐的对象主要就是匈奴的前身戎狄。

管仲的这一思想也使得之后的人们形成了保卫华夏地区,排斥戎狄外族的理念,也就出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而华夏文明远比游牧文明更加先进,礼法制度更加完善,各方面都优于游牧民族,因此当时的人在内心中是十分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怎么册封,如果封为皇后,那么汉朝皇帝就会失去天下人心,毕竟当时的汉人内心中都是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如果封为皇妃反而对匈奴不敬。相反匈奴人则没有汉朝这些讲究,匈奴单于册封谁为王后,匈奴人也不会计较这些。

再有就是如果娶了匈奴女人,她生了皇子该怎么办?难道汉朝皇帝要把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立为皇太子吗?

这也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其实当初建信侯娄敬给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核心就在于嫁个公主给匈奴单于生儿子,娄敬认为汉朝如果把漂亮高贵的公主嫁过去,再加上丰厚的彩礼金钱,那么冒顿单于势必会把公主立为元配,日后公主再生下儿子,肯定也会被立为储君,这样一来冒顿单于活着的时候,他是刘邦的女婿,如果冒顿单于死了,那继任的单于就是刘邦的外孙,自古以来哪有外孙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即便公主生的儿子不能成为继承人,那么公主也可以带着儿子从中挑拨匈奴内讧,这样一来汉朝则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使匈奴臣服。

所以这么一看娄敬当初提出的和亲建议本身就是用兵不血刃来分化瓦解匈奴的计策,后来汉朝的和亲公主确实也利用了给单于生儿子来挑唆匈奴内讧争位。

既然和亲本身就是汉朝分化瓦解匈奴的计策,那汉朝皇帝再娶了匈奴女人,是想让匈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

想一想如果匈奴的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生了皇子,汉朝皇帝如果立了有匈奴血统的皇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后,岂不是可以允许匈奴外戚进入汉朝权力中心,要了解西汉最后就是葬送在了外戚专权手中,那这样一来汉朝不就有了被匈奴吞并的危险。

即便不立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为太子,那这个有匈奴血统的皇子背后有匈奴母亲和整个匈奴支持,他能不出来挑事夺权,甚至匈奴都会直接出兵帮助他,那样一来汉朝同样也会被匈奴吞并。

因此汉朝皇帝不管是从自尊、面子、血统以及政治因素来说都不可能娶匈奴公主。

写在最后

其实根据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匈奴人尸骨来说,匈奴人属于一个混血游牧民族,一部分匈奴人外貌与蒙古人相似,属于典型的东北亚黄种人,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外貌属于塞种人也就是属于印度地中海类型的白种人,另一部分人就属于这两者的混血类型,所以这么一看匈奴女人很可能长得还很美,至少不算丑的类型,所以汉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人与她们是美是丑没有关系。

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人,在匈奴那来说是对汉朝皇帝的不屑,就是属于你想娶我还不一定嫁的原因,而站在汉朝这来说,主要还是和亲政策本身就是汉朝想用来分化瓦解匈奴人的计策,不可能自己再娶匈奴女人让人家来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套路。

标签: 汉朝和亲

更多文章

  • 索额图为清朝做出的功劳那么大 最后为何落到这般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索额图

    对清代索额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康熙朝当了33年忠臣的索额图为何会被圈禁赐死,儿子还被杀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已经告老退休两年的重臣索额图却被康熙下旨问罪圈禁于宗人府之中,但是康熙给索额图定得罪却很含糊,主要是结党营私、纵容家人、不敬皇权的

  • 宝庆公主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宝庆,明朝

    宝庆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女,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自古以来,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自幼便在锦衣玉食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同时地位尊贵,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出嫁之前的时光都是相对美好的。当然,倘若想要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话,那么便需要获得皇帝的宠爱。一

  • 历史上魏晋八君子指的都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贾文和,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戟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唐会要》魏晋八君子是指魏晋时期八位名臣,除了《唐会要》的称赞,这八位大臣死后的谥号都为“肃”。后四位君子,顾雍为东吴

  • 柳浑: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是一位刚直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浑,唐朝

    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载,字夷旷,一字惟深,唐朝宰相、诗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孙。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柳浑出身河东柳氏东眷房 ,他早孤,却力学不辍。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历任单父县尉、衢州司马、监察御史、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等

  • 张翰是什么人?他为何会选择辞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翰,晋朝

    张翰,晋朝人,祖上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算是名门望族。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魏晋士人为了避祸,或者为了坚守内心的信念,在当权者征召时,他们总是不愿意趋附于前。但如果找不到好的理由,他们的结局往往很悲惨。不过张翰却找到了一个好理由。那么他找到的是什么理由呢?

  • 去华容道堵截曹操的为何是关羽而不是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汉朝

    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阿瞒,留下了千古美谈,也留下了千古谜团:曹操的残兵败将已经疲惫不堪,斗志昂扬的张飞赵云为何不穷追猛打?曹操一步一挪爬到华容道,张飞赵云为何不赶来和关羽会合?如果关羽一刀把曹操宰了,还会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法正在三国中有那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法正,三国

    号称“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法正,在三国时期到底有多恐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法正到底有多恐怖?诸葛亮只是给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愿景,法正才是那个真正帮助刘备促成三国鼎立的人。法正最恐怖的地方还在于,诸葛亮、庞统能给刘备干的事儿,法正能干,卧龙

  • 曹操送给荀彧的空盒有什么用意 荀彧看后为何就自杀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荀彧,曹操

    对荀彧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送荀彧一个盒子,荀彧看完之后为什么直接服毒自尽?他是曹操的顶级谋士,两人关系铁了20年,曹操将他比作张良,但在曹操即将进爵位为魏王,两人却反目成仇,上演“宁死不屈”的悲剧。背后的隐情和真相令人侧目和叹息。他的名字叫荀彧。荀

  • 历史上刘邦临死前处死樊哙是想保护戚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汉朝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邦没有保护戚夫人,致使戚夫人惨死的事情,一直受到后世的诟病。那么,刘邦究竟有没有做出保护戚夫人的措施?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在考虑,司马迁当年也在考虑。他写刘邦把周昌派去当刘如意的相国,他认为这是刘邦保

  • 有哪些与崔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群,唐朝

    崔群(772-832年),字敦诗,号养浩,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唐朝中后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小房。 唐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即位,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选拔人才公允持正。元和十二年(817年),拜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