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曹植与诸葛亮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曹植与诸葛亮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2/6 17:30:38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两家势同水火,然而在南北文豪高士之间,却又有着飘逸洒脱,纯粹得难以置信的神交与论战!身兼政治、军事家且文思才情亦非凡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居然和篡汉建魏奠基者曹操的三公子,也就是“才高八斗”的千古大文豪曹植曹子建曾有过一段“隔空”论战。

这场论战甚至还惊动了曹操,曹操为免爱子落于孔明下风,还千里快递赠送诸葛亮五斤名贵的香料“鸡舌香”,并附书言道:“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意在诚恳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敬意,也求他在文学论战上放过小儿,免得他年幼识浅难敌大家,遭此一败,自尊心受挫,丧失对自身兴趣专长的自信,而误了前途。不得不说曹操真是爱子心切,舐犊情深。也可见当时诸葛亮的才气杀伤力之大,确实名动天下。

当然也有人考据相关史料,得出“鸡舌香”是当时除口臭之用,类似于今天的口香糖,曹操馈赠此香于诸葛亮,或许是想让他闭上臭嘴,要么在战场上一决雌雄,何必别出心栽与他儿子在文坛之上唇枪舌战,口诛笔伐呢?

然而三曹父子在汉末魏晋文坛可都是千古公认的领军人物,不过从诸葛亮毫无所惧,公然挑战的性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真刀真枪的战场,还是文坛论战,孔明向来都是不畏强敌,有胆魄有智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也难怪后世之人甚至他的无数劲敌都对他敬佩万分。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场“论战”的究竟,原来曹植曾经作有一篇佳文名为《汉二祖优劣论》,也就是对比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和东汉开国、中兴汉室的世祖光武皇帝刘秀谁优谁劣,曹植文采不俗,成就了这么一篇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然而当诸葛亮读到此文之后,心中甚为不服,汉高祖、汉光武都是汉朝四百年极为崇敬的帝王,且诸葛亮从治国战略、用兵策略以及武装思想各方面,都一再汲取和效仿推行汉高祖盘踞巴蜀伺机进取中原,汉光武帝巧结强援窦融等人稳定后方(类比东吴孙权),逐一削平天下的战略路线。

如今曹家势力不但图谋篡汉,曹家小子还敢妄论二祖,身为蜀汉百官之首,文坛第一领袖,就不得不出手一搏,提出自己的异议,于是就隔空回敬了一篇《读曹子建文论光武》,这一篇文同样惊天动地,为世人传颂至今,曹操读罢也深知犬子尚非笔锋老道、才思机敏的诸葛亮对手,于是赠香请和,就此罢战,却也成就了文坛之中的一段美谈。

曹植文中一反人们以往高捧刘邦,贬抑刘秀的观点,大胆而尖锐地提出刘秀文武双全,论德论才都远胜刘邦,得出世祖胜于高祖的论点。诸葛亮《论光武》当中并没有全面否定曹植的观点,而是借用曹植的论调在细节上进行了精准的驳斥。

曹植说,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都是农民出身,刘邦对细小繁琐之事从来不上心,做事不拘细节,粗犷豪放。而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则深知礼数,注重威德,做人做事谨小慎微,务必要面面周全。

高祖刘邦没有这样的君子风度,经常把儒生的帽子随意丢到尿桶夜壶之中,没有恭敬可言,甚至辟阳侯审食其与他妻子吕雉有染,刘邦也没有介意,而是让他与一干功臣都得到了封侯之赏,共享富贵。

诗书礼乐,是帝时就开始制订的管理天下之正道,而刘邦却非常轻视这些。周文王姬昌也是靠仁义礼教,才使天下之士在他西周济济一堂,而刘邦却蔑视不用。

高祖刘邦的行为举止,从来都不注重纯粹的道德,在入秦宫之初他也曾被美女金帛迷得不肯出来。鸿门宴时若不是张良、项伯、樊哙提醒施救,他还毫无尴尬地坐在死敌项羽面前痛快饮酒作乐。郦食其被齐王投鼎烹杀,刘邦也曾难忍愤恨痛骂韩信落井下石。

父亲刘太公被项羽差点焚柴烹煮,刘邦却大违孝道,不以为意!在世人眼中,刘邦性情随意,不受约束,这可是大败古今之礼教,伤圣王治国治民之道义的行为啊!

因此,后来刘邦才会被戚姬的邪媚之言所迷惑,而萌生废嫡立庶,动摇国本之念,也因此而导致吕雉变成了一个残暴酷烈的恶妇,嬖妾戚姬被受人彘之刑,幼子赵王刘如意惨饮鸩酒而身亡,如此祸殃骨肉,这都是由于刘邦思虑短浅,独断专行造成的,这样看来,他和市井匹夫也没什么两样了。

而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学识渊博,智慧超群,仁义无双,他的武功足以殄灭世间的所有暴徒,他兴起的仁义之师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足以将天下的不义之辈尽数扫清。

世祖刘秀的雄才大略,和潇洒风度,足以让当世的豪杰义士五体投地。刘秀不仅有精湛的治国治军之道,又深通黄老之术的妙理、孔孟之道的真谛,他又颇具纯正的仁义之风,这都是古今鲜有,历世罕见的。

刘秀为人通达而多识,聪明智慧又懂得,做事慎重而周密,乐善好施,爱惜人才。王莽篡汉的时候,天下九州大乱,四海像鼎中沸腾之水,涌向四方,海内妄自称帝者不少于六人,自封为王者不下二十人,然而面对常人难以制胜的强敌,刘秀带领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昆阳一战而使王莽覆灭。

不计其数的赤眉军暴徒,无一不成了他的俘虏。彭宠心存异心,处心积虑,最终也被他识破,身首异处。庞萌突然叛变,也没有猖狂多久,就被他诛杀。隗嚣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也没有躲过世祖刘秀的严罚,最终毙命。白帝公孙述占据偏僻的西蜀,一味顽抗大汉一统,最后也被刘秀斩首传示天下。

当时的窦融完全有实力与刘秀一决高下,却很快明断时务,率众归顺。而起初在隗嚣帐下的名将马援,也因一见刘秀而为之倾心投诚,并对人说:“刘秀多次与我交谈,都是从日暮谈到天明,他的才干和韬略不是常人所能匹敌的,他说话十分诚恳坦白,无所隐瞒,胸襟豁达,气度恢宏,大概和高祖刘邦不相上下,他的学识渊博,文辞落笔非凡,论辩口才敏锐,处理政务果断迅捷,平日饮酒娱乐都非常有节制,这是前朝当世都无人能及的!”

刘秀总是通过自身严谨机密的谋算,然后再兴师动众,最终都能一战而定。每次派兵遣将,出征讨伐,受命之将只要完全按照刘秀的行事,没有不克敌制胜,建立赫赫功勋的。而临阵违令犯旨,自作聪明的,没有不在战场上功败垂成,危及自身的。所以,人们都说:“汉光武帝用兵,决胜于庙堂,计出于其心!”

读到这里,诸葛亮对曹植的才情也是相当佩服,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确实是极可深造的大才,诸葛亮《论光武》中写道:曹子建论我大汉世祖光武皇帝,说他手下的将领比不过高祖时的韩信、周勃,谋臣也不如高祖时的张良、陈平,当世之人谈及于此,也都认为是这样。

追忆世祖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没有一个不是忠贞无二,智勇超群的,然而汉高祖时的张良、陈平名气为何远胜光武帝时的二十八名将呢?这是因为高祖刘邦性情豁达,疏懒于细琐繁务,才使得张良、陈平处处显能,韩信、彭越、周勃等猛将横行于外。

俗话不也说:“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平日规劝防火的惹人厌,临时跑来救火的却成座上宾),光武帝刘秀天赋过人,就喜欢像张良那样亲自谋划,像韩信那样临阵指挥,因此军营之中就没有了他人思考的余地,六出奇计定天下也无从出自他人的功劳,可刘秀却还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成王业而已!”

这样的德义又怎不叫人钦佩折服!刘秀还常把功臣邓禹比作孔子身边的爱徒颜回,又说吴汉勇武过人,更让人不可及的是他的一片忠心!与诸臣议事,又常说马援和他想的一样,使人们认为君臣之间多默契,实际这都是刘秀不居功,为了拉近与功臣的距离,消除隔阂,故作谦逊,加强凝聚力的高明之处!

可以说,刘秀更喜欢听取防火的意见,将火灾防微杜渐,而高祖刘邦则相反,才使张良、陈平、韩信、周勃成为了焦头烂额的救火功臣!(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诸葛亮从用人方面,回击了曹植贬损高祖刘邦性情乖张,不讲仁孝礼义的观点,在肯定世祖刘秀同样优秀的情况下,大加赞颂了高祖刘邦大胆用人,气势更为磅礴,以至谋臣名将层出不穷,才开创了四百年大汉江山,而世祖谦恭自抑,天赋异禀,诸将功臣按部就班,同样使大汉天下中兴再起,延绵数百年之久。

说白了,我家世祖各项全能,“冠百王者”(明朝大学者王夫之对汉光武的评价,所有帝王中的冠军),高祖爱玩任性,但是天命所归,他不喜欢防火,就爱手提三尺斩蛇剑,玩火再灭火,你们曹家就等着瞧吧,篡汉小丑,跳梁者,虽强必诛!

心机深重的曹操看过诸葛亮的《论光武》之后,也不得不佩服孔明的盖世文笔,当然也深知这文章背后对他的警示和侮辱,于是便使人足称五斤鸡舌香远赠西蜀,以表谢意,实则还真是让孔明紧闭他张威震敌胆、“扰人心神的乌嘴”,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一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生死较量!

标签: 曹植三国

更多文章

  • 从丫鬟到摇身一变成为开国皇后,此女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五代十国

    从丫鬟到摇身一变成为开国皇后,此女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位丫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宋福金,她本是出生书香世家,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战乱不断,因此她家道中落。之后在逃亡途中与父母走散,然后一人流落街头,但是幸运的是她被当时的大臣刺史王戎带入府中。王戎看她长得水灵便命她去照

  • 历史上女魃是什么人?她为何会被黄帝驱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女魃,上古

    众所周知女魃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旱神。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作为中华儿女,如今的我们大多都自称是炎黄子孙,而这里的炎黄,指的便是炎帝和黄帝。但是,其实在远古时期,黄帝的势力并不强大,甚至还不如蚩尤,此人才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王者。那么,为何最终获得胜利的是黄帝呢?这是因

  • 才华横溢的杨恽究竟为什么被腰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汉朝

    才华横溢的杨恽究竟为什么被腰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恽有一定才华,但是才子谈不上。杨恽选官上位,当初靠的是他的哥哥杨忠,后来靠告发霍氏谋反。杨恽为人不吝惜钱财、广散钱财于宗族,这个和仗义疏财是有区别的,杨恽散财在家族之内,和别人和百姓没有关系。杨恽为官没有原则,只要对

  • 在三国众多名人中,有哪些人是自己害死自己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袁绍,汉朝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更是群英荟萃的时期,都说乱世出枭雄,但凡有点本事、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有所建树,最成功的无疑是曹魏、刘蜀、孙吴了。但在三国中还有最愚蠢的三个人,表面聪明实则愚笨,因自己的蠢害死了

  • 武则天不爱儿子,为何偏爱女儿太平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唐朝

    武则天不爱儿子,为何偏爱女儿太平公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然,有的公主可能因为母亲受宠,可能因为是皇帝的老来女,可能因为从小聪明伶俐,所以受到皇帝的宠爱。但她们始终没法与皇子们相比,最多皇帝也只能做到儿女公平对待。但历史上有一个人就不同了,她就不爱自己的儿子,甚至还要亲

  • 有哪些与陈叔陵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陈叔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叔陵,南朝陈

    陈叔陵(554年~582年2月18日),字子嵩,南朝陈宗室、大臣,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嘉三年(562年),受封康乐侯,邑五百户。光大元年(567年),担任中书侍郎、出任江州都督。太建元年(569年),受封始兴郡王。陈宣帝时期

  • 武则天被赶到上阳宫时,谁当众大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武则天被赶到上阳宫时,谁当众大哭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则天是中国历代上著名的女皇帝,她的事迹已经被改编成很多影视剧,不过很多人对她的晚年知之甚少。在她晚年的时候,张柬之、敬晖等五位大臣(后俗称“五王”)联合起来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她的帝位,扶持她的儿子李显登基为帝,恢

  • 历史上真的有桃园三结义吗 三人有没有结拜为兄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张飞,关羽

    桃园三结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桃园三结义被罗贯中列为《三国演义》开篇第一个故事,自成书以来数百年的时间里,众口传颂至今,被认为兄弟间义结金兰的典范。就连民国时期青帮入会仪式上都要插上几只桃枝,以示效仿刘关张“不求同日而生,只

  • 陈叔英:陈宣帝陈顼第三子,被迫投降于隋将韩擒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叔英,南朝陈

    陈叔英,字子烈,南陈高宗宣帝陈顼第三子,母曹淑华,封豫章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历任三州史书说他“少宽厚仁爱”。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封为建安侯。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改封豫章王,仍为宣惠将军、都督东扬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五年(573年

  • 从反秦到白登山之战 刘邦为什么总是亲自上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刘邦

    对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反秦到白登山之战,为何亲自带兵打仗,不能坐镇后方指挥吗?刘邦是布衣天子,从曾经秦朝的一名基层小吏开始,到创建西汉帝国的开国之君,一路走来,无论是反秦战争,还是楚汉战争,又或者是剿灭异姓王叛乱的战争,到最后与匈奴发生的白登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