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吕后死后诸吕之乱为何迅速爆发 大臣们为何等人死后才敢动手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为何迅速爆发 大臣们为何等人死后才敢动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44 更新时间:2023/12/27 12:11:25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后和诸吕之乱,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180年,西汉朝廷的吕后刚刚去世,就爆发了“诸吕之乱”,在这场宫廷斗争中,曾经威风八面的吕氏遭到了灭顶之灾:“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惑:那些功臣、藩王为啥等到吕后死后才对诸吕动手?只是因为害怕吕后吗?

实力对比是次要的,行动的合法性考虑才最关键。也就是说:吕后活着时,功臣们对诸吕动手是师出无名的;但在她死后,则理直气壮。

也许是因为武则天、慈禧的反面案例,咱们对古时后宫女性“垂帘听政”的做法极为反感,甚至有“牝鸡司晨”之类的贬损。但在实际上,在古代帝王年纪尚幼时,他的母亲(即太后)临朝称制、代为处理朝政其实是很合理的,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即所谓的“名位既正,体同皇极”,符合封建政治逻辑。

而吕后则更加名正言顺。

首先,“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身份名正言顺,而且劳苦功高、个人能力极强,韩信彭越这些刘邦想杀却又不好意思撕破脸的功臣,都是由吕后操刀除掉。

吕氏家族其他成员同样不容忽视,吕后的哥哥吕泽、吕释之,妹夫樊哙都因战功封侯,是功臣集团中的实权派;

其实这就是在与戚夫人的争储之战中,吕后能得到功臣集团全体支持的重要原因。

第二,刘邦的认可。刘邦在病重去世前,曾与吕后交流接下来几任丞相的人选,这就意味着,他已赋予了吕后在汉初政治中的地位;

其三,现实的需要。西汉初年挑战重重,对外有强悍的匈奴威胁,对内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国弱民贫,功臣勋旧群体的利益需要调和,这些都要求在位的统治者具备足够的能力、资历与威望。而汉惠帝年仅十六岁,且性格温和柔弱,显然难以独自肩负起这份责任。

而吕后则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份需求,她的资历、见地、权势、威望和手段,与那些男性功臣相比丝毫不落下风;而且刘邦在世出征时,她已经时常镇守长安,处理政治事务驾轻就熟。因此,在刘邦驾崩后,吕后对草创的西汉朝廷而言无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因此,在刘邦死后,劳苦功高的吕后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合情合理、正当合法,这也是朝野上下接受她实际执掌朝政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在其后吕氏联系掌权十多年,甚至违背刘邦留下的“白马之盟”、肆意分封诸吕为王、打压迫害刘氏宗室的情况下,一直没人挺身而出、甚至接受现状呢?

首先,吕后虽然对情敌戚夫人手段狠辣,对刘氏宗亲也毫不客气,但对功臣集团的利益则毫无侵害,比如她完全按照刘邦的遗命,安排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主政,并没有刻意培养自己的官僚派系;

其次,吕后虽然违规提拔诸吕为王,但她跟后世的武则天不同,所作所为的本质只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没有丝毫要改朝换代的想法。

其三,吕后虽是“女主”,但她在位期间颇有合格政治家的风范:

她沿用了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思路,不扰民、不殃民,注重发展民生;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等秦朝时期的苛政,在政治、经济上全面“顺流与之(民)更始”,推行仁政、刑罚罕用,经常大赦天下,吻合了常年战乱后中原社会的现实需要。

《史记》称,在吕后当政期间,“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西汉王朝的民生、经济等逐渐走上正轨,为其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这十几年中,即使吕后的一些做法有过界之嫌,但那些功臣、宿将、诸侯王,顶多在私下表达下怨气;在明面上,无论从法理、道义、实力对比层面来看,他们都不得不接受吕后的威压。

但随着吕后的去世,诸吕就彻底失去了继续大权独揽的理论基础;若想维持现状,他们只能保证自己具备足够的实力、强悍的意志。可惜的是,诸吕的“官二代”们并没有这份能耐。

也许是太过于急切地想保证吕氏家族的利益,聪明一世的吕后忘记了“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的道理。她知道功臣集团对自己的行为不满,于是在去世前,刻意让自己的侄子分管禁军,保证“枪杆子”在家族手中。

在去世前,她甚至再三吩咐吕产吕禄:“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即她已经预测到了功臣们会有所动作,因此叮嘱侄儿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军队,千万不要擅自离开宫城,甚至不要给自己送丧(后世的曹爽明白这道理就好了)。

可惜吕产、吕禄并没有父辈那样的能力与胆色,最终被莫须有的罪名连根拔起。

史书称,“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但任何史料中都不能提供他们“作乱”的证据。从道理上来说,他们掌握了朝廷的武装精锐,位居王侯,还掌握了幼主,维持现状对他们而言是最有利的,为什么会主动挑起政治动荡?

而且,随后吕禄在郦寄简单几句说辞下,就主动交出了将军印缓、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太尉周勃,其后只身离开,这哪里像有野心的阴谋家?

而掌握南军的吕产即使听说情况有变,却也没有采取任何举动,而是在未央宫门外来往徘徊,随后看到有士兵前来就连忙逃跑,最终被追到郎中令官府的厕所里杀害,全程没有体现出一丝的反抗、“作乱”迹象。

而这场政变爆发,距离吕后去世仅仅十几天,充分说明这一事件早有预谋。因此,所谓的“诸吕之乱”只是成王败寇的盖棺定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诸吕的最大罪过,就是违背了当初刘邦跟功臣们之间达成的潜规则:“‘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吕后在世时,还能为这一违规操作提供道义上的庇护;而在吕后死后,这一法理基础已经消失。

为了消除这一政治不平衡状态,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功臣集团,联合齐王刘襄等宗室藩王,集体对吕产、吕禄领衔的诸吕发难,其后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说白了,“诸吕之乱”确实是一场宫廷政变,不过发起方并不是吕氏,而是功臣集团。但他们手上掌握了刘邦的“白马之盟”这一道义制高点,其后又迎立汉文帝、捧起了一代明主,所谓成王败寇,由此让他们的这一政变成了正义的代名词。

但说白了,所谓的“诸吕之乱”,只是陈平、周勃这些老江湖捏软柿子而已。

标签: 吕后汉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选不擅长军事的蒋琬接班,是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生前,曾经对刘禅有过交待,希望以后由蒋琬继任。蒋琬虽然没有直接担任丞相一职,最初也没有开府,但无庸置疑,蒋琬就是蜀汉国的宰相,第一执政大臣。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三国还处于交战状态,作为执政者,军事才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当时的蜀国,军事才能最强的当属魏延。如果说魏延只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不适合做执政

  • 于谦对明朝有再造之功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还把他杀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祁镇,于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祁镇和于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不少忠臣都死在了自己效忠的皇帝手中,可以说令人惋惜。比如说明朝时期的于谦。于谦对于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有再造之功,但还是被明英宗给冤杀了。明英宗明明知道于谦功在社稷,为何还是执意要杀了于谦?正统十四年,位于北方的瓦剌人出

  • 北宋宰相章惇被骂作奸臣,是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章惇

    章惇,出身于浦城的一个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性格豪爽、率真,相貌俊美,行为举止文雅洒脱。学问方面,他善于写文章,才识超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2岁那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由于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他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

  • 魏晋名臣鲁芝有何过人之处,能呗司马懿赏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鲁芝,晋朝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篡夺了曹魏大权,这直接影响到了曹魏甚至三国的历史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的部下,要么被

  • 诸葛亮费尽心机除掉张颌后 诸葛亮为什么马上后悔还说自己中计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张颌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和张颌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用计除掉张颌,诸葛亮在除掉这个对手后,诸葛亮为什么会后悔不已,诸葛亮说的中计又是怎么回事?张郃在曹操手下效力多年,是魏国为数不多活得较长的大将之一,他不仅善于领兵作战而且对于曹魏集团也是忠心耿耿,因此深受重用。张郃曾经率领大

  • 徐士林:乾隆的老师,死后百姓穿孝为他送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士林,清朝

    他是乾隆的老师,被誉为“忠孝性成”楷模,死后百姓穿孝为他送行,此人就是徐士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徐士林是山东文登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听到隔壁私塾传来读书声,徐士林很是羡慕,便跪在母亲面前,恳求入学读书。徐士林27岁中举,29岁

  • 战国时期将大秦压制数十年,魏文侯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文侯,战国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魏文侯为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国百年大业的奠基人,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先有“三家分晋”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内忧

  • 樊於期为何会与嬴政结仇?他为何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樊於期,战国

    樊於期,战国末期将领,他本是秦国将军,为什么会跟嬴政结仇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影视剧《大秦赋》中,赵姬男宠嫪毐起兵造反,樊於期奉命留守咸阳,他拼死守卫章台宫,救下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扶苏。但是当嫪毐之乱平定,嬴政从雍城返回咸阳后,樊於期却不见了踪影。因为他担心嬴

  • 司马徽是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有两人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司马徽

    还不了解: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为什么失败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足够的帮手,才能够开创一番事业。尤其对于打天下的皇帝,身边更是聚集了文臣武将。三国时期,蜀汉开创者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

  • 李自成进入皇宫后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个男人是历史上登基最迅速,退位最仓促的皇帝,只做了一天的皇帝,过了一把皇帝瘾。他从进入北京到被迫撤退,只有四十二天。他就是倾覆了大明的“闯王”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后,他究竟做了什么,为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