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崇祯帝自缢时锦衣卫为何不在?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崇祯帝自缢时锦衣卫为何不在?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85 更新时间:2024/1/1 20:30:21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17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近几年,有关明朝锦衣卫题材的古装剧,在网上深受追捧。前有知名动作影星甄子丹所扮演的锦衣卫“青龙”,后有张震、张译所饰演的《绣春刀》系列。

在这些作品里,锦衣卫个个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武功高强,完成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绝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爬上煤山(景山)自缢。

崇祯皇帝上吊时,身边只有一个司礼监太监,叫作王承恩。堂堂九五之尊竟沦落至此,不禁让人为之叹息。

那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传说中个个武艺高强,赤胆忠心的锦衣卫,为何在崇祯皇帝身陷囹圄时,不保卫主子的安危?

锦衣卫泛指明朝一个特殊的特务机关,并非某个人或某个单独机构。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后改“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锦衣卫。

《明史》:“洪武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明朝初年,锦衣卫职责大多是“侍卫”、“缉捕行狱”,也负责保护皇帝安全。明朝中后期,由于宦官过分掌权,加上文官集团势力崛起,锦衣卫成为朝堂中的一方势力。

据《明会典》记载,明朝中后期的锦衣卫还负责护卫漕运,甚至还要负责为皇宫饲养大象、情报工作、军匠等一系列的任务。

不同于明朝的另一个特务机构,东厂与西厂,锦衣卫可不只会罗织罪名害人。比如景泰年间的“北京保卫战”,就有许多锦衣卫出生入死,为于谦拿到重要情报,帮助大明击败敌人。

到了明朝后期,锦衣卫人数愈发膨胀,内部编制也异常臃肿,战斗力锐减,似乎犹如一盘散沙一般。

据不完全统计,明朝初年,锦衣卫总人数可能不超过4000人。

但是到了明末,尤其是公元1600年左右时,锦衣卫的人数已有10万人之多。

翻阅明末许多文人的笔记,就能清楚发现,当时各地城镇貌似都有锦衣卫。百姓们只要听到有人操着京城口音,身穿锦衣华服,便纷纷躲避,唯恐被锦衣卫盯上,人头不保。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何到了明朝末年,锦衣卫会从此前的几千人编制,一下子暴涨到十万之众呢?

答案很简单,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左右),锦衣卫成为许多勋贵子弟,官僚之后想要晋升的唯一途径。

那些官二代自知不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谋取一官半职,锦衣卫就像是一块“注水肉”。不仅有肉的味道,同时还能随便注水,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或以权谋私的目的。

嘉靖年间,首辅大臣严嵩有好几个孙子。这几个官二代平日里什么正事都不干,大字不识一箩筐。严嵩动用关系,将这几个还未成年的孩子送进了锦衣卫。

因为进入锦衣卫后,即使一个普通的副千户,也能占据20多个编制。由于明朝实行的是“卫所制”,简单来说,这些草包二代们可以光占着名额,吃空饷。

不光是严嵩如此徇私枉法,就连后人熟知的杨博、费宏,这些名臣才子,他们也把后代硬生生地塞进锦衣卫。

大家想想,明末号称有数10万的锦衣卫,去除大部分“虚编”,实际总人数也不过2万余人。

另外,早在崇祯十五年,主管北京城兵部的左侍郎吴牲,就已经揭穿了明朝十万大军的秘密。

崇祯十五年,京营大约有十几万人马。可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真实兵力大约也就只有1/10,不超过2万人(因为一个兵顶10个兵的名额)。

如此说来,这十几万锦衣卫(虚编)个个都是“少爷兵”,等到李自成攻克北京时,他们纷纷作鸟兽散,哪里还去想着保卫京师,保卫皇帝?

还有一点,明朝末年,各级官职都成了商品,诸如东林党、阉党都开始卖官鬻爵。只要有人能拿出5000两白银,他便可以递补做官,成为正四品知府。

想找个“肥”点的差事,去往一些好地方当父母官,搜刮民脂民膏,那就要拿出6000两白银。那些正六品或者从七品的兵部官职,大约值1000~1500两白银。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崇祯皇帝原想着让关外的吴三桂父子,赶紧领兵到北京城抵御敌人。

吴三桂不急不忙,找崇祯皇帝要30万两白银。崇祯皇帝居然拿不出这笔钱,总是推脱让吴三桂进京后,再想办法给他筹钱。

当然,吴三桂也并非是真心要赶往京城,保卫崇祯皇帝,他只是想以这个借口拖延时间。但有趣的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许多明朝官员为了保全家人性命,主动给大顺政权领导们送上真金白银。

李自成在北京搜刮近一个月之久,所获得的白银黄金和其他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举这个例子,便能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崇祯年间国将不国,皇帝手中无钱,大臣们又个个心怀鬼胎,根本不愿意为皇帝效命。

与之同理,当崇祯皇帝上吊自缢时,根本没有人在他身边。更无从谈起有什么百万大军,或者数十万的锦衣卫来保卫皇帝,杀出一条血路。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甲申传信录》记载,当李自成农民军正攻打北京城时,两位锦衣卫头目正在前线守城。

一个是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李若琏(锦衣卫指挥同知属从三品,是仅次于指挥使的二把手),负责镇守崇文门。

另一位是锦衣卫街道坊掌刑千户高文采(从五品),负责镇守宣武门。城破之日,李若琏、高文采,携全家追随崇祯皇帝上吊自缢。(寇至,合家十七人皆自缢。”)

这两人算是忠于大明朝,且战死殉国。另一部分锦衣卫,则是大摇大摆地迎接闯王。譬如,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于城破之后立即投降。

《清史列传·贰臣传》中曾有明确记载:“睿亲王多尔衮定京师,与御马监太监张泽民迎降于城外。旋与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鹏冲等率旗尉陈设仪仗,导引入武英殿,王令养性任原官。”

由此可见,李自成攻打北京时,一部分锦衣卫,包括其他守兵壮烈殉国。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先投降闯王,而后又投降了清朝。

说到这里,想必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为何崇祯皇帝上吊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一来,崇祯刚愎自负,空有雄心壮志,却错信他人,一步错,步步错,从而满盘皆输。

其次,明末官场腐败,各方势力只顾自己捞钱,全然不在乎江山社稷与黎民的安危。听之任之,眼睁睁地看着李自成攻破北京。

再者,李自成兵贵神速,他攻破北京时,远在南方的史可法正准备率兵北上。可史可法还没有筹集到钱粮物资,耽误了援救的时间。

除史可法之外,左良玉、吴三桂皆各怀鬼胎。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数百万军队都成了摆设,更不要指望一个人顶着上十个名额的锦衣卫。

大家也要清楚一点,电影和电视剧毕竟是影视作品,也是编剧人为杜撰出的娱乐产物。虽和正史贴边,但还是加入了许多虚构元素。

电影里的锦衣卫武功高强,且忠肝义胆,这并不代表历史上的锦衣卫,也同样是如此。

明朝锦衣卫虽然厉害,负责的职能任务也很多,但越到末期,随着官场制度的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当权者又无法拿出切实可行的利好政策时。诸如锦衣卫、东林党这些国家机构,早已腐朽堕落,毫无战斗力可言。

“北京保卫战”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于谦加上明代宗朱祁钰联合的势力,大家同仇敌忾,才打退蒙古瓦剌。

到了明朝末年,这样的局势早已不复存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失去民心、军心、官心,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用句迷信点的话说,这就叫气数已尽。

即使崇祯侥幸不死,逃出北京城,他的结局也不会太好。大明朝早已日薄西山,注定是要被新政权所取代。这是民心所归,非人为所能抗衡!

标签: 崇祯帝明朝

更多文章

  • 赵云出生入死近三十年时间 赵云为何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刘备

    你真的了解赵云和刘备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赵云作为五虎上将,能为刘备出生入死的,赵云为什么不受刘备的重用?他是长坂坡上单骑救主的忠臣,是被刘备评为“一身都是胆”的猛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也被广为流传那么赵云身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历史上的他究竟有多勇猛?赵云跟随刘备出生入

  • 乾隆皇帝到底是不是雍正的儿子 所谓不是亲生一说又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清朝

    对乾隆身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的身世到底是什么样的?乾隆到底是不是雍正的儿子?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乾隆是雍正的儿子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疑案还要从一本书说起。据《清代野史大观》中记载:雍正在做皇子时与海宁陈氏相好,两家互有往来,这年恰巧两家都生孩子,而

  • 文武双全的梁武帝不近女色,是因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武帝,不近女色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梁武帝萧衍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文武双全的梁武帝不近女色,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梁武帝萧衍是南梁政权的创立者。他博学多才,早年与大学者沈约等人并称“竟陵八友”。萧衍文韬武略,拥立萧鸾为帝,并率军在义阳大败北魏大军。萧衍

  • 关播是什么人?身为在想的他为何会受到耻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播,唐朝

    唐朝由李渊建立,共历21帝,统治289年。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率军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

  • 宋恭宗赵㬎:南宋第七位皇帝,他的死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㬎,南宋

    赵㬎,即宋恭帝,宋度宗赵禥次子,宋端宗赵昰弟,宋末帝赵昺兄,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咸淳七年(1271年),生于临安府皇宫。咸淳九年(1273年),被授予左卫上将军,受封嘉国公。咸淳十年(127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

  • 宋端宗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他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昰,南宋

    赵昰,即宋端宗,宋度宗赵禥长子,宋恭帝赵㬎、宋末帝赵昺之兄,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共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昰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1276年6月14日)在福建福州被立为宋帝,改元景炎,册封生母杨淑

  • 历史上的“辽东三杰”分别是那些人?他们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熊廷弼,明朝

    辽东三杰是指明末时期,在辽东奋勇抗金的三位杰出统帅。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在明朝末年,围绕着辽东地区,明朝和后金(清朝)展开了长期地较量。为了抵抗后金(清朝)大军的进攻,明朝不仅在辽东地区投入重兵,也派出了一流的武将。其中,就辽东三

  • 历史上朱元璋曾下令凌迟一个宫女,这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陈胜所说的千古名言,用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并不为过。他的传奇事迹妇孺皆知,但是更多的是对他如何从贫苦小儿到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谋略称赞,但其实做皇帝做久了,他也没少犯过糊涂事儿。据说

  •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薛敷教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在朱祁镇时期,仍被逼殉葬的两位妃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祁镇,明朝

    古代一直有殉葬制度和陪葬的习俗,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有活人殉葬的残忍制度,这一制度,在明英宗朱祁镇死前,被废止了,在这期间,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帝王开始,一共有一百多名妃嫔为他们殉葬,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就此而死,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烈情景。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