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3/12/31 2:32:13

还不知道:朱棣为何选体弱多病的朱高炽为太子,而非战功卓著的朱高煦?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想必对朱棣这位皇帝并不陌生。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后来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驻守北地。

按理说朱棣是不会继承皇位的,但是他的野心勃勃使他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从而从朱允炆的手中夺取了大明的江山。

既然已经成为了皇帝那么就要面临着皇位的继承人问题,朱棣总共有四个儿子,但是其中一个儿子不幸早早去世,因此只剩下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

三个儿子当中老大朱高炽,为人较为宽厚,而且做事比较缓慢,同时身材也比较臃肿,因此行动上略有不便。

老二朱高煦长得比较魁梧,而且善于骑射,在战场上战功赫赫。老三朱高燧性格比较乖巧,而且非常会讨朱棣的欢心。

在这三个儿子当中朱棣最看中的其实是二儿子朱高煦,最不喜欢的则是大儿子朱高炽,但是最终朱棣却把皇位传给了大儿子朱高炽,这其中有哪些缘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朱棣为什么不喜欢朱高炽

朱棣在夺取了皇位之后,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之后的皇位由谁来继承,也就是立谁为储君。

早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把朱棣的大儿子也就是朱高炽立为了世子,如果按照祖训的话,那么朱高炽无疑是首要人选,但是朱棣想要的是一个既符合祖训又让自己满意的人。

在朱棣的心里,他更喜欢的其实是二儿子朱高煦,可惜他不是嫡长子。 当初朱棣之所以以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在他看来,他的侄子朱允炆是没有能力管理好大明王朝的。

现如今,他当上了皇帝却在立谁当太子这一件事情上让他十分的苦恼,如果按照祖训去选的话,他只能选择长子朱高炽,但是论能力的话二子朱高煦显然是更合适的。

其实,朱棣之所以不喜欢朱高炽,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因素,那就是因为朱高炽身型太过于肥胖,不像他这个父亲。朱棣本身在战场上征战厮杀是相当英勇的,但是朱高炽却因为过于肥胖,连马都起不了。

另外,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役时靠的主要是一些武将从而打下了天下,其中文官是非常少的,但是朱高炽偏偏是个读书人,而且跟朝中的那些文官走得又非常近。这让朱棣的心中难免有一些不屑。

反观朱高煦和朱高炽则截然不同,他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则更像以为战将,在战场上能够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奋勇杀敌,而且他在战场上还多次将朱棣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所以朱棣和朱高煦之间不仅有着父子之情,还有着战场上的救命之恩。但是,纵然朱棣对朱高炽有这么多的喜爱,也不能堂而皇之地将它立为皇子,这有违背组训,而且朝中大臣也会对此有颇多非议。

但是朱棣还是难掩对朱高煦的喜爱,平日里会对他有一些话语上的,暗示告诉他,你的大哥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因为他的身体虚弱多病,因此只要你好好努力,那么还是有可能继承大位的。

朱高炽继承皇位的原因有哪些

朱高炽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那么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是嫡长子,由嫡长子来继承皇位,这是自古以来大家都公认的一个制度,很多的开国皇帝都是按照这个制度在进行皇位的传承。

而且,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高炽就被朱元璋封为了燕王世子,也就是王位未来的继承人。所以朱高炽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真正的朱高炽也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朱棣之所以不喜欢朱高炽,是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沙场征战平得到天下,而朱高炽生性懦弱上不了战场。

虽然朱高炽上不了战场,但是他在后方为前方将士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保证军队有足够的粮草供应,这也是大功一件了。

另外,朱高炽从小就在朱棣的身边,在朱棣的熏陶之下,其实朱高炽也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就比如说当初建文帝派了李景隆来攻打北平,当时军队的人数足足有五十万之众,此时的朱高炽便充分的发挥了他的军事能力。

他仅仅组织了一支一万人的队伍便将城池牢牢的守住了,使得李景隆无功而返。朱高炽能被立为太子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的性格。

我们上面有提到过朱高炽为人较为宽厚,因此在朝堂上人缘非常不错,大臣们对他的印象也都非常得好,因此也都非常的支持他。他相比较之下,朱高煦在性格上就显得有些喜怒无常了,在朝堂上不受大臣们的待见,支持者甚少。

朱高炽有哪些历史贡献

朱高炽在当上皇帝之时,其实已经人到中年了。在此之前,他以太子的身份便替朱棣建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便为很多地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他继位之后,更是心系百姓。考虑到百姓的疾苦,也会为他们减轻徭役赋税。

如果哪个地区发生了较大的灾害,那么他会妥善的安置那些因为灾害流离失所的百姓,在他的统治之下,最底层的百姓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他为人也较为节俭,这样一来,也就为国库减去了很多的开支。

朱高炽在继位没多久之后就对内阁进行了整改,这一次的调整给予了文官们更高的职级。同时,在行政的部署上也都是选择的那些具有较高资历的翰林书院院士,并且内阁的官员也都不再单一的职务。

通常都会身兼数职,这样做的好处是内阁会有更多的权利,也会杜绝出现位高权重但却胡作非为的情况的出现,他的这一制度在此后的两百多年了也一直被沿用了下来,可见是非常的科学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也再一次体现出了朱高炽的宽厚仁爱。朱高炽在继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便对靖难时期遭受蒙冤的世家进行了赦免。

当初朱棣获得皇位之后,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固,所以对于建文帝的那些忠实追随者进行了残酷的打压,有些甚至会被灭九族乃至十族。

朱高炽一一为那些蒙冤的人进行了平反,他这样的决定无疑让很多人高兴不已,朝中大臣们在看到他的这一系列举动之后自然也是心生敬佩,凝聚力更强了。

我们常说天妒英才,这句话用在朱高炽身上也十分的贴切的。在继承皇位八个月之后,朱高炽便不幸因病而去世了。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月,但是在他在位的这段时间,他对大明朝做出的贡献是能够彪炳历史的。

他继位之后并没有享受皇位给他带来的便利,相反的是,他会将心比心去感受老百姓的疾苦,然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为百姓谋取更大的福祉。

相比那些在位时间长,但却碌碌无为的皇帝来说,朱高炽这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因此,后人给予朱高炽“仁宗”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了。

标签: 朱高炽朱棣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子午谷奇谋

    还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是妙计还是铤而走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军事建议:子午谷奇谋。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丞相大人你能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领队人马出斜谷与曹军郭淮正面对峙,我魏延率领一万人马,其中

  •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恒,汉朝

    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的的八个儿子中,刘恒算得上是最不受刘邦待见的儿子。为什么说刘恒不受刘邦待见呢?刘恒是在八岁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的。刘恒之所以得到分封,是因为当时本来是赵国丞相的陈豨叛乱。陈豨叛乱以后,自封为代

  • 曹丕篡汉让汉献帝退位给他 刘协为什么不选择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汉献帝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

  • 赤壁之战除了徐庶之外 曹操手下谋士就没有人看出猫腻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赤壁之战,曹操,谋士

    还不了解:赤壁和曹操谋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曹操元气大伤,同时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他们就没有人看出来吗?真相又是什么样的?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另一方面便是曹操本人的性

  • 宁妃:一入宫便封妃,她就是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的后宫,后妃不下三十人,但真正获封高位的并不多,嫔位以上的竟然只有八人。今天来说说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这位便是宁妃,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宁妃武氏是山西大同人,父亲名为武柱国,话说,清朝初年,武氏祖先随左梦庚投诚大清,被编入汉军镶黄旗,宁妃去世后的祭文中称其是“旧族令媛

  • 年羹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羹尧,清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雍正四年,雍正皇帝让满朝文官每人写一首诗,这首诗的主旨是骂罪臣钱名世。结果,正詹事陈万策写得诗,被雍正评为第一名。陈万策写道:“名世已同名

  •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刘秉忠是何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忽必烈,元朝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秉忠,汉族人,一个不仅精通阴阳之术,而且擅长儒家、释教、佛教三家思想的僧人。他不仅博古通今,而且,以自己的深谋远虑帮助忽必烈顺利走向皇位,并且,助其稳固政权。在忽必烈称汗后他被封为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成为了忽必烈的一把手。并且,他

  • 乾隆与和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乾隆为何没有对和珅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和珅

    很多人都不知道乾隆和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乾隆与和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两人仅仅是君臣关系那么简单吗?众所周知,和珅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之一,他横征暴敛,大权在握,位极人臣。据说和珅一生所贪污的钱财抵得上清代15年的财政收入,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

  • 王喜姐没有生下皇子,为什么她的地位还能那么稳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喜姐,明朝

    王喜姐,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她的一生只生育了一位公主,却稳居后位四十多年,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明神宗朱翊钧15岁这年,王喜姐被选中作为他的皇后。之后二人举行大婚仪式。明朝有规定,不像清朝要讲出身,反而出身越普通越好,也是为了防止外戚篡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