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3/12/31 2:48:23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

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

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毫无疑问,魏延之死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们有预谋的一次集体行为,或许,还有诸葛亮临终前的助攻和默许。

关于魏延之死的原因,评论的文章有很多,差不多快被人分析透了,有阴谋论,有政争论等等。

本文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资历的角度来分析蒋琬、杨仪等人为何要坚决地干掉魏延?

一:魏延的资格很老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虚构了魏延先在刘表和韩玄的麾下效力,后来刘备大军征讨荆南四郡时,在长沙从龙。

但《三国志》中对魏延投靠刘备前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记载,由此判断,他应该是出山就直接投靠的刘备。

《三国志》中关于魏延何时投靠刘备并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就简单两句话:“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因此,只能推断。

魏延是义阳人,义阳在三国时期属于南阳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刘备从袁绍那里脱身,跑到汝南继续反曹,汝南就靠近南阳。

随后,刘备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投奔荆州刘表,受刘表委托驻军在新野,而新野和义阳同属南阳郡。

刘备在汝南和新野都有过招兵买马的经历,特别是新野,待了足足七年之久。

因此,魏延极有可能是刘备在汝南和新野时投奔而来的,我更倾向于是在新野招揽到的魏延。

如果是这样,魏延在刘备军中的资历就相当老了。

抛开历史记载中存在感不强的简雍孙乾糜竺等人,以著名将领来比较,魏延的资历也就低于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等人。

至于诸葛亮,以及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名臣、名将,跟随刘备的资历都不如魏延。

资历这个东西,有时候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当魏延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的时候。

二:魏延当上汉中太守,凭借的其实就是资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打赢“汉中之战”,随即自称汉中王,并委任魏延为汉中太守,让他镇守汉中这一战略要地。

刘备突然提拔魏延,史载“一军尽惊”,实际上,这没什么好惊讶的。

当时,以武将论,能镇守汉中的,除镇守荆州的关羽外,还可以是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但张飞有过镇守徐州并轻易丢弃的前科,刘备不放心,而赵云,刘备对他的使用,更倾向于护卫中枢。

至于黄忠、马超,资历就远远低于魏延了,即使他们的官职因为军功或其他原因高于魏延,但在刘备心中的信任度却不如魏延。

大多数领导对于下属的信任度是需要长期的接触才能有个准确的判断,这需要时间,也就是资历。

当时,魏延跟随刘备近二十年了(以刘备刚驻军新野时就来投靠计算,至少也超过十年),黄忠、马超才多久?

黄忠可以凭借斩杀夏侯渊之功当上后将军,马超能凭借取成都之功,及后来汉中之战的功劳当上左将军,可因为信任原因,刘备不会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他们。

反而,魏延虽然仅仅只是升为镇远将军,却因为是刘备的老部下,更能获得他的信任,更有资格独自领军镇守战略要地。

加上魏延的才干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刘备也感到满意,所以,当时能跟魏延争夺汉中太守一职的军中将领是几乎没有。

魏延当上汉中太守,不仅仅是越级提拔,资历也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三:诸葛亮也需要跟老资格的魏延平等合作

刘备死的时候,蜀汉军中在资历方面胜过魏延的,就剩下赵云、陈到了。

陈到后被任命为永安都督,防御东吴方向,从此就没有离开过任上,远离北伐战场。

赵云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此后,抛开远在永安的陈到,蜀汉军中能跟魏延比资历的就没有了。

因此,魏延成为蜀汉北伐军队中的首席大佬。

诸葛亮官职超过魏延,但他的资历其实都不如魏延,尊重老干部是必须的。

并且,诸葛亮要北伐,也离不开在汉中镇守多年的魏延的配合。

因此,诸葛亮和魏延的相处方式,是拉拢式的合作。

当时,诸葛亮主政,魏延的官职一升再升,就是诸葛亮安抚魏延的一种方式。

至赵云死后的第二年,魏延的官职已经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当仁不让的军中第一人。

另外,诸葛亮给魏延不停的升官,除了战功外,也是为了方便给别的军中将领升官。

诸葛亮向魏延问计

当时的北伐军中,张苞、王平、马岱、张翼廖化等将领,资历都不如魏延,魏延如果不升官,他们也就不能升官。

比如魏延只是征西将军的话,诸葛亮要给别的将领升征南将军,就不行,必须给魏延升一级,比如征西大将军。

这就是魏延的老资历带来的好处,不可能让这些人跟魏延平级,否则,魏延会不爽的。

就好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喜欢用资历压人。

打山崎大队时,他嘲笑同为团长的程瞎子,说自己曾手把手教人家打枪。

孔捷和丁伟跟他都是团长,可李云龙就可以调侃丁伟比自己入伍晚十个月,调侃孔捷背三八大盖时还是个新兵蛋子,三人中选领导的话,就应该是他李云龙。

资历就是这么重要,诸葛亮贵为丞相,蜀汉政权的实际掌权人,都需要因此而小心安抚魏延。

除非诸葛亮能忍受跟魏延决裂的后果,否则,要维护好跟魏延的团结,就不能委屈魏延这个老资格。

四:诸葛亮的接班人们无法跟魏延共存

诸葛亮是刘备临终前指定的托孤之臣,而且,诸葛亮也是刘备驻军新野期间进入本阵营的,资历和魏延也差不离,魏延听从他的指挥无可厚非。

可诸葛亮为自己死后安排的接班人们,就无法跟魏延共存了。

以资历算,魏延是第一级别,诸葛亮是第二级别,那杨仪、蒋琬、董允等就是第三级别了。

至于姜维,只能归于第四级别,都没资格跟魏延对话。

诸葛亮的接班人们,跟魏延的资历实在差得太远。

举个例子,在某些单位中,领导的年龄和资历低于一些干部的情况其实很多。

一般来说,位居高位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上就事论事的话,都会表现出尊重老干部的姿态,否则,会被人说闲话。

不重视老干部的言论,不尊重老干部,是能影响到上级对年轻干部的观感的。

即使年轻干部和老干部在工作上有分歧,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双方还是以体谅和互相尊重为主。

但放在诸葛亮的接班人们和魏延这两方身上,除了工作上的分歧,连互相体谅和尊重都没有。

《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跟杨仪的关系这么差,未必是个例,他或许跟蒋琬、董允、费祎等交流时,是一样的态度。

毕竟,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才跟杨仪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文、武之间的疏远不说,家世、生长环境、交流圈子都不同,很难和谐共处。

诸葛亮活着时,凭借刘备授予的权力,还能压得住魏延,当诸葛亮不在了,真是没人能镇住他,没资格啊,魏延不但资格老,还不缺战功。

同时,当诸葛亮死后,魏延和诸葛亮的接班人们的分歧已经是战略决策上的原则性分歧,不可调和。

比如,诸葛亮曾跟魏延有过关于是否从子午谷出兵的分歧。

但这个分歧并非是打不打曹魏的战略性分歧,只是用什么方式去打的战术性分歧。

因此,在战略上有共同点的情况下,诸葛亮和魏延依旧能比较和谐的相处。

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拒绝

而诸葛亮死后,魏延跟杨仪、费祎等人的分歧,不仅仅是觉得自己资格老,不应该位居他们之下,还在战略上有明显的分歧,《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

亮適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原则性的战略决策上分歧严重,诸葛亮安排的主导退兵的人选,资历又不如魏延,加上魏延还是个暴脾气,不决裂才怪。、

如果是诸葛亮领导退军(退军本也是诸葛亮临终前安排的),魏延即使心中不满,也不会有二话,诸葛亮是唯一能镇住他的人。

可杨仪、费祎、姜维,包括远在成都的蒋琬、董允等,在魏延眼中算个啥?资历不如他,战功不如他,平时也不尊重他这个老干部,他凭什么听从指挥?

魏延的不满是放在明面上的,诸葛亮的接班人们一看,再一合计,双方矛盾无法调和,也实在无法共存。

所以,他们干脆联手搞掉了魏延。

如果,当时能有个跟魏延资历相当的人做调和剂,在双方之间劝和,或许,不会闹到杀人灭族那么严重的结局。

诸葛亮死后,军中无人能制魏延

标签: 魏延三国

更多文章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子午谷奇谋

    还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是妙计还是铤而走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军事建议:子午谷奇谋。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丞相大人你能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领队人马出斜谷与曹军郭淮正面对峙,我魏延率领一万人马,其中

  •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恒,汉朝

    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的的八个儿子中,刘恒算得上是最不受刘邦待见的儿子。为什么说刘恒不受刘邦待见呢?刘恒是在八岁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的。刘恒之所以得到分封,是因为当时本来是赵国丞相的陈豨叛乱。陈豨叛乱以后,自封为代

  • 曹丕篡汉让汉献帝退位给他 刘协为什么不选择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汉献帝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

  • 赤壁之战除了徐庶之外 曹操手下谋士就没有人看出猫腻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赤壁之战,曹操,谋士

    还不了解:赤壁和曹操谋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曹操元气大伤,同时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他们就没有人看出来吗?真相又是什么样的?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另一方面便是曹操本人的性

  • 宁妃:一入宫便封妃,她就是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的后宫,后妃不下三十人,但真正获封高位的并不多,嫔位以上的竟然只有八人。今天来说说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这位便是宁妃,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宁妃武氏是山西大同人,父亲名为武柱国,话说,清朝初年,武氏祖先随左梦庚投诚大清,被编入汉军镶黄旗,宁妃去世后的祭文中称其是“旧族令媛

  • 年羹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羹尧,清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雍正四年,雍正皇帝让满朝文官每人写一首诗,这首诗的主旨是骂罪臣钱名世。结果,正詹事陈万策写得诗,被雍正评为第一名。陈万策写道:“名世已同名

  •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刘秉忠是何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忽必烈,元朝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秉忠,汉族人,一个不仅精通阴阳之术,而且擅长儒家、释教、佛教三家思想的僧人。他不仅博古通今,而且,以自己的深谋远虑帮助忽必烈顺利走向皇位,并且,助其稳固政权。在忽必烈称汗后他被封为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成为了忽必烈的一把手。并且,他

  • 乾隆与和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乾隆为何没有对和珅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和珅

    很多人都不知道乾隆和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乾隆与和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两人仅仅是君臣关系那么简单吗?众所周知,和珅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之一,他横征暴敛,大权在握,位极人臣。据说和珅一生所贪污的钱财抵得上清代15年的财政收入,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

  • 王喜姐没有生下皇子,为什么她的地位还能那么稳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喜姐,明朝

    王喜姐,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她的一生只生育了一位公主,却稳居后位四十多年,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明神宗朱翊钧15岁这年,王喜姐被选中作为他的皇后。之后二人举行大婚仪式。明朝有规定,不像清朝要讲出身,反而出身越普通越好,也是为了防止外戚篡权。所

  • 孝敬宪皇后在无子无宠的情况下,为何还能稳坐中宫之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敬宪皇后,清朝

    影视剧《甄嬛传》中,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她在剧中害死雍正的白月光“纯元皇后”,还要对付大女主甄嬛,实在可恨。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却好得会让你难以置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更正的就是,乌拉那拉氏并非雍正继后,她也没有什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