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崔琰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会被曹操赐死?

崔琰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会被曹操赐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4/1/4 22:40:21

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崔琰因为说了一句话,被曹操赐死,这堪称是三国第一冤案!易中天先生对此评价: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崔琰,大家看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世说新语》里床头捉刀的小故事大家肯定听说过: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因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震匈奴人。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

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座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曹操听说后马上派人追杀匈奴使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曹操长得确实不咋地;第二,崔琰长相很威严雄壮。事实也确实如此,据史书记载,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所以曹操才会让他扮做自己,接见匈奴使者。

崔琰的能力如何呢?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这样的人,可谓文武双全了,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崔琰在袁绍阵营中,多次提出有见解的建议,可是袁绍这个人向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大都没有采纳。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反而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曹操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当时在座的都大惊失色。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曹丕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在追逐猎物上。崔琰劝谏曹丕,曹丕答复说:“从前奉悉您谆谆的教诲,要我烧猎具、弃戎服。如今猎具都已焚毁,戎服也已脱去了。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还望您再次给我教诲。”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崔琰又做了东西曹掾属征事。公元213年魏国建立,崔琰被任命为尚书,与毛玠一起主持选举,他们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士,那些在当时有盛名而行为虚浮、不务根本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引荐任用。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没想到崔琰认为清廉贞洁的杨训,为崔琰引来了杀身之祸。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死崔琰。

从崔琰劝谏袁绍,劝曹操先施仁政,劝谏曹丕不要游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而且崔琰辅佐曹丕,担任魏国尚书说明他并非反对曹操称魏王。曹操对这些肯定也是清楚的,但只因为权力蒙蔽了曹操双眼,让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因为一句话把满朝敬仰的崔琰赐死,不过是为了表明谁反对自己谁就没有好下场!

这已经不是曹操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了。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爵魏公,曹操私下询问荀彧的意见,荀彧表示反对,当年荀彧忧郁而死(也有说曹操逼死)。荀彧对于曹操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仅是对曹操进爵魏公表示反对,就被逼死,说明曹操确实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

曹操自公元189年起兵讨伐董卓,其实直到公元207年彻底统一北方之前,曹操还是比较低调的,最高也只是担任司空一职。208年任丞相,212年“参拜不名、剑履上殿”,213年称魏公,216年称魏王。所以有人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只在忙一件事情——争权夺利,准备篡位!

曹操固然善于用人,能够发现人才,但还是逃脱不了被权力蒙蔽双眼的结局,荀彧、崔琰的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标签: 崔琰三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元璋登基之后,恢复了那些义子的本姓是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元璋一生收了很多义子,算起来也有20多个,包括沐英、李文忠、何文辉、徐司马等等。朱元璋在收这些义子的时候,都赐给了他们“朱”姓。沐英就叫朱英,李文忠就叫朱文忠,何文辉就叫朱文辉,徐司马就

  • 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之后 李泰为何也被牵连其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以后,魏王李泰为何也未能幸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出生。1年后,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就出生了。正是因为晚了1年时间,使得李泰永远也无法逾越这道鸿沟,只能成为自己的大哥李承乾的陪衬。如果换作是你,

  • 七国之乱吴国和楚国有20多万军队 周亚夫是怎么在三个月解决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国,楚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楚七国之乱,起兵20多万,为何3个月功夫就被周亚夫给平定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忙着平定异姓诸侯王,吕后则忙着扶持自家力量,打压老刘家的班底。好不容易熬到了汉文帝刘恒时期,这才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你以为汉文帝时期就安稳了?不好意思,汉文帝是个三不管

  •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读《三国志》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孙权有三个女儿,却有五个女婿,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宝贝女儿们选的女婿都是谁?孙鲁班,先嫁周循,后嫁全琮据《三国志嫔妃传》载,孙权的夫人步氏,是临淮郡淮阴县人,跟东吴

  •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窦皇后,汉朝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一个家族的飞黄腾达,往往只因为某一个人。家族成员未必出彩,但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睐,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汉朝时期的窦氏一族就是这样的。汉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位窦氏皇后,她们分别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孝文窦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嫡母——章德窦皇后,汉桓帝

  • 道光会给嫔妃们降级,那么乌雅氏如何成为庄顺皇贵妃?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道光,庄顺皇贵妃

    清朝众多的皇帝中,道光帝的众多嫔妃大都受过宠爱,不久又会莫名其妙的被遗忘在后宫的角落里,后妃的等级也是不一定的会被降级,有人说是清朝国库不太跟得上人员的开支,道光帝为了节俭,就给嫔妃们降级,毕竟等级不一样,待遇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也可能不完全都是外部的原因,道光帝这个反复无常的帝王也很是让人捉摸不透

  • 曹节是如何成为汉献帝皇后的?她为汉献帝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节,东汉

    曹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今天说的这位历史女主人公叫曹节,是曹操的次女,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位皇后。我们都知道汉代到这个 阶段,其实际权力基本掌握在曹操手中。但是这个曹节却是一个有特色的曹家人。她虽然为曹操的女儿,身为曹家人她的心却一直都在汉家

  • 揭秘:无才无德的刘类凭什么能稳坐官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类,三国

    曹操曾经说过,乱世用人首先考虑的是才能,只有治平之世才首先考虑德行,为此他还专门下达了训令。但魏国就有这么一个官员,他既无才,也无德,却始终能够坐稳官位,因而被民众在门上题字,说他是一个“三不肯”的官,诅咒他该死快滚。他是谁?无才无德又凭着什么坐稳官位的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

  • 揭秘:究竟是谁推荐了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除了曹爽兄弟骄横跋扈不得人心又笨如猪狗以外,还得益于一个特殊身份——顾命大臣。有了这个身份曹爽排挤他也得给他一个体面的职务;有了这个身份,他在讨伐曹爽时可以放出太后,并以太后的名义兵指曹爽,并不用担心皇帝和他在一起;有了这个身份,猪脑子的曹爽才会犹豫不决直到最终投降。但

  • 沈万三家族真的是被朱元璋干掉的吗 假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沈万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沈万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更没有干掉沈万三家族。先解释一下,沈万三不是名字,是一种尊称。董谷的《碧里杂存》里说,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在富户姓后加“万”,以示尊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