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揭秘:无才无德的刘类凭什么能稳坐官位?

揭秘:无才无德的刘类凭什么能稳坐官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31 更新时间:2024/1/24 4:43:18

曹操曾经说过,乱世用人首先考虑的是才能,只有治平之世才首先考虑德行,为此他还专门下达了训令。但魏国就有这么一个官员,他既无才,也无德,却始终能够坐稳官位,因而被民众在门上题字,说他是一个“三不肯”的官,诅咒他该死快滚。他是谁?无才无德又凭着什么坐稳官位的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此人叫刘类,高阳人,做过几任太守。《魏略》把他列在苛吏当中,说他在苛吏当中“苛慝(音:te)尤甚”,也就是说他苛刻邪恶最为严重。嘉平年间(250——254年)任弘农太守。刘类在弘农太守任上有下属官吏二百多人,但他从来都不让这些人休假。不是说弘农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军警匪情,也不是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刘类只是用他们做一些不急的事情。如果这些人有过失,刘类不管错误轻重,总是要捽(音:zuo)着人家的头发责骂,还要用乱杖打,就这样拉出去再拉进来,反反复复地多次才肯罢休。刘类还让人挖地找钱,大概就像是现在的人寻宝之类的吧,因此他任职所在的城市当中,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洞穴。

刘类其人十分虚伪,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要节约省俭,每次出行前,还公开地命令督邮告诉下属,不得特意的招待,更不得送礼,而暗中却记着哪个官员没有送礼,对于那些不送礼者,他就记恨在心,然后对他们恶意中伤,寻机报复。

刘类缺乏信义,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他每次派遣级别高一点的官员外出办事,总是再派出小官跟随着察验;白天他经常自己从墙壁间偷看身边的官吏,晚上就使专门的人员盯着他们。但对于这些人他也不相信,就再派遣更低一级的人直至奴婢下人相互检验印证。曾经有一次出行,晚上在民家住宿。这家有两条狗在追一头猪,猪惊慌奔走,不小心将头插到了栅栏当中,嚎叫了很长时间。刘类认为这是外边的办事官员想一起私自杀猪吃,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随从把五官掾孙弼拽进来,揪着头发就骂。孙弼将这种情况说了说,刘类心里知道自己没有问明白,搞错了,就假装说别的事情继续骂。

弘农郡有个老者叫尹昌,年龄已经一百多岁了,听说刘类出行要经过,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扶着我见见府君(对太守的尊称),我想陈述一下恩德。”尹昌的儿子扶着他在道旁边,刘类望见了,呵斥他的儿子说:“你是用这样一个死人,让他来见我吗?”像这样对人没有礼貌的事情还有很多。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我国又一直有着尊老的传统,所以,辖区内有百岁老人,往往会被官员特别重视,哪怕是作秀,也要去特意的拜访一下。这一是表明自己对长者的尊敬,二是表明自己治理的好,境内安定人才会长寿嘛!就像刘邦当年要请那个“商山四皓”出来,难道他们比萧何张良陈平还有本事?肯定不是。刘邦无非是要做一种象征,带头尊老。后来刘邦的儿子刘盈把他们请来,刘邦从此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其实这四个人只是露了一下脸,也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刘邦为什么就改变主意了呢?其实,刘邦需要他们的也不过是告诉天下人,你们看,这些经过改朝换代的老人都这样拥护新政权,这个新政权不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过去的风俗,人们对于不得民心的官员会进行讥讽,但是对三种官员不肯这样做,称作“三不肯”,说的是“迁、免、死”。这儿的迁应该为降职,最好的也不过是平调,因为升迁你说不着人家;免职了,等于是官家给出了结论,也不用再去说什么了;死了就不用说了,人已经不在了,再对人家说三道四,显得有点儿不厚道。所以这“三不肯”,反应的是一种民心的纯厚,是一种民众的德,或者进一步说,是民众对于那些不怎样的官员的一种宽恕。可是这个刘类实在是太混账了,已经引起了官吏和民众的共愤,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题字说:“刘府君有三不肯。”那意思是他的结局就是“迁、免、死”。这有点儿诅咒的意思,包含的意思是你快滚吧,或者是免了死了都好!可是这个人已经是无可救药了,虽然听到了这样的话,还是不能自己改正。

后来司马懿西征路过弘农郡,弘农人联合告他,说他荒诞昏聩,根本就不能胜任太守之职,于是免去他太守之职,调任他担任了五官中郎将。

弘农郡的官吏民众是解脱了,但这个人并没有被惩戒处罚,仍然继续当他的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魏略》中有一句话说出了实情,这就是刘类“善修人事”,因而才会“不废于世”。什么叫“善修人事”?就是他善于巴结上司,会处理对上的人际关系。看起来,封建社会的官场就是一张人事关系网,即便是搜罗人才近如苛刻如曹操者,也不能做到一环不坏,免不了会混进几个滥竽充数者。只不过这个刘类,要比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危害要大得多了!

标签: 刘类三国

更多文章

  • 揭秘:究竟是谁推荐了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除了曹爽兄弟骄横跋扈不得人心又笨如猪狗以外,还得益于一个特殊身份——顾命大臣。有了这个身份曹爽排挤他也得给他一个体面的职务;有了这个身份,他在讨伐曹爽时可以放出太后,并以太后的名义兵指曹爽,并不用担心皇帝和他在一起;有了这个身份,猪脑子的曹爽才会犹豫不决直到最终投降。但

  • 沈万三家族真的是被朱元璋干掉的吗 假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沈万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沈万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更没有干掉沈万三家族。先解释一下,沈万三不是名字,是一种尊称。董谷的《碧里杂存》里说,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在富户姓后加“万”,以示尊敬。又

  •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各种奇葩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的死法千奇百怪:有掉到粪坑里被屎尿憋死的,有被儿子软禁在宫里活活饿死的,也有在举鼎时肌肉拉伤暴毙的。当时的史官不论是什么奇葩死法他们都会如实记录下来。所谓时逢乱世,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连寿终正寝都成了一种奢望。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在东周时期,也并不

  • 曹操没办法像司马昭一样攻入蜀汉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朝

    三国时,汉中隶属于蜀汉政权。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17年,曹操见刘备已经夺取益州,由于汉中乃益州门户,如果没有汉中,刘备即便夺得了益州也将坐立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决定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张

  • 让关羽倾心,让曹操垂涎的杜夫人到底有何魅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杜夫人,三国

    对于女人来讲,美丽的容貌固然是一种优势资源,但如果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美丽极可能会给她带来大麻烦。在三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子能让关羽朝思暮想,后来连曹操也被她的容貌吸引,甚至不惜违背诺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绝色美人就是曹操的侧室杜夫人!杜夫人的第一任丈夫是吕布的部下秦宜禄,两人还有一个儿子

  • 汤和作为明朝初年的重要将领,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汤和,明朝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是摧毁异族统治政权,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英雄。但是他在位期间大杀功臣,除了他故意放过的只有汤和得到了善终。这是为什么呢?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明朝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十分想念汤和,便派人召汤和入宫。此时的汤和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无法行走,朱元璋便命人用车把汤和拉到皇宫。

  • 李斯的一生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投机,他有哪些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秦朝名相、著名政治家,不论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还是统一后的制度建设,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李斯的故事。李斯从一个郡小吏做到了统一的大秦帝国的丞相,是古代的励志典型,但最终却落得个“腰斩于市,夷三族”的结局,这和他一生信奉的投机思想是分不开的。读《史记·

  • 武王伐纣之后,哪些殷人是如何被处置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武王,周朝

    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于武王伐纣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周武王“残暴”的一面。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大军如何处理殷人,主流史书记载可以用“秋毫无犯”四个字来形容,三千年前的军队果真如此军纪严明,

  • 三国时期的四位“平虏将军”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泰,三国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时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

  • 赵光义为何会传位三子赵恒?是何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光义,宋朝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历史上,赵光义一共有九子,即赵元佐、赵元僖、赵恒、赵元份、赵元杰、赵元偓、赵元偁、赵元俨、赵元亿。其中,赵元佐是嫡长子,赵元僖是嫡次子,赵恒排行第三。按照排位顺序来说,皇位几乎与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