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髦死后司马昭为何没有称帝?真相是什么?

曹髦死后司马昭为何没有称帝?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27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36

司马昭是三国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魏权臣。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昭篡权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为此,司马昭还派人弑杀了阻挡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当时,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弑杀于南阙。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司马昭弑君标志着自曹芳以来曹氏集团恢复皇权的努力的彻底失败,促使司马氏进一步掌握了曹魏的权力。因此,此时的司马昭,完全可以自己来当皇帝,如同当年的魏文帝曹丕一样。但是,司马昭弑君后,却没有直接称帝,而是另立曹奂为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随着魏帝曹髦的被弑杀,从朝廷到地方,忠于曹氏的势力大体已被全部翦除。在此之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已经平定了“淮南三叛”。所以,通过高平陵之变、平定淮南三叛,再到司马昭弑君,司马懿家族取代曹氏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司马氏的地位更加巩固。

由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是司马昭趁机称帝的一个机会。但是,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弑君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比如曹操、曹丕同样大权在握,却不敢对汉献帝刀剑相向,就是担心弑君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带来天下的非议。在司马昭弑君后,王沈就受到了批评。

《晋书·列传第九·王沈传》中记载:“沈既不忠于主,甚为众论所非。”

王沈作为曹魏皇帝曹髦的手下,却背叛曹髦,向司马昭高密,所以受到了天下人的指责。再比如西晋建立后,贾充还曾在宴会上被庾纯批评为“天下凶凶,由尔一人”,反驳后又被庾纯质问“高贵乡公何在”。

由此,这说明司马昭弑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很多人可能不敢说司马昭什么,所以对司马昭的手下,或者背叛曹髦的人进行批评。甚至到了东晋时期,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晋明帝听王导讲述晋朝建立的过程,听到司马昭弑君等事时也忍不住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也即司马昭今天你弑杀曹魏的皇帝,明天别人就可以有样学样,弑杀你晋朝的皇帝。同时,司马昭派人弑杀曹髦,甚至引起了司马氏内部势力的分歧。

曹髦被杀后,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至于曹魏重臣陈群的儿子陈泰,则因为曹髦被杀而过于悲恸,不久即去世。并且,不管是司马孚还是陈泰,都要求司马昭严惩凶手。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部分司马氏势力的态度,也即我们可以跟随你司马昭,但是,你司马昭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了。至于弑杀皇帝,显然意味着司马昭坏了规矩。在此背景下,迫于内部势力和曹魏上下的舆论压力,司马昭自然不好强行登基称帝。

另一方面,司马昭弑君后,另立曹奂为帝,很可能是因为他想学习魏文帝曹丕,走禅让的途径来成为皇帝。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后者正式称帝,并建立曹魏。现在,司马昭杀了非常强硬的曹髦,换上曹奂来当皇帝,目的自然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由曹奂将皇位禅让给司马昭,后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建立西晋王朝了。

当然,相对于曹丕,司马昭想要篡魏,还是底气不足,原因在于曹丕的父亲曹操,一手打下了曹魏的江山,因此,曹丕篡汉,可以说是理直气壮,因为这是我父亲曹操打下的江山。但是,不管是司马昭,还是司马懿、司马师,可没有这样的战功。所以,司马昭决定发动消灭蜀汉的战争。

最后,公元263年,在司马昭弑君这一事件的影响逐渐降低的时候,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发起了消灭蜀汉的战役。之所以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自然就是柿子要捡软的捏。正是因为蜀汉相对弱小,所以,魏灭蜀之战虽然遇到了姜维等人的抵挡,最终还是成功实现了消灭蜀汉的目标。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历5月2日),在消灭蜀汉后,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由此,此时的司马昭距离称帝,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了。但是,一年后,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在公元265年就病逝了,司马昭是完全有机会凭借着消灭蜀汉的威望,从而通过禅让的方式来登基称帝。在司马昭病逝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很快就迫使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从而建立了西晋王朝。

标签: 司马昭三国

更多文章

  • 汉朝开国功臣陈平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历史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平,汉朝

    陈平是楚汉相争时期一位重要谋士,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他是刘邦开国之后的宰相,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这就能看出

  • 为什么说李世民能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文德皇后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皇后,是一位贤后,被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天罢朝之后,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来,对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魏征欺人太甚,总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听完后,一声不吭地换上正式的礼服,站在一旁

  • 泰定帝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

  • 智擒鳌拜后,康熙帝又称他为忠臣是什么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康熙帝,清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世,这个盛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开创者则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开创的基

  •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三国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辽和徐晃都是曹操的爱将,位列五子良将,他们勇猛善战,武艺高强,深受曹操的喜爱和重用。在演义中,张辽和徐晃都是一流猛将,武力水平不相上下。然而,在关羽的眼里,张辽和徐晃两人的武力却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关羽“抬高”张

  • 历山朱高炽死后有多少妃嫔为其殉葬?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母亲为仁孝文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为帝,就是明仁宗,然而,朱高炽当皇帝还没一年,就突然病死了,年仅四十八岁。朱高炽死后,按照当时明朝的规定,后宫妃嫔要殉葬,最终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 其他兄弟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明朝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

  • 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继位后振兴了吴国称霸南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阖闾,吴国

    吴王阖闾,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继位。他重用伍

  • 关羽爱兵败走麦城被士兵抛弃 这是关羽自身的原因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明明很爱兵,败走麦城被士兵抛弃,是他自身的原因吗?提起关羽,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忠义武神,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抛去“关二爷”神话色彩的外衣,其本人在历史上又是怎样一个

  • 朱瞻基能登上帝位与一个梦有关?他对明朝有何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瞻基,明朝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