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56 更新时间:2024/1/2 10:29:02

还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那一夜赵光义为何留下洗不掉的嫌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

开封。皇宫宣德门缓缓打开,一行人匆匆进宫,雪地上留下一行凌乱的足迹。在位已经十六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这个风雪之夜突然宣召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进宫议事,兄弟俩屏退所有的宫女侍从,关起门来秉烛夜谈,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守在门外的太监宫女们透过烛光摇曳的窗户隐约看到兄弟俩时而凑到一块交谈,时而又见赵光义离席做出辞让的动作。不久又听到赵匡胤拿起玉斧戳地发出的声响,并隐约传来赵匡胤的声音:“好为之”(另有记载说是“好做,好做”)。

似乎是在勉励弟弟做什么,但很快殿中便陷入了沉寂,只剩下摇曳的烛光,再无任何声响,又过了一会儿传来了赵匡胤打呼噜的声音,似乎是睡着了。

到了快五鼓天快亮时赵匡胤突然驾崩了。

这件事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位列中国历史四大悬案之一。

一, 雪夜迷踪

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大哥和五弟夭折,他成为实际上的大哥,下面还有两个长大成人的弟弟赵光义、赵廷美。赵匡胤成年结婚后育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和三子也是幼年夭折,剩下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古代皇位传承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其中前者比较常见,也是大多数朝代采用的办法,而后者除了殷商是明确定制外,大部分情况都是皇帝死后无子才会考虑由弟弟即位。

而赵匡胤即位后有两个儿子,又有两个弟弟,按说皇储之位不会有什么悬念,何况开宝九年赵匡胤驾崩时次子赵德昭25岁、幼子赵德芳17岁,弟弟赵光义37岁,赵廷美29岁。可以看出赵德昭只比赵光义小12岁,即便按照今天的标准也早已是成年人了。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赵匡胤死在那个风雪之夜后的第二天,继承帝位的不是赵德昭,也不是赵德芳,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此事困扰了后人一千多年,赵匡胤为什么舍弃儿子,将皇位传给了弟弟?换句话说赵匡胤真的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吗?

那个风雪之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即位后的赵光义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洗不掉的恶名?

一切都要从那个神秘的雪夜讲起……

开宝九年十月那个雪夜,赵匡胤离奇死在了他的寝宫中,享年五十岁,过早地离开了他的大宋子民们。

侍寝的宫女发现赵匡胤死后,急忙跑去禀告宋皇后,宋皇后大惊失色,下意识地派太监王继恩出宫召赵德芳火速进宫(不明白为什么召赵德芳,而不召嫡长子赵德昭)。结果王继恩出宫后不是奔德芳府,而是直奔赵光义府,这就有意思了。

王继恩在赵府门外遇到了医官程德玄,二人进府向赵光义禀报,赵光义先是大惊,犹豫半天才跟随王继恩、程德玄火速进宫,在宫门口王继恩对赵光义说王爷先在此等候,容咱家进去禀报皇后。

程德玄提醒赵光义都这时候了,还等哪门子通报!夜长梦多,直接闯进去。

一行人壮起胆子直接闯宫,一脸焦虑的宋皇后看见王继恩回来了,急忙问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说:晋王来了。

宋皇后的反应是大惊,如遭雷击,很快她便回过味儿来了,马上改口说道:“我们母子的性命全托付给官家了。”赵光义则秀了一把演技,哭着说:“我们共享富贵,不要怕。”

天一亮,赵光义便开始张罗赵匡胤的丧礼,同时麻溜地在大哥的灵位前继承了皇位,史称宋太宗,而且令人诟病的是他一改逾年改元的老规矩,即位后便改当年的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造成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年号,这被认为是对先皇的不敬和亵渎。

古代老皇帝病死,一般他这一年的年号还会沿用到年底,到明年才用新年号,这就是史书中常见的“改明年为某某元年”的原因,像赵光义这样迫不及待地一上台就改元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他也招来了很多非议。

二, 得位正与不正

关于赵光义得位不正的议论千年来史不绝书,“弑兄夺位”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影响深远,以至于很多历史书籍都采纳了这一说法。

这一说法最早源自宋代僧人文莹编著的一本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中的记载,当然宋代官方史书《太祖实录》(被赵光义修改过三次)则是极力否认弑兄夺位说,后来司马光编写的《涑水记闻》也是认为赵光义没有弑兄,这些官方观点咱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毕竟他们有他们的立场嘛。

不管史书如何为赵光义辩解,那个风雪之夜的很多谜团,赵光义却是摆脱不掉嫌疑,毕竟他是赵匡胤之死最大的受益者,至于赵匡胤那两个儿子后来也都被迫自杀,还有最小的兄弟赵廷美也是被一贬再贬,最后悲愤吐血而死。

不是说共享富贵吗?这画风不对呀,认真你就输了。

赵光义早在开宝六年就担任了开封府尹、封晋王,这两个职务组合在五代乃至宋初可不得了,一直被默认为皇太子的标配,因为那个时期没有皇太子这个名号,只有开封府尹加晋王的组合。

如果赵匡胤想传位给儿子,为什么不封自己儿子德昭为开封府尹,却把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了弟弟赵光义,他难道真的心甘情愿?

我分析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早已将开封打造成他的个人王国,就算赵匡胤把儿子分配到开封府,年轻的德昭未必能压得住如狼似虎的赵光义和他手下庞大的利益集团。

赵匡胤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曾试图摆脱赵光义的阴影,最典型的例子就算迁都洛阳的计划。一旦迁都洛阳成功,那赵光义在开封苦心经营的根基就全都灰飞烟灭了, 如果跟着去人生地不熟的洛阳,赵光义难道要重新白手起家吗?

到了洛阳,那里是赵匡胤的地盘,没有赵光义一丝一毫的势力,那时候再册立德昭为皇储,赵光义只怕就无可奈何了。

老辣的赵光义当然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极力反对迁都,甚至发动满朝文武强烈抵制迁都,逼得赵匡胤不得不含恨取消了迁都计划。

一句“在德不在险”让赵匡胤看清了赵光义无处不在的阴霾笼罩在开封上空,他努力了,却无力摆脱这片阴霾。

最终赵光义如愿以偿当上了开封府尹、封晋王,坐到了皇储的位置,但赵匡胤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三, 最是无情帝王家

赵光义即位之初确实兑现了承诺,大肆封赏两个侄子,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封弟弟赵廷美为齐王,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够意思了吧。

别急,好戏还在后面呢。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同赵光义出兵攻打契丹,结果高粱河一战,宋军大败而逃,契丹军追到白沟河又是一场恶战,宋军又是惨败,溃不成军,连赵光义本人都中了一箭,无法骑马,坐着运粮的驴车逃回定州才稳住神儿。

一片混乱之下,后方大本营的将领们失去了赵光义的消息,人心惶惶都以为皇帝遭遇了不测,有人便建议拥立当时在军中的赵德昭为帝,结果还没实行,赵光义坐着驴车回来了。

这个画面朋友们自行脑补吧,反正赵德昭想死的心都有了。

没见过你们这样坑队友的!

后来赵光义果然怀恨在心,回京后赵德昭千不该万不该去找赵光义为出征将士讨要赏赐(打了败仗,皇帝也被射伤,还要什么赏赐,真是傻白甜啊),赵光义勃然大怒,斥责道:

“等你当了皇帝再封赏也不迟!”

赵德昭再傻也明白这话的分量,回去后就吓病了,没多久便选择了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当然,赵光义又跑去秀了一把影帝级的演技,伏棺大哭:傻孩子,你这何必如此呢?叔叔说的都是气话呀。

能把笑憋成哭表现出来的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一般只存在于帝王之家。

赵德昭死了,他弟弟赵德芳感到了一股寒气逼来…..

两年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匡胤硕果仅存的儿子赵德芳也死了,年仅二十二岁。赵光义闻讯又跑去伏棺大哭,并废朝五日,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

短短三年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死的恰到好处,死的非常正确,赵光义非常满意,真是懂叔叔心思的孩子啊。

两个侄子都死了,似乎该放松心情喝杯茶了吧。

不对!似乎哪里不对劲?

赵光义琢磨了半天,一拍脑壳:艾玛,我去,差点忘了,我居然还有一个弟弟活着!真是失误啊。

赵廷美在赵光义即位后被封为齐王,但赵廷美因为赵光义打开了兄终弟及的魔盒,因此他对皇位也产生了希望,赵光义及时出手击碎了他的希望。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廷美阴谋篡位的计划败露,被赵光义罢免开封府尹,贬到西京洛阳做留守。

永熙元年(983年),赵廷美又被一贬再贬到了湖北房州,那里是古代著名的流放地,唐中宗李显就曾被贬到那里,到房州不久,赵廷美便抑郁成疾,吐血而死,年仅38岁。

皇宫里那位影帝的演技又一次得到了提升,突飞猛进那种……

自古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赵光义实实在在现身说法诠释了这句话的含金量,不得不感叹一句:你做了皇帝又如何?你的儿子却疯了,何苦呢?

赵光义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除了弑兄嫌疑,逼死侄子、弟弟的劣迹外,他霸占小周后、毒杀李煜钱俶,草率出兵契丹招致连续惨败也被后世所诟病,他的折腾终于葬送了哥哥赵匡胤辛辛苦苦创下的大好开局,一把好牌到他手里打了个稀巴烂。

尽管他修改了三次《太祖实录》,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连续科举扩招,施恩于人,录取几倍多的进士,但还是洗不掉留在青史上的恶名。

毕竟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标签: 赵匡胤赵光义

更多文章

  •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

  • 历史上赵匡胤取代后周只花了2天时间,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取代后周

    历史上的赵匡胤绝对是谋反界的奇才,篡位史上的王者,他取代后周只花了2天时间,死了一个人,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所发动的陈桥兵变,只死了1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当然了,韩通一家也没能逃过厄运。除此以外,居然没有任何伤

  •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与秦淮八艳之间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江左三大家,明朝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与秦淮八艳之间有何故事?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三大才子,合称为“江左三大家”(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三人都曾在矛盾中降清,并且同在乾隆朝进入《贰臣传》,诗才、仕途和名声可

  • 又想自保又不想丢失荆州,关羽应该怎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三国

    又想自保又不想丢失荆州,关羽应该怎么做?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即关羽就开始北攻樊城,打曹仁部,史称“襄樊之战”。整个战役,历时四个多月,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以关羽败亡,丢失荆州,孙权夺

  • 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夫差,春秋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吴国先王阖闾被越军击败杀死的仇恨,发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国),后必悔之”,建议乘

  • 王振作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 王振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王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监王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振作为明代第一大太监,王振的下场是什么?王振最后的是怎么死的?王振,明英宗朝大太监,河北蔚县人,振早年经历坎坷,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却视科举进仕为畏途,又不甘委身平民,为达人上人目的,不惜以身阉割入宫,史称王振“狡黠”

  • 历史上姚启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姚启圣,清朝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那个小老头想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曾被顺治帝罢免“永不叙用”的一个罪臣,最终成为收复台湾的头号功臣,却

  • 秦王子婴是如何灭掉赵高的?面对刘邦时为何会不战自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子婴,秦朝

    秦朝历史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国却是一个短命王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但与此同时,秦朝的寿命却很是短暂,仅仅历经了二世,便走向了亡国之路。秦始皇早年的功绩不容忽视,但由于他后期过于暴政,且封建迷信,追求长生不老,使得天下百姓深受徭役的苦痛,可谓是

  • 刘弗陵是姐姐带大的,为何他没有善待姐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弗陵,汉朝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继承人后,刘弗陵才8岁,他是就被鄂邑公主抚养长大的,鄂邑公主是刘弗陵的异母姐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也就是说,刘弗陵是被姐姐带大的,那么姐姐的抚养之恩,按理来说是应该报答的。然而,为何刘弗陵即位后,却任由霍光逼死姐姐呢?这件事就要从刘弗陵即位说起了。他即位

  • 女儿是大清皇后,他为何劝女儿自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清朝

    女儿是大清皇后,父亲为何劝她自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崇绮出身蒙古八旗,父亲赛尚阿是咸丰朝重臣,可惜赛尚阿在镇压太平军时失利,被咸丰帝追究处死,崇绮也受到牵连被罢职。之后,崇绮开始专心读书,打算通过科举振兴家族。同治三年,崇绮在殿试后,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成为清朝唯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