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小学”指的是什么?和现在的是一个意思吗?

在古代“小学”指的是什么?和现在的是一个意思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1/31 2:41:16

古典书籍对“小学”的阐述

《汉书·艺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案《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小艺即《诗》、《书》、《礼》、《乐》。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大节乃大学之道也。由是言之,小学固宜该小艺、小节而称之。

“小学”在个别朝代增加内容,不断丰富

由此可知,小学是古文字的入门之学,也是古代儿童的蒙知识之一。“古人对于文字,形声义三者,同一重视。”这也正是小学的主要内容。

到了代,其含义有所变化,小学的含义从文字之学扩大到了儿童的品行修养。

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指出这一变化: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段玉裁深通音训,幼时读朱子《小学》,其文集中尝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由于朱熹在宋代的地位,他和其学生刘清之合编的《小学》成为了当时的启蒙读物。在朱熹编撰的《小学》中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清代所说“小学”,摒弃了宋代小学中的道德修养范畴,仍然是指专门研究文字的学问,“乾嘉以后,人人知习小学,识字胜于明人。”

纵观历代,小学始终主要指研究文字的学问,包括音韵、训古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的真相是什么?加速了唐朝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巢起义,唐朝,战史风云

    提起黄巢,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那句满城黄金甲的诗,很多人就恍然了。黄巢是唐朝时候的人,这首诗是他在屡次科举不中之后写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黄巢和唐朝灭亡的关系。黄巢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领袖,和朱元璋不同的是,黄巢是盐贩子的后代,商人家庭自小给了他相对比较好的生活,也学过读书骑射,文采尚可,但是科举

  • 历代最严格的反腐皇帝朱元璋,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夏商周时期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就得到了改变。这时候处于诸侯争霸的局面。简单说就是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各路诸侯一直争战不休,从未停止。直到秦始皇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一统六国,成为了天下霸主,建立了秦朝。从此之后我国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到了元

  • 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的扫黄行动是明朝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发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明宣宗,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明朝的高压政治令那些政府官员都是小心翼翼的活着,甚至活不起来。毕竟明朝的官员,工资都很低。这也就是算了,在明朝竟然还有“国营”的妓院,受皇帝支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相传朱元璋还曾亲自为

  • 历史上李煜是什么人?他与小周后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艺术才华上的成就很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历史上的昏君有很多,从商纣王到溥仪每一个朝代的没落似乎都是因为皇帝的昏庸。然而,就算不是末代皇帝也有不少的皇帝做事十分的荒淫无度。而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就曾经不顾帝王尊贵,强行宠幸一名女子,甚至令画师当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 府兵制崩坏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府兵制,军事制度,文史百科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而府兵制的历史则是历经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可是,府兵制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被停废,那么,知道府兵制的建立者是

  • 北宋最后的颜面——西军到底㓟多强大?平夏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小编整理了平夏城之战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如果提到宋朝,很多人会给贴上屡战屡败的标签,确实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将整个华夏带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为元朝所灭。然而,在陇原上有一支常胜之师,他们就是由秦陇之士组成的西军。这支军队继承的是汉唐时期的作战风格和兵归将有的编制,并且在常年与西夏、

  • 刘备和袁绍为何会联合对付曹操呢 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袁绍,历史解密

    以前商纣昏昏而亡,周武王谔谔而昌。自从周舍死了以后,吾再也没听到别人说我的过错了。众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这个故事在《史记》和西汉刘向《新序》的书中都有记载,流传应当比较广泛。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赵地,就是袁绍现在盘踞的冀州。也许袁绍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他未必能做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世界上有很多道理,

  • 明朝皇帝不管宫女和太监“对食”,到了清朝却明令禁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清朝,野史秘闻

    对食这个词出现在历史上,其实刚刚开始并不是单单指代宫女和太监,而是指的宫女之间相互排解寂寞的行为。我们可以查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在汉书之中,官婢道房和曹宫对食。野史之中也有对陈阿娇和巫著男子对食的记载,后来丑事败露,皇后被废。后来对食这个词专门指代宦官和宫女们之间搭伙过日子,史书之中评论为“解馋止渴的

  •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的一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朱常洛,即明光宗、泰昌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又被称为“一月天子”。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

  • 在唐宋八大家中,为何却出现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文学的巅峰中,唐诗与宋词并立。除此之外,唐宋两朝还诞生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堪称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此还将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并称为“唐宋八大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为何却出现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现象?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