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末年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曹操对许攸动了杀心?

东汉末年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曹操对许攸动了杀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4/1/3 14:41:56

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估计当时也没几个人能相信。不过曹操兵少,为什么能击败袁绍的部队呢?其实曹操如果选择正面硬碰硬的话胜算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运用得当的计谋才能让曹操占据上风。所以当时谁是获胜的最大功臣呢?起码袁绍的这个手下是帮了曹操一个大忙,只不过后期他也没得到一个好的下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渠水流,濮水流,两水相交处,军旗烈烈随风响。

这是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的官渡 ,带着11万人大军的袁绍,正在与只带了2万军队的曹操对峙。

兵力悬殊如此之大,袁绍一方的文武官员们,都自信满满的想要将曹军一举歼灭,只有谋士许攸 是个例外。

许攸此时正在打算着,要改投到曹操帐下。

也不怪许攸三心二意,实在是作为一个大型集团的董事长,袁绍这个老板做的实在是不到位。

虽然袁家“四世三公”的家世和名头都是最响的,公众号召力和已经聚集起来的兵力也都是最强大的,但袁绍和袁术这两个继承人,确实不是做优秀领导人的苗子。

就从许攸的视角来看,他作为当时袁绍集团内与田丰、荀谌并列的“三大谋主”之一,地位相当于集团高级总监,却没有一次的献计献策被袁绍所采用,这也太不给人面子,也让许攸心里不是滋味了。

远的不说,就说这次在官渡,许攸截获了曹操的一封发向后方的催粮密信,信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曹军粮草不济。

于是许攸兴冲冲地去向袁老板出谋划策:

老板你看,我们对家那边缺兵少粮的,所有兵力全都在眼前跟咱们僵持着呢,所以许都那里的防备一定很空虚。

如果这时候咱们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一定可以趁机占领许都,还可以把正在许都内的皇帝抢过来,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就玩不下去了。反之,咱们袁氏集团就可以“奉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讨伐其他人了呢。

而且,就算许都之战曹操没有立刻溃散,咱们也可以在官渡这里同时发起进攻,让曹操他们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最后的胜利一定在咱们这里啊。

可惜,袁绍不同意。

《汉晋春秋》记载:“绍不从,曰:‘吾要当先围取之。’攸怒。”

就是袁绍说别的我不管,我一定要先围攻捉住曹操,然后许攸生气了。

这一生气,他就想起了“旧账”。

两年前,许攸刚刚入职袁绍集团时,就曾经力劝袁绍与曹操结盟。毕竟三个人都是从年幼时就在一起玩的发小,能够并力前行,岂不是美事一桩?

袁绍却不听,直到如今两军对阵,他还是不听许攸之言。

其实,袁老板虽然没什么御下之道和管理艺术,也经常刚愎自用,但这次许攸分兵的建议,因为之前另一谋主田丰也提到过类似的策略,所以最后袁老板还是“口嫌体正直”地采纳了的。

结果是派出去的军队被曹仁打了个落花流水。

但坏就坏在,许攸不觉得这是自己的谋略出了问题,他觉得,那明明是领兵的将领能力不行。

事实上,许攸才智向来出众,他的计划也确实是个好计划,失败的关键在于,许攸的 自以为是 。

这四个字,让他忽略了袁绍集团的具体情况,如果没有足以将理论完全实施的硬性条件,再完美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罢了。

袁氏集团缺大将,这一点尽人皆知,已经坐到高级总监位置的许攸,偏偏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而将这一点忽略了。

然后,因为留守邺城的审配处置了许攸的几个犯法的家中人,许攸的怒气值被激发到了满值,就直接临阵倒戈去投奔了曹操。

众所周知,曹老板向来御下有方,求贤若渴,像是一个好领导的样子。

当许攸去到曹氏集团时,曹老板果然给予了他极高级别的尊重,一边喊着“子远(许攸的字)来了,大事可成”,一边“倒屐跣足以迎”,甚至还要“屈身下拜”。

堂堂一个集团大老板,鞋都顾不上穿就来迎接自己,还屈尊给自己恭敬地行礼,许攸一见,脸上十分有光,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甚至在两人对话时,许攸也保持了很高的姿态。

在曹操有心隐瞒一些军情时,他直接毫不客气地对着曹老板呛声道:

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败袁绍吧?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讲实话?

硬要逼着曹操低头承认自家军队快撑不下去了,许攸才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

他向曹操先后两次献计:

一是基于对袁绍部将淳于琼好酒贪杯的了解,建议曹军组织一支精兵,诈称为袁军护粮部队,夜袭乌巢,乘机尽毁其粮草辎重,达到动摇其军心,使之不战自乱的目的。

二是袁绍死后,让曹操挥师攻打冀州,又从速战速决考虑,建议决漳河之水倒灌城池,使袁绍军队战斗力消磨殆尽以取之。

曹老板听取许攸之言后,实施照做,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一直杀到只剩下了个零头一万多,并夺取了重要根据地——冀州。

见自己的计谋如此有成效,许攸开始沾沾自喜了。

他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成了曹氏集团中功劳最大的功臣,曹老板也对自己尊敬有加,自己的人生功成名就,地位无可动摇了。

许攸忘了,曹氏集团最不缺的,就是良将和名士。

而他所依仗的旧情和功劳,并不足以让他在集团中永远站稳脚跟,更何况,许攸还多次将这种自以为是,放到了台面上。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这样点评:“许攸就有点自己找死,他既恃旧,又恃功。”

这话是没错的。

许攸总认为官渡之战曹操能赢全是他的功劳,再加上早些时候他就认识了曹操,自以为感情深厚,便屡次轻慢曹操。多次在众人面前,不分场合地直呼曹操小名,还说:“阿瞒呀,没有我,你就得不到冀州了。”

曹操是什么人?

那是城府极深的当世奸雄。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曹操会笑着对许攸说:“是啊,你说的对。”

但是,一个当老板之人被下属这样屡次挑衅,换成谁都会心里有火。

终于,到了曹操攻下邺城时,许攸又指着邺城城门对曹操身边的人说:“这姓曹的一家人要不是有了我,就进不了这个门啦!”

曹操便再也忍不下去了。

《三国演义》中说是暴脾气许褚发怒杀了许攸,曹操骂了许褚几句就算了,但其实,历史上的许攸,的的确确是被曹操所杀。

这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裴松之注引《魏略》中,也有相关史实。

可怜许攸这一代智谋之士,就像颗流星划过,闪耀匆匆,坠落更匆匆。

但说许攸这个人,是死于他自己的自以为是上,大体是不冤的。

曹老板气量大的时候非常大,称得上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当时,那个把曹氏祖宗都大骂了一个遍的陈琳,曹操饶了;把自己最钟爱的长子玩死了的贾诩,曹操也一直以礼相待。

他会因为几句冒犯的话就下手杀谋士?

要是这么情绪化他就不是曹操了。

实在是因为许攸的自以为是,犯到了曹操的死穴。

曹老板是有宏图大志的,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全国最大、最有实力的高水平政治军事集团。

这样的集团,最不能够存在的,就是将自我意志放在第一位,不顾集团整体的和谐合作,整天挑事的不安定分子。

许攸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这种不安定分子的特征。

但如果仅仅如此,曹操或许会冷落许攸,但也不一定会杀掉他。

真正促使曹操动了杀心的,正是许攸的自以为是。 许攸认为,没有他许子远,就没有新曹氏集团。

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位置,摆在了所有人之上,甚至摆在了自家老板,以及老板全家之上。

许攸甚至还对曹老板有着极度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觉得这个已经独霸一方的诸侯还是当年那个跟自己一起浪荡的发小,应该无条件包容自己,即使当众脸面被打,还被打了许多次,也不应该翻脸。

这怎么可能?

如果像许攸这样混职场,怎么可能不被干掉?

不论古今,上位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权威被挑战。

因为作为领导者,要想能够顺畅地管理下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权力和威信。

尤其是对于曹氏集团这样处于创业初期的团体而言。

曹老板能够以宦官后代的“污点背景”,从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他辛辛苦苦一点点积累而起的权威。

身先士卒、礼贤下士、虚怀若渴、虚心纳谏、统筹四方、当机立断……每一点优秀品质和才能的树立,都付出了曹老板许多年的心血,怎么能让一个许攸,就这么整天放嘴炮给轰出个差错来?

何况,许攸之所以在跳槽的第一时间就受到重用,也并不是曹老板有多么看好他或者念旧情,而是因为他曾经是袁绍集团的高级总监,掌握着第一手情报,且出现的时机正好时曹氏集团的危机时刻。

适逢其会而已,没想到许攸当了真。

不知道饱读诗书才智出众的许攸,还记不记得《战国策》中的那句话:“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千百年过去,官渡的风云已平息,唯应记取,有个叫做许攸之人,用他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古今职场中,自以为是,最不可取 。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楚汉战争:对实现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楚汉战争是指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初至高祖五年(公演前202年)十二月,历时4年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公元

  • 存在千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制度下,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地带,它就是官僚阶级的领导者,宰相。宰相一职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谓,比如秦朝时它叫做丞相,汉朝时称作相国,不过不管是什么称谓,它们同属于宰相制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宰”,不过当它作为官僚领袖的身份出现时,已经是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宰相就是管

  • 董卓的出身有多尴尬?极力拉拢大臣却被瞧不起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卓,三国,野史秘闻

    董卓崛起于东汉末年,一度成为掌控汉朝中枢,左右朝局的权臣,但他在历史也是留下了暴虐的标签,倒行逆施,将东汉进一步拖入深渊之中,但其实,董卓从默默无名到入主京师,从他的所做所为上来看,他是一个想要干些大事,不过错把地方治理经验直接硬搬到全国的粗暴之人。董卓的崛起是在东汉国力衰弱,边疆少数部族逐渐侵扰之

  • 颜真卿有多衷心?详解颜真卿忠至灭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颜真卿忠至灭身的故事。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

  • 刘协去投奔了刘备,刘备会协助刘协重现登上帝位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协,刘备,文史百科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比较悲惨的皇帝,身为皇帝之尊的他,从8岁登基以来,先后历经董卓、李傕、曹操、曹丕四人的挟持,只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得最好,所以天下皆知。而后当曹丕篡夺他的帝位时,他已经39岁,人生的大好年华已经过去大半。不过不同于《三国演义》,刘协并没有被曹丕暗中杀害,而是将他封

  • 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夷陵之战,三国,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各方诸侯为了争权夺利彼此攻伐,自然免不了爆发激烈的冲突。提起来三国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不得不提对于后期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夷陵之战。众所周知这是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兴兵攻打东吴,

  • 为什么清朝的大臣“不怕圣上召见,就怕皇上赏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皇上赏饭的正式说法是:赐宴。按照我们很多人的想象,大臣若是能够得到皇上的赏饭,应该算的上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了。然而事实上,皇上赏饭其实对大臣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清朝时期,皇帝举行的例行赐宴,除了建元定鼎宴外,还有元日宴、冬至宴、万寿

  • 开封府的三口铡刀是什么来历?由上古三大邪刀炼制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三大邪刀,上古,野史秘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包青天》或者传统的戏剧《铡美案》?传说在开封府放着宋朝皇帝御赐包拯的三口铡刀,被称为青天三铡刀。这三口铡刀分别为: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根据犯人的等级来使用不同的铡刀。龙头铡用来处置皇亲贵族,虎头铡斩贪官污吏,狗头铡杀普通百姓。而这三口大名鼎鼎的铡刀居然来源于上古“三大邪刀”

  • 玄武门之变中被忽视的关键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玄武门之变中被忽视的关键人物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长孙皇后贤良淑德,辅佐夫君开创“贞观之治”,被后世称赞为“三代以来,皇后之有贤徳者,唐长孙氏为最”,长孙皇后不仅是唐太宗的贤内助,而且在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中当机立断,拯救了夫君的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玄武门之变并没有因

  • 庞德果然如此的勇猛,既不输给马超,也不败给关羽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庞德,关羽,文史百科

    在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中,有很多人认为庞德是当之无愧的超一流武将,在他的面前,张辽、徐晃、两夏侯好像都要往后数。庞德,当年跟随着马超讨伐曹操时出现在演义当中,其人当年和马岱被称为是马超的左右膀臂,在战场上表现也比较英勇,但是对庞德的真实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喜欢庞德的人喜欢借用演义中的两场战役来说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