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吗?事实上又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吗?事实上又是怎么一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1/7 16:23:51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奏,无本退朝”,这是清宫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两句台词。也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其实,还不是这么回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皇帝上朝是天经地义的,历朝历代的皇帝莫不如此,清代自然也不例外。但这并不说明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而且都是在天不亮就起床,在太监的引导下款款地在龙椅上坐下,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读者,官方史料中从没有记载清代有“早朝”制度,这与清代政体的运作不无关系。凡军国重事,向来注重保密,绝不会在朝会上公然提出,并给出处理意见。

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更不会在太和殿举行。如果说有,那御门听政多少有些类似,但地点却不在太和殿。太和殿作为国家最高的建筑等级,只有在皇帝登基、亲政、大婚、万寿、元旦等重要节日才会在太和殿入座,接受群臣的朝贺。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朝贺。

那么,清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点在哪里呢?其实也不固定,如顺治初年,紫禁城三大殿被烧毁,多尔衮摄政,其办公听政的场所就设在武英殿。顺治亲政后,修复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大多在那里处理。

清代没有天不亮就召集群臣站班的制度,清初时期,都是六部将要办的事务,汇总到内阁,然后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比如康熙帝刚继位时,年仅8岁,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上学,政务由四辅臣负责,即便康熙帝听政,也是在他放学以后、午饭之前。

康熙帝亲政后,实行了“御门听政”,一般情况下,冬夏早上六点,春秋早上五点,起先是在乾清门,后来改在了太和门。康熙帝很勤政,他在位期间,凡是在京,都不会缺席御门听政,比如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等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

不过,康熙之后的帝能坚持御门听政的已经不多,雍正乾隆尚且能勉强维持,而到了道光以后,御门听政基本就废止了。

再从百官的角度来看,清代其实也没有实行早朝制度的必要。至于文武百官齐集一堂的时候并不多,无非就是些重大典礼之类的,一年算下来也不会超过20次。因此百官上朝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能够直接向皇帝启奏政务、一起办公的,决不是百官,而是极少数的几个人。

雍正时期,由于西北军务繁杂,外廷与内廷之间的沟通不便,且不利于保密,于是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负责的都是军国重务,因此军机大臣每天早上必须向皇帝奏事,地点都在养心殿西暖阁。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皇帝也不会召集满朝文武百官,而是传旨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的官员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至于京堂以下各官,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高级会议的。

此外,还有一点也必须说明,清代起于关外,似乎与生俱来就对关内的气候不大适应。因此自康熙帝开始,就在京师周围营建了许多皇家园林。一来是他们认为紫禁城确实不适合居住,尤其是夏天。二来是紫禁城的气氛庄严肃穆,很难有一个放松的心情,于是在各处皇家园林中办公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康熙帝晚年,大多在畅春园,而雍正帝、乾隆帝等后继之君,大多又在圆明园办公。不难想象,如此远的距离,让百官前去上朝,岂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自雍正以后,皇帝已经不再大早上朝了,这里所谓的上朝,也就是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而百官基本就在宫外的六部办事,有重大事件,先报给军机处,再由军机处根据轻重缓急选择在什么时间请求皇帝定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事情军机处都能解决,所以皇帝真正要处理的大事,并不是很多。

清代皇帝既然没有上早朝的制度,那么为何又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勤政的呢?其实,清代皇帝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处理奏折上面。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其本质说白了就是皇帝与大臣私人之间的沟通。

奏折的内容可以是请安、谢恩,也可以是汇报工作,甚至是民间风俗人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各位臣工打小报告,就是让内外臣工互相监督,互相揭发。

奏折制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既没有明代锦衣卫、东厂那样的阴森恐怖,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清代皇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批阅奏折上,比如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乾隆帝也是如此。

所以说,早朝这种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的现象,在清代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至于那些天不亮就要起床,坐着马车或轿子上朝的官员,大多都是朝廷重臣,一般的官员,还真没有这个资格。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一般人眼中皇帝肯定骄奢淫逸,刘裕为何却很节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裕,节俭,文史百科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皇帝肯定骄奢淫逸,更不要说是盛行奢靡的魏晋,皇帝不得天天炫富。但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却很节俭,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晋以来,世风崇尚奢靡,赛豪华,斗富丽的故事很多。刘裕因为经历过贫困生活,所以他十分注意禁止奢靡作风。他平时清简寡欲

  • 郑和是太监之身,他为何能被朱棣钦点为下西洋的最佳人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郑和下西洋”始于明初永乐年间,前后共经历七次,最后结束于英宗正统初年,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之久。这次航海活动,是大明王朝一次实实在在的外交活动。而太监之身的郑和,凭什么能够被永乐皇帝钦点的为这一重要外交活动的首领,成为天朝上国的首席代言人?这似乎会给人一种我天朝上国无人的感觉。其实不然,永乐皇帝选择郑

  • 武则天作为第一位女性皇帝,她怎么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周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十四岁进宫,被称作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公元655年成为皇后,公元674年,加为“天号”,开始参政议政。公元690年,称帝定国号为周。在位期间,能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所以贤才大量

  • 饮酒行令是古代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最早诞生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饮酒行令,古代,文史百科

    酒令是汉族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行令者又称“酒司令”。而这个“司令”权是要轮流来行使的,所以轮到的人也叫“关主”。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

  •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哪三位著名画家被人时称六朝三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画家,六朝三杰,文史百科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划”。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

  • 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朝雕漆工艺得到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乾隆时期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雕漆制品的数量也非常巨大,现存乾隆御制诗中咏雕漆的诗文即有几十首。乾隆朝雕漆多为养心殿造办处制造或交由苏州承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后期,雕漆生产由

  • 曹操发现司马懿的野心是因为“狼顾”吗?可信度很高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司马懿,文史百科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权谋家,能够潜伏在曹操这样生性多疑的人身边,可见其装死的能力不一般。不过,狐狸在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对于人才的爱惜,在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对于司马懿他是一直垂涎的,多次招募未果。其实不是司马懿不想出世,而是他在观望,究竟谁才

  • 在元朝时期,元曲中元朝人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元朝人的生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说有什么东西最能反映历史上当时的社会风貌,那就是文学作品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人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这些作品中,其中蕴含的感情,我们时隔数百上千年也能够感受得到。那么,元朝时期,我们便能从元曲中窥见元朝人的生

  • 在《封神演义》一书中,姜子牙的除妖法宝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斩仙飞刀,是明代神妖小说《封神演义》里的法宝之一,全名“封神斩将飞刀”,由陆压道人所炼,杀敌时由红葫芦放出,曾相助武王伐纣,陆压使用了三次之后,在临走前将此宝秘传授赠于姜子牙作为后用;为西周贡献一臂之力。书中总共出现五次,分别斩杀了白礼、余元、邱引、袁洪、妲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李世民为什么会去世这么早,主要有哪三个具体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原因,文史百科

    李世民年轻时能征战四方应该身体很好,为什么去世这么早?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李世民活到50多岁去世,在皇帝中属于比较正常的寿命。李世民去世比较早,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年征战受伤李世民从十几岁开始打仗,一直到了晚年还亲征高句丽,唐朝绝大部分的江山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