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朝户籍制度是怎么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效怎么样?

隋朝户籍制度是怎么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效怎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3/12/12 11:56:55

隋朝户籍制度是怎么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效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有谚云:“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自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国家遂进人分崩离析的地方割据状态。中间虽有东晋王朝一-统天下,但时间太短,不过数十年。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搅得整个中原地区民不聊生、鸡飞狗跳。大批汉族百姓南迁,依附豪强说地主,国家的户口迅速减少。

隋朝承袭北朝的经济制度,以人头与土地相结合,赋税的征收和徭役兵役的发动都是以户为单位,以人头为核算起点。要隋知道确切的赋税额,其前提必须有个确切的户口数,也就是确切的户籍数。可是,从南北朝以来,政府所掌握的户籍数,与实际户口情况极为不符,隐漏非厉害。

造成隐漏的原因大致是:有些家庭的户籍,仅报丈夫,不报妻子;有些家庭虚报年龄,或老或小,避开丁男(国家年龄达到法定赋税徭役年起征标准)年龄段;有些游手好闲者,荡逃在外。所有的表现,症结只有一个,即逃避赋税力役。581年,杨坚取得帝位,为隋帝,年号开皇。

开皇初年,隋朝户口仅380万户,到大业二年(606年)增加到890万户。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户口激增了一倍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有所恢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隋文帝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两项影响深远的政策。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

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推出了检括户口的运动,即“大索貌阅”。运动首先在山东进行,继而,推广到其他各地。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阅,核点户口。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人,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

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人,壮大了隋朝的国力。大业五年(609年),隋达于极盛,全国一统,仓廪充盈,工役大兴。善于谄媚的官僚裴蕴不失时机地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提出建议,进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阅实户口,而其原因则是“高祖和平之后,禁纲疏阔,户口多漏”。炀帝既能动用百万劳力营建东都,开凿运河,要调用众多吏职搞一次全国性的大搜索查户口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大索貌阅。

并立法规:凡是某地户口有一人不实,当地长官削职;若某人检举出某家隐匿一一个丁男,可以此被纠之家代替输缴赋役。此法规颁布后,共计增加丁男二十万三千,增加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大索貌阅还确定了百姓的三疾状况。“三疾”按病残程度区分:部分丧失劳动力者为残疾;全部丧失劳动力者为废疾;不仅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为笃疾。据此,为免除(或部分免除)赋役负担,或享受给侍丁待遇提供依据。隋代定户等时三党五党共为一团,故貌阅百姓亦称团貌。封建国家通过团貌严格控制人民,尤其是赋役的主要承担者一丁口,为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法治提供了保证。

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隋文帝又接受大臣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输第八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隋代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开皇五年章(585年)隋文帝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颖的建议,规定每年元月五日县令出查,政百姓300家到500家为一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经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并济写成定簿,即称“输籍之法”。

隋文帝利用这一方法,将大量隐漏、逃亡的农民转为国家编户,通过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剥夺许多士族豪门控制的依附民,削弱其经济势力,而增加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为建立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创造了条件。

这一举措对于富民强国,深化政权统治都起着难订以估量的作用。虽然,直至大业中,仍有不少脱籍人口游离于政府户籍之外,户口隐漏现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但隋朝采用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措施以防止户口隐漏,成效依然是显著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明成祖为何要迁都到北京?有哪些公家与私人方面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成祖,迁都,文史百科

    想当年,崇祯皇帝拒绝了众人的建议,将京都迁到南京去,后来,直接导致了一度兴盛的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八旗的双重打击之下,快速地走向了灭亡。这样的结果,让我们这些后人,在阅读史料的时候,不免心生疑问:如果,当年明成祖朱棣没有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是不是现在的大明朝,就不用因为地处北京而腹背受敌了?如

  • 秦朝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为何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朝,百越,文史百科

    秦始皇曾三征百越,虽然最终成功得到百越之地,但秦军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耗费军资无数,死伤士卒三十余万。那么,秦朝为什么付出如此高昂代价三征百越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征百越百越之地,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在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居住的地区。在这里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时期的中原

  • 剑在古代为什么这么被重视?为何能称之为百兵之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在我国,关于剑的称谓也有很多,流传比较多的就是“百兵之君”,“兵器之王”,“短兵之祖”。那么剑为什么这么被重视,为何能称之为百兵之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兵之君“百兵之君”:这里的“君”字,其实是一语双关,既有君子的意思,又有君王的含意,先说一下君子的意思,我们知道,中

  • 儿童节作为现代节日之一,各个国家的儿童节习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因为这一天会为儿童们举行各种丰富的活动,他们还会收到来自父母的礼物,祝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那么,各个国家儿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国外儿童节习俗:日本日本儿童节本是世界上庆祝儿童节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一年要庆祝三次儿童节,而且庆祝

  • 在《酉阳杂俎》的记载中,唐朝为什么会禁食鲤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所以李姓声威显赫。但也正因为如此,给老百姓也带来很多麻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

  • 吴三桂在明末投靠清朝,为何说是李自成一手促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扬州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下面

  • 趁着武则天病重时,李显复辟后是怎么对待张昌宗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显,张昌宗,文史百科

    张昌宗(?-705),小名六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武则天在位时期幸臣,追赠襄州刺史张希臧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经过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且推荐了哥哥张易之,拜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深得武则天宠爱,拜春官侍

  •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梃击案作为明末三大疑案之一,其主角就是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与他极为宠爱的郑贵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朱常洛作为万历皇帝的长子,可惜其生母不是皇后,反而是不受宠爱的王恭妃。自古以来,皇帝对储君之位的选择都是大臣们非常忧心的,所以在皇后没有子嗣的

  •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知道在三国中后期有一场战争叫做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给自己兄弟关云长报仇一怒之下发动滴战争,当然战争结果就是刘备惨败,因此刘备郁郁寡欢一年之后不幸去世,再临去世之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商讨托孤事宜。刘备大致意思:“我这个儿子生性愚钝这个我知道,你能力比曹丕高出十倍不止,如果你觉

  • 仰韶文化发展分为几期?具体有什么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仰韶文化发展分为几期?具体有什么差别?其实仰韶文化的分期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早期分三段,5000BC ~4900BC ~4300BC~4000BC。典型遗址有陕西省临潼零口遗存、河南省长葛石固遗址、河北省易县北福地遗址、河南省方城大张庄遗址、陕西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