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陌刀军有多可怕?详解唐朝陌刀军

唐朝陌刀军有多可怕?详解唐朝陌刀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18 更新时间:2024/1/14 23:02:18

唐朝陌刀军有多可怕?众所周知汉唐时代,大概是汉民族武力最强盛的时代,这其中的功劳有一部分就是陌刀军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唐前期灭国无数,随便就把各国的君主抓到长安军事法庭审判,李靖三千步兵灭掉“控弦百万”的突厥,李绩、薛仁贵苏定方灭高丽,刘仁轨白江口烧杀倭国四万水师,王玄策一人灭印度,高仙芝远征帕米尔高原,横行中亚,灭九国胡。

直到唐朝灭亡前,安西都护府还威震西域近百年,归义军更是直接打得吐蕃四分五裂,让这个高原帝国烟消云散。唐朝亡于内部的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而不是外敌侵略,可见武力之强悍,据考证,汉唐时代,中原汉人的身体素质极其剽悍,汉朝士兵对上匈奴兵,同等武器装备,能够以一敌三,唐朝人更夸张,他们的重装步兵能够硬抗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往往还能大获全胜,他们靠的就是可怕的重兵器——陌刀。唐王朝的王牌精锐就是传说中的“陌刀队”。

秦汉以降,游牧民族凭借着来去如风的快马,健壮的体魄和强悍的性格,常常在边境骚扰,让各届当局都十分挠头。但到了唐朝,突厥、回鹘、吐蕃等游牧民族遭到中原帝国的强大攻击,纷纷降服或被迫迁移。农耕时代,两军作战,主要拼体力。是游牧民族战斗力下降了,还是中原人的体力增强了?或者有其他什么原因?

查阅典籍,你会发现,在唐军与游牧骑兵作战的时候,一种被称为“陌刀”的武器起了很大作用。骑兵的优势是进退迅速、冲击力强,常令行动缓慢的步兵束手无策。于是陌刀应运而生。这种武器,比剑长,比刀直,双刃,势大力沉,类似于长剑、长刀,多数情况下是长柄,也有短柄的,非体格强壮的人挥舞不起。

敌人的骑兵来袭时,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站在队伍前排,每人一把陌刀,形成一道“刀墙”。距敌一百五十步时,弩兵开始射击;距敌六十步时,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内,弓弩手放下弓箭,拿起陌刀,敌军冲击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连人带马一下被撅翻在地。在冷兵器时代,这绝对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将对方骑兵的优势消耗殆尽。

《旧唐书》中记载,安禄山之乱时,贼将李归仁以精锐之师来挑战,突入唐营,唐军大乱。大将李嗣业脱了衣服光了膀子,手执陌刀立于阵前,上来一个砍倒一个,正面进击者,人马俱碎。连杀十数人,终于稳住了阵脚。军士们立刻整理阵容,尽执长刃而出,如墙而进。

《旧唐书》中又载,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与大部队失散,只有丘行恭一人随行,十数敌骑紧紧追赶。李世民的战马不幸中箭。丘行恭将自己的战马让与李世民,下马执长刀(即陌刀)站在地上,巨跃大呼,斩数人。杀出重围,与大部队会合。可以想象,丘行恭若手执匕首或者短刀,是否还有这样的气势?兵器与战士,应该是相互提升,相得益彰的。强大的将士匹配强大的兵器。因此,陌刀对战士的素质要求很高,培养一个陌刀战士需付出巨大代价。此外,陌刀的制作成本也很高,从选料到打造出炉,花钱如流水。物以稀为贵,陌刀成为政府明文禁止私藏的武器之一。

《新唐书》还记载,大唐名将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年轻的李嗣业每战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应募安西都护府。

当时,军中推广长柄陌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

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这是大唐陌刀队建功立业的历史证明。

唐朝名将李靖的《卫公兵法》所记录了唐军的主要作战方法:

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即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唐朝军制中的陆军中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盾牌手和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

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相继掩杀。唐军步马结合,攻守有职,步兵为正面先锋是最主要的正面攻击力量,骑兵为侧辅,通常用于迂回包抄敌军或者迅速冲击立足未稳的敌军阵脚之用,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骑兵负责步兵战后的突击与追击。

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绞杀敌军正面有生力量(敌军往往在陌刀重步兵的绞杀下人马俱碎),为先锋步兵集团冲阵的主要力量,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唐作战的主要特色。从史书看唐太宗的作战很有个人特色外,最喜选择敌阵薄弱部位,亲率骑兵冲锋,“敌无不溃败”,一骑飞驰于前,数万骑兵紧随其后的场面,今日想来,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时期大量的骑兵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中期的步军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从武德到天宝,唐在立国战争及与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说不构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现与推广使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关涉到唐王朝的内政方针以及整个军事形势变化。也可以说,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唐代刀虽分为四种(《唐六典》记载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而这四种刀中真正能够在疆场上发挥保家卫国,开疆辟土作用的兵器却唯独只有陌刀。

然而唐朝灭亡之后,威力无匹的陌刀也就从此失传了,据说是因为唐刀用的是包钢法,用料极为奢侈,刀剑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对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一般的武将和诸侯根本养不起陌刀队,即便有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隋朝户籍制度是怎么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效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隋朝户籍制度是怎么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效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有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

  • 明成祖为何要迁都到北京?有哪些公家与私人方面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成祖,迁都,文史百科

    想当年,崇祯皇帝拒绝了众人的建议,将京都迁到南京去,后来,直接导致了一度兴盛的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八旗的双重打击之下,快速地走向了灭亡。这样的结果,让我们这些后人,在阅读史料的时候,不免心生疑问:如果,当年明成祖朱棣没有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是不是现在的大明朝,就不用因为地处北京而腹背受敌了?如

  • 秦朝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为何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朝,百越,文史百科

    秦始皇曾三征百越,虽然最终成功得到百越之地,但秦军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耗费军资无数,死伤士卒三十余万。那么,秦朝为什么付出如此高昂代价三征百越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征百越百越之地,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在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居住的地区。在这里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时期的中原

  • 剑在古代为什么这么被重视?为何能称之为百兵之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在我国,关于剑的称谓也有很多,流传比较多的就是“百兵之君”,“兵器之王”,“短兵之祖”。那么剑为什么这么被重视,为何能称之为百兵之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兵之君“百兵之君”:这里的“君”字,其实是一语双关,既有君子的意思,又有君王的含意,先说一下君子的意思,我们知道,中

  • 儿童节作为现代节日之一,各个国家的儿童节习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因为这一天会为儿童们举行各种丰富的活动,他们还会收到来自父母的礼物,祝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那么,各个国家儿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国外儿童节习俗:日本日本儿童节本是世界上庆祝儿童节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一年要庆祝三次儿童节,而且庆祝

  • 在《酉阳杂俎》的记载中,唐朝为什么会禁食鲤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所以李姓声威显赫。但也正因为如此,给老百姓也带来很多麻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

  • 吴三桂在明末投靠清朝,为何说是李自成一手促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扬州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下面

  • 趁着武则天病重时,李显复辟后是怎么对待张昌宗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显,张昌宗,文史百科

    张昌宗(?-705),小名六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武则天在位时期幸臣,追赠襄州刺史张希臧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经过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且推荐了哥哥张易之,拜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深得武则天宠爱,拜春官侍

  •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梃击案作为明末三大疑案之一,其主角就是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与他极为宠爱的郑贵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朱常洛作为万历皇帝的长子,可惜其生母不是皇后,反而是不受宠爱的王恭妃。自古以来,皇帝对储君之位的选择都是大臣们非常忧心的,所以在皇后没有子嗣的

  •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知道在三国中后期有一场战争叫做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给自己兄弟关云长报仇一怒之下发动滴战争,当然战争结果就是刘备惨败,因此刘备郁郁寡欢一年之后不幸去世,再临去世之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商讨托孤事宜。刘备大致意思:“我这个儿子生性愚钝这个我知道,你能力比曹丕高出十倍不止,如果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