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它有着怎样的历史?

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它有着怎样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02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7:06

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羽觞杯是从战国开始就有的,这种器形首先被发现在战国的青铜器上,当时出现了一个字的铭文,该铭文是金字旁加个“和”,发音就是“舟”,寓意是小船的意思。

从外形上看,的确如同一只船,因此印证了该铭文和此种器皿是对应的。到了汉代以后便被定名为羽觞杯,双耳杯,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时候绝迹,至明清又有出现,不过这时形制已有改变,用途也已不作为实用器,只作为礼器或摆件。

历史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魏晋,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其后逐渐消失。

自羽觞问世以来,觞既是羽觞的省称,同时又成了所有酒杯的通称。故古人把行酒叫“行觞”,称酒政为“觞政”。

三国曹植《七》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曰:“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这里的觞可能指羽觞,因为当时确在流行羽觞。欧阳修《浣溪沙·灯烬垂花月似霜》词云:“双手舞余拖翠袖,一声歌已釂金觞。”这里的金觞恐怕就不是指羽觞,而是泛指酒杯,因为宋代已无羽觞。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多有羽觞出土,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漆、铜、金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冥器。漆羽觞出土数量很多,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曾一次就出土20件。

文献记载

古人饮宴,必伴以音乐鼓瑟,方能宾主尽兴。觞,是古代的盛酒器,《礼记·投壶》:“请行觞”,是举觞相劝酒的含义。颜延之《陶征士诛》:“念昔宴私,举觞相诲。”向人敬酒或自己饮酒也称之为觞,《吕氏春秋·达郁》:“管子觞桓公”,范成大《宿胥口始闻雁》诗:“把酒不能觞”。都是劝酒、敬酒的意思。

羽觞一般都是漆器,也有陶器,是古代饮酒时用的耳杯。古人礼仪,以双手执耳杯饮酒,不似今人单手执杯。

古时天子用爵饮酒,公卿以下用羽觞饮酒。《楚辞》曰:“瑶浆密勺,实羽觞兮。”即用漆勺往羽觞中酌美酒。《汉书·孝成班婕姝》云:“酌羽觞兮消忧”,说的是以酒倒入羽觞之中,饮酒消愁。

羽觞的形状,平底呈椭圆形,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牗雀牍形,有头尾、羽翼。”通常所见的羽觞,并没有头和尾,羽翼呈双耳的形状,所以人们又称羽觞为耳杯,耳杯制作的材料有漆、木、玉、铜等材料。

文物资料

漆羽觞出土数量最多,保存得也最完整,在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中,一次就出土了20件。漆羽觞上绘有四叶形纹、变形龙凤图案。左公山出土的几件漆羽觞,多为龙凤纹图案。出土的羽觞有黑地朱纹,口内外缘描线纹,耳面描绘奔鹿,另一端画四瓣花纹,并有灰蓝色图形的鹿与花瓣,显得贵族气很重。

喝酒时作酒令,又称觞政,是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其方法是:推一人为令官,其余人听令轮流说诗词,违令者罚饮酒。诗人饮酒作诗,“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斗酒诗三千,无不与羽觞有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韩琦能官至宰相,为何说与他过人的见识是分不开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韩琦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仕途上曾经为相十载,也曾被贬往地方任职多年。但无论在朝中为相,还是在地方任职,韩琦始终忠心报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韩琦能官至宰相,与他过人的见识分不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曾有人假造韩琦的信去拜见名臣蔡襄。蔡

  • 孙权接过哥哥孙策的权力之后,当时的东吴是什么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孙权接手东吴时其实是很乱的,只不过我们看演义看的多,而演义侧重谈曹刘,对于孙权早期是没咋提的,因为没提,孙权早期的功绩不被人熟知,这让很多人觉得孙权上台的很轻松,接手东吴时居然是不乱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的孙策是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局势相当不稳定,要不孙策也不会被暗

  • 朱元璋杀掉了诸多功臣,给明朝未来的走向留下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杀人或许是常有的事儿,早年的时候他可以和元朝作战,而晚年的时候他又亲自主持了几次朝廷内部的屠杀和清洗,现在我们却要看一看,朱元璋在杀掉了诸多的功臣之后,给明朝未来的走向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他死后的那个明朝,明初时候的众多变故可以说都离不开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下面小编就为大

  •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又快又好,出行也比较便利,出门有滴滴,旅行有飞机,火车,高铁,地铁等,那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怎么办?古代出远门都靠走路吗?古代人是如何旅行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经常看古代衙门中的人经常压着犯人去比较远的地方服刑,他们都是走着去的,古

  • 西汉的七国之乱在没有爆发之前,就有着怎样的矛盾?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就在生前把他

  • 永璇只是嘉庆皇帝的长辈,但他为什么会被封为亲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很多皇室子嗣夭折情况都非常严重,这其中包含很多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古人喜欢近亲结婚,这主要是为了延续皇室的高贵血脉,古人不了解其中道理,但是对生物学有一定了解的,我们知道近亲结婚有时候会导致很严重的遗传病,所以在古代,很多皇子就是因为无法治愈的遗传病而死的。另外一些原因就是战事所导致的死亡或

  • 古代通关文牒怎么办理?通关文牒办理流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通关文牒怎么办理?秦代就有“护照”了: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先秦时,远行便需持有证件。《周礼·地官》“掌节”条记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大概意思是,远行必须持有“节”,同时还要有“传”作为辅助凭证。如果没有“节

  • 在古代哪本漆工专著中,叙述了有关髹饰工艺的各个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髹饰是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髹,今通作髤,或作髤。“饰”寓纹饰之意。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基本信息“髹饰”一词,至于“髹”字,本为名词。《周礼·春官》:“駹车……髹饰”。郑

  • 文人观赏梅花的兴起,大约出现在古代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就因其高洁、坚强、谦虚的性格与兰花、竹子、菊花被列为“四君子”,与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文人观赏梅花的兴起,大约出现在古代哪个朝代?《诗经·小雅·四月》有云:“冬日烈烈,飘风发发。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可以说,梅花于寒冬之中先百花绽放,独天下而

  • 在唐朝名将樊梨花征西时,她是如何用仙法捉宝同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樊梨花,文史百科

    女尼里面扛出铁笼,放在殿上,宝同身不由主钻入笼内,将来锁上。一众女尼都不见了,只听外面吆喝一声,进来一位官府绅士,随坐在殿上,喝道:“苏贼,认得本帅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宝同抬头一看,说:“不好了!这是梨花仙法捉住,我性命休矣。”哀求道:“女元帅,你是正大光明英雄,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