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章草作为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曹植在这一方面有何成就?

章草作为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曹植在这一方面有何成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3/12/7 9:50:25

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鹞雀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全赋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行文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雀与鹞抗争的场面。

曹植自黄初二年(221)始获罪后,一直处于四处漂泊、生命受到威胁的时期,直到黄初二年冬季返回鄄城后才开始安定下来。联系曹植于黄初年间获罪的实际情况,与《鹞雀赋》或许有所关联。

因此曹植写该赋极可能发生在其返回鄄城,环境相对安定后,又碍于曹丕的高压不能明述事情经过,就只好借用民间通俗文学的形式以抒怀。再看《舆地碑记目》的碑文记载,《鹞雀赋》成文于黄初三年(222)二月与曹植的行历非常吻合。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 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鹞雀》一赋,在两条线索上展开全篇。第一条线索展示了一幅麻雀与鹞鹰据势相争的图景。麻雀自称“微贱”,故鹞鹰逼迫麻雀有责欺贱之义;麻雀自称“些小”,故鹞鹰追逐麻雀又有以强凌弱之义;麻雀又说“皇天降监,贤者是听”,故鹞鹰攫取麻雀还有丑恶侵害善良的意义在内。

因此,《鹞雀赋》展现的实际上是权贵、丑恶、强者凌辱低贱、善良、弱者的内容。在这里,不仅表现了麻雀对生命的留恋与面临死亡的悲哀:“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而且表现了麻雀在权贵面前、在强者面前,在丑恶面前的不屈抗争:“依一枣树,聚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

《鹞雀赋》的第二条线索由“雀”与另外“二雀”构成,主要是在以第一条线索作为背景的基础上表达作者对亲人之间互相体贴温存、“莫复相妒”的善良愿望,用语虽少,实际上却是全赋用意之所在。

由此可见,《鹞雀》一赋虽极短小,又看似凌乱,实则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作者曹植少蒙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嗣子,因而倍受曹丕猜忌,曹丕继位以后,屡相加害,仗着母亲护持,方得不死;然而一生屡遭迁徙,行动极不自由,终生汲汲无欢。

《鹞雀》一赋,实是作者不幸遭遇的曲折表现,所以文章语虽平易,却感慨良深,给人一种胸怀剧痛而难以遏制的感觉。“身体些小,肌肉病瘦”,已使人透过麻雀自怜自惜的慨叹而感到一种人生的凄凉与悲哀;“君欲相啖,实不足饱”则更是伤悲内蕴,悱恻深含。

《鹞雀赋》开头无端,宕开事情的“本末”,直接呈现“鹞欲取雀”的场面;结尾也是无绪,凭空又出“言雀者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这一切也是作者那悠长无尽的痛苦与悲伤的自然流露和表现。

读完全篇,仔细回味曹植对那种“煮豆燃豆萁同根相煎的哀叹,直使人感到欲哭无泪,心神为之凛然。这种沉重的痛苦使人隐隐感到:曹植渴望“自今徙意,莫复相妒”,只不过是对一种脉脉温情的无望的呼唤;曹植到那种“皇天降监,贤者是听”的古老天命信仰里去寻求精神安慰,只不过是被压追灵魂的徒劳的悲叹!

为了准确、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赋中运用了多种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以鹞雀相争构成象征,形象生动而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话的运用恰切地表现了鹞雀二者的性情。

心理刻画准确传神:鹞鹰由“欲取雀”到“初不敢语”再到“意甚沮惋”,麻雀由“意甚怔营”到“意甚不移”,寥寥数语,准确表现了二者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

细节描写尤其栩栩如生,如写麻雀在鹞鹰面前“不早首服,捩颈大唤”,“目如擘椒,跳萧二翅”等另外,全篇结构也是颇具匠心,作者宕开情节发生的开端,直接以“鹞欲取雀”开篇,使得主体内容突出而又醒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在几只麻雀“相将入草,共上一树”这一平静和乐的场面之后,突又提出麻雀“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使读者的心情由紧张之后的平静重新走向难以摆脱的凄然,“麻雀”的不幸再次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和无尽的叹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他就与朱祁钰有何错综的政治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故事就从朱瞻基开始讲,朱瞻基虽然是一代明君,但可惜早亡,不过留下的大明基业倒是稳定清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没有悬念,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即位了,当时的朱祁镇才9岁。这个时候“三杨”和张太后理所应当的承担起辅佐大明小皇帝的重担,依然一副君臣和美,天下大安的景象。好景不长,随着朱祁镇越来越大,正统

  • 皇帝在自己即位之初,为什么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皇帝身边的智囊团多有自己的亲人在其中,而且以自己的舅舅居多。若是皇帝是个圣贤的明君,其舅舅会给予他多方面的帮助,但若是皇帝不能很好的处理政务,其舅舅就会成为掌握朝堂的外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皇帝在自己即位之初,为什么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相对于舅舅而言,皇帝的叔叔可是有皇位继承权的,一旦

  • 因为官印的重要性,清朝对官印的材料进行了哪些限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御宝大印使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是玉石。乾隆皇帝一生共用了25块御宝大印,其中玉石大印有23块,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不同品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俗话说:“私凭文书,官凭印。”民间发生经济纠纷,必须以文契字据为根据;官场中的公事交往,则均以官印为根据。所以,有时候人们把

  • 刘奭作为汉宣帝的儿子,他又是什么时候继承皇位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朝第十位皇帝,他死后他的儿子刘奭继位了成为了汉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

  • 虽说每个王朝都“重农抑商”,朱元璋为何却这么仇视商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商人,文史百科

    虽说“重农抑商”是每一个古代王朝的基本国策,但是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却是打击商人最严重的,那为什么朱元璋打心底里仇视商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原因:朱元璋是“穷人”老朱是最底层的穷人,穷得平时上不起学,闹饥荒时只能乞讨,而仇富心理是根深蒂固在每一个穷苦人民的心中的。

  • 姜维在蜀汉后期掌权后,他继承诸葛亮的遗愿北伐了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详解唐朝住房的阶级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古往今来买房都不容易,那么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实际上是有的,而且区别非常大,对于大臣贵族来说根本不需要为住房担忧,一般百姓就限制的很严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唐朝实行均田制,按“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

  • 天然生漆源源流长,如何得到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天然生漆涂装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古老中华民族沿古至今,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庄子·

  • 吴三桂早就有反叛之心,孝庄皇太后给了康熙什么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皇帝登基以后,最大的威胁就是三藩,他们分别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其中以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吴三桂的才能和野心,让康熙害怕吴三桂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将帅之才和虎狼的野心。而且吴三桂远在云南,康熙是在明处,吴三桂是在

  • 清朝皇室实行“试婚”制度,其主观出发点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几乎所有的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均已临御过女人,早已熟悉床第之事,有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