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曹操丢失了兖州之后,给曹操续命的为何却是袁绍?

在曹操丢失了兖州之后,给曹操续命的为何却是袁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21 更新时间:2024/1/4 20:07:48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军东征陶谦,结果后方的陈宫张邈叛变。陈宫等人迎吕布为兖州牧。整个兖州只剩下三座县城还在曹操手里,曹操的形势非常危急。

然而一年多时间,曹操就翻盘了,屡败吕布,打得吕布最后被迫投靠刘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一直在讲曹操的谋略多么高明,似乎曹操是靠谋略打败吕布,重新夺回兖州的。

曹操的谋略固然高明,但演义里也明确有写双方相持百日,军粮耗尽而罢兵。

然而曹操只剩下三座县城,大军显然没法继续维持下去。

实际上此时给曹操续命的是袁绍,如果不是袁绍帮忙,曹操就很难翻盘了。史书记载“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除了这一次,就在前一年,袁术和陶谦联合进攻曹操,曹操被迫向袁绍求救。袁绍派朱灵率军助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后来成了袁绍最大的敌人,袁绍势力也被曹操所灭。

那么为什么袁绍看不到曹操的威胁,反而几次帮助曹操呢?

一、为名声所累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势倾天下”。而袁绍本人“好游侠”,“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也就是说,袁绍当时的名声很大。人们一方面冲着他的家族光环,另一方面冲着他游侠爱士的名声,纷纷投奔他。

曾经的讨董卓联盟,袁绍能当盟主,基本上就靠这些。袁绍当时只是一个太守,而参加联盟的很多都是刺史、州牧,级别都高于袁绍。

袁绍后来能得到冀州,也是因为这个名声。当时冀州牧是韩馥,韩馥曾经是袁氏的门生。在袁绍的各种运作之下,韩馥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冀州。

名声为袁绍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前期的积累主要靠名声完成。

但到后来,这个名声反而成了拖累,尤其是在对曹操的问题上。

袁绍和曹操都曾经好游侠,两人关系很好。袁绍顾忌名声,当曹操有难向他求救时,他不能见死不救,否则那些冲着他名声来的人就会有想法。

而曹操早在讨董联盟时,就看袁绍不爽了。但袁绍好像不知道,反而屡次相助曹操。这显然不可能是真不知道,而是被名声拖累。

二、只顾眼前利益

袁绍一方面顾忌名声,另一方面又只顾眼前利益。其实他顾忌的名声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并没有长远打算。

吕布取得兖州时,袁绍除了给曹操续命,还派兵占据了兖州的东郡。可是当时袁绍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北方幽州的公孙瓒

吕布和张邈都和袁绍有仇,袁绍认为他们得到兖州对自己不利,所以就帮曹操重新夺回兖州,而自己则得到了东郡。

表面上看,袁绍既打击了仇人,又扩大了地盘。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袁绍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下策。他完全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

当时袁绍最大的劲敌是北面的公孙瓒,而曹操则是未来的大敌。

比较稳妥的办法应该是适当接济曹操,让曹操跟吕布耗。而自己集中力量对付公孙瓒,而不是分散兵力去抢东郡。

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再次呈现出来。当时刘备在曹操后方捣乱,曹操决定先灭刘备。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居然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坐视刘备失败。

正因为袁绍只顾眼前利益,盟友对他也不再信任。官渡之战时,袁绍原本和张绣刘表结盟,但张绣投降,而刘表则保持中立。

三、性格问题

不管是为名声所累,还是只顾眼前利益,归根结底还是袁绍的性格有缺陷。

袁绍表面上游侠爱士,实际上他的做法只是为了名声,而他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在当讨董卓联盟盟主时,袁绍因为有骄矜色,被张邈批评,袁绍竟然就让曹操去杀张邈。

而张邈也是当年一起游侠的人,也就是他让自己的好朋友曹操去杀另一个好朋友张邈,只是因为对方批评了他。

袁绍当盟主,属于众望所归,但所作所为却令人大失所望。他趁孙坚和董卓交战,派人取代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企图将豫州据为己有。

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幕后也是因为袁绍的操作。当时袁绍和公孙瓒勾结,让公孙瓒攻打冀州,再让人劝说韩馥,迫使韩馥让出了冀州。

后来张邈背叛了曹操,吕布夺了兖州。袁绍之所以助曹攻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和张邈有这个过节,不愿意看到兖州落入张邈手里。

除此之外,袁绍还多疑,多谋而不断。官渡之战,他让刘备干扰曹操后方,刘备求援时,他却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而曹操率军征讨刘备时,谋士建议他趁机南下,他也不听。

总而言之,曹操后来发展壮大,虽然有自身谋略的部分,但袁绍的助攻也给了很大的帮助。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它自己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徽派园林是园林建筑的一个流派。徽派古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它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存在于徽州土地上的园林,同时也包括存在于徽州地域之外、以徽州文化理念为指导、供客居他乡的徽州人聚会或赏玩之用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此时中国

  • 吴三桂起兵反清时响应者众多,最后为何还是失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起兵反清时,响应者众多,甘肃、福建、广州、广西、四川、河北、台湾各地纷纷响应,甚至连边境少数民族和周边属国都开始造反了。满清政权整个被造反势力包围,但是就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吴三桂还是失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小编看来,吴三桂反清失败的理由有

  • 自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后,为何没有大一统王朝超过三百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自从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开始以来,就没有大一统的朝代在持续时间上超过三百年,即使是像宋这样的合起来400多年的,中间也经历的北宋和南宋的变动,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这是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中国王朝的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可称作“制度崩溃”,

  • 在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唐伯虎怎样的悲情际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对于唐伯虎的印象都是从影视剧里了解的,他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将他抛弃,红颜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终孤苦终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江南第一才子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即庚

  •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在西征胜利中有哪四大汗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

  • 夏朝被殷商灭亡以后,姒姓的后代也改为了哪些姓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灭亡后,有些夏朝宗室后裔改为夏姓。姒姓的后代也有改为禹姓、廖姓、费姓、辛姓、杞姓、曾姓、谭姓、相氏、鲍姓、邹姓、欧阳姓、司空姓等姓氏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题姓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缔造者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按史排源,少典氏第二十三代、黄帝轩辕氏第十二代帝杼:

  • 曹操的25个儿子为什么都没能阻止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25个儿子为什么都没能阻止司马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长子曹昂早逝,次子曹丕继承皇位。剩下比较著名的就是曹植、曹冲、曹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间是公元249年,我们记住这个时间点。那么这一年,曹操那25个儿子里,难道就没有一个站出来为老曹家说句话吗?

  •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他是如何流落民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爷爷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这一脉活下来的只有刘病已,从此流落民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据《剑桥中国史》,这一脉被称为以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家族,刘病已的前任昌邑王刘贺是以李夫人、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两个家族明争暗斗了

  • 中国还有一个故宫在南京,比北京故宫面积还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故宫,历史解密

    我国是现在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而且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国家,在我国的土地上出现过太多的国家,所以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曾经做过都城,但是说起最为知名的还是有“四大古都”之称的洛阳、西安、南京和北京。他们现在也分别保留着许多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人们去旅游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其中,在所有的古代宫殿之中可能是因为故宫

  • 清朝时期的赐府另居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赐府另居,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朝顺治元年(1644),确立了皇室宗亲“赐府另居”的制度,这一制度在顺治五年(1648)和顺治九年(1652)分别进行了两次修缮,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框架体系。“赐府另居”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