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15 更新时间:2024/1/5 18:32:12

汉朝(前206—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汉朝又是为什么会灭亡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外戚、宦官乱政

东汉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政治较为清明,对外戚与宦官有所抑制。章帝之后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而这种黑暗政治同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一些固有弊端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原因,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帝控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宦官的控制。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衔,就能指挥、控制尚书台,而一旦控制了尚书台,就等于把国家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所以说,中央职能部门职微权重的这种安排,给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便利。

第二,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

豪强地主的势力到东汉中期更为发展。他们在经济上抢占土地,争夺人口,就必然在政治上争夺权利。

东汉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将,名门大族,他们是豪强地主上层的代表。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这四大家族,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

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识丁,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我们说,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宦官中也时有出类拔萃者,修《史记》的太史公,发明造纸术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东汉时期,宦官在政治上与外戚争夺,在经济上也疯狂地扩张,他们霸占土地,强取民财,略取民女,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宦官上升为豪强地主,但不为上层豪门及清流所看重,乃是豪强地主下层的政治代表。

二、娃娃皇帝太多

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年十岁,安帝即位时年十三岁,顺帝即位时十一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两岁,到三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八岁,到九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十五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仍是个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这样循环往复,把整个东汉王朝搅得不见天日。最终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在灵帝死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也在实际上一起完蛋了。

三、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打击,其实是很有限的,因为中央并未派大规模军队去剿杀,而只是各地大地主、大官僚为了维护本土本乡的利益,建立起了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又很快发展为私人武装,使得原来的国家正规军也逐渐私人化,中央政权就被掏空了。董卓奉命进京,就可以废立皇帝,恰恰说明的这一点。刘协的登基其实就是东汉的灭亡,他后来的25年做的只是象征性的皇帝,实际是高级囚犯。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撤出汉中这个险要之地?大致上有哪两大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今天的三国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操和杨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文如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

  • 寇准为人十分正直,北宋权相丁谓为何却要记恨于他?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亲也曾在朝为官一度被朝廷重用,曾被封为国公。寇准从小也受其父影响一心为国效力,他天性聪明,十九岁便考取了进士,被派往任职某知县。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官路也一路攀升。下面小编就为大

  • 一丈红真的存在吗?揭秘古代惩罚后宫妃子的刑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甄嬛传中华妃赏给夏常在的“一丈红”印象深刻,那么历史上一丈红真的存在吗?古代是如何惩罚犯错的嫔妃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禁足:①、终身禁足:将会被永远禁足于自己的寝宫,足不出户,无侍女侍奉,留妃位,无上殿赦令,其余人等不可前去请安和看望。此条只有

  • 刘表都没有做过地方上的大官,他又是如何成为荆州之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时期,那些诸侯们为了找到基业,费了不少功夫。袁绍虽然强大,可也是被董卓扔到了渤海之地。曹操更是没有官职,还是靠着好友的帮助,才有了些兵马。刘备更是可怜,不停地流浪,40多岁才找到一块地盘。袁术更是在老家就发展起来。这些诸侯们起来的都比较早,都有人相助,才有了基业。在南方的那些诸侯中,刘表也是有别

  • 北宋时期汴京皇宫失火后,丁谓是怎么完成了复建工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丁谓,文史百科

    丁谓的诗文才华,对他而言只是副业,他真正擅长的是治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009年,汴京皇宫失火,被烧成一片废墟,丁谓负责复建工程。他接手工程后,充分发挥了统筹兼顾精神。他下令从皇宫到汴河挖一条深沟,引汴河水入内作为水道,用于运输建材;挖出来的泥土用于烧砖制瓦,就地取

  •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初二日,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

  • 说到医生这个词,在古代为何却称为“大夫”或者“郎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医生这个词,在现代上面有很多说法的。当然了,在古代的话,其实并没有医生这个词,但是随之最早的时候就是“大夫”或者是“郎中”,大家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就可以看到。那么在古代大夫和郎中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郎中:一种官名,如郎中令;或为医官。大夫:音读“戴夫”,民间

  • 范仲淹让米商把米价提高,民间为何却对他赞不绝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范仲淹这篇《岳阳楼记》应该大家都记得,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爱民情怀,同时,范仲淹也可以说得上是北宋时期的一代名臣,其名不下于王安石。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的事,其实北宋经过两次变法,而第一次其实就是由范仲淹主持推动的,所以说范仲淹称得上是一代名相。然而不同于王安石在变法失败

  • 经过五代十国多少年时间,河朔三镇的势力才消磨殆尽?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

  • 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详解北魏的赋税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