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为何总是不离左右?

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为何总是不离左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4/1/18 23:52:58

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要将“火攻篇”放到靠后甚至再靠后的位置,无非就是告诉为将者,从来水火无情,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要用这种惨绝人寰的计策。但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却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名将,大多是玩火的高手。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总是不离左右,即便是最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处,同样没有离得开一个“火”字。

从卧龙被张飞的一把火烧醒开始,诸葛亮也就和火结下了缘。第一次施计火烧博望坡,第二次火烧新野,诸葛亮的成名战火烧赤壁,到蜀国开始衰微的转折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这场战役虽然和诸葛亮没有主要的关系,但是诸葛亮在蜀国角色转换的一个导火索。全书开始暗示诸葛亮生不久矣的战役,火烧孟获,诸葛亮身体明显衰弱的战役,火熄上方谷。甚至连诸葛亮临死的标志也暗寄在火上,一盏油灯。从大火到一盏微暗的油灯,诸葛亮的一生和火联系在一起,火也成了诸葛亮人生每个转折的象征和暗喻。初出茅庐,面对曹操大军的到来,先烧博望,再烧新野,以一片残垣断壁和无数曹军性命换来了最终的胜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但胜则胜矣,却是不武,也非上上之策。但诸葛亮的两把火,不仅开创了实施火攻的先河,也为后来蜀国走向衰落埋下了深深地伏笔。要说诸葛亮最初的这把火,也还是炉灶里的“微火”,只在炉中烧,范围不大,危害也小。赤壁之战就不一样了,那是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也是曹操惹火上身,被人牵了牛鼻子。本来好好的,偏要听从外人的建议。纳连环计,受诈降书,让八十万大军葬身火海,一去不归。而其始作俑者周瑜,虽因此战成就了千古英名,却终究是不得善终,英年早逝,让人嗟叹。当然,这场大火也并非毫无益处。至少,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英明领导最好骗。

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没有醒悟。或许是曹操不谙此道,从来不知道火攻可抵百万兵的道理。与袁绍大军对峙官渡,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能动得袁绍分毫。直到许攸进入曹营,曹操才如梦方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曹操终于把烧向自己的那把大火引向了袁绍的军营。乌巢烧粮,釜底抽薪。从此,强大的袁绍集团一蹶不振,并快速走向灭亡。要说烧的最厉害的那把火,无疑还是来自江东的陆逊。可能是刘备从没尝过被人烧的滋味,为给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力,大军突进,连营百里。他不明白,大火是不长眼睛的,可以烧曹军,可以烧袁绍,同样也可以烧他刘备。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刘备的自尊,也烧掉了蜀汉的半壁江山。羞愧难当之余,只能在白帝城托付后事。这场战役,西蜀惨败,东吴全胜。而实施这一计策的东吴名将陆逊同样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后来,因为参与太子之争得罪孙权,从此再也没有得到重用。这还不算,孙权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前去大骂陆逊。最终,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亡。夷陵之战,主公被人烧死了,诸葛亮也不想再用火攻了,可能也是觉得太残忍,恐折阳寿。但诸葛亮后来才意识到,身处那个位置,有时也会身不由己。不久,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意欲归附其心。但孟获是个野蛮人,不通事理。诸葛亮连胜几阵之后,却遭遇孟获的杀手锏武器藤甲军。这些刀枪不入的玩意,没有别的办法,唯独对火很在意。犹豫再三,诸葛亮还是不太情愿地采取了火攻。最后,藤甲军是破了,却也是生灵涂炭,死者众多,极尽惨状。

火都玩到这种程度,也让诸葛亮隐隐约约感到了前所未有过的恐惧和无奈。但战场残酷,总是难以把握,后来的上方谷一战,又让魏军死伤无数,司马懿父子也差点送了性命。好在苍天有眼,就在大火汹涌之时,却突降大雨,将火浇灭,魏军死里逃生。面对从天而降的大雨,诸葛亮喟然长叹,天意如此,真的是不能再玩火了。从此,诸葛亮也就陷入了劳而无功的北伐历程。常走夜路,难免遇鬼。生命垂尾之际,为延续寿命,点起蜡烛,祈禳上天。但诸葛亮也不想想,一辈子放了那么多的火,伤害了那么多的生灵,如今这微弱烛火又怎能挽回自己的生命呢。我暂且把这个巧合理解为:火必然因物而燃,照亮四周,也注定粉身碎骨。这也就是鞠躬尽瘁。诸葛亮本身就是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之后注定熄灭的火。开篇词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更多的也就是说诸葛亮。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是最好的注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探索蒙古灭西夏之战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蒙古灭西夏之战是蒙古扩张过程中的一场战争,共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古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要找男宠 主要的原因有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乳名武媚,她的父亲武士彟在李渊太原起兵时资助过唐军,是唐朝开国功臣,母亲知书达礼,在母亲殷勤的抚育下,武媚不仅文采出众、聪明颖慧,而且很早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妩媚动人了。与选秀入宫不同,武媚是以美丽的长相,十四岁时被朝廷召进宫里的,由于漂亮出众很快就受到唐太宗的宠幸并赐封

  • 司马炎为什么会让自己的爱妃去给儿子司马衷侍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晋朝,野史秘闻

    三国归晋,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司马氏所开创的晋朝,却实实在在的让后世,感到了一种难堪。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哪料晋朝却很快就又开启了一个更混乱的局面,先是八王之乱,跟着五胡乱华,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哀的一页。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其实不必从多高的高度却探讨,只看看晋国开国帝王司马炎的一件小事,便能

  • 萧何向刘邦荐韩信,为什么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卸磨杀驴”是一句在中国民间流传较久的俗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主人在用驴子拉完磨以后就把驴子杀掉,引申的意思是指,把某个已经没有用的人或物踢开。提起“卸磨杀驴”,我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西汉第一任相国萧何,萧何身上有一个流传极光的成语,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发迹和被算计的

  • 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其首都迁移为何如此频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朝从建国

  • 孙策平定江东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后世如何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一场战争,发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元年(196年)。由于袁术多次失信于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

  • 刽子手到底是什么练习砍头的 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刽子手,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刽子手是历朝历代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由于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导致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群特别少。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现在开放,古人认为如果手上沾染的血腥太多,就有可能在死后下地狱,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折阳寿的工作。其实,刽子手这个行业里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和秘密,

  • 乾隆皇帝其实也非常风流,但他不是短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这个历史的长河,出现了很多朝代的更替,那么每一个朝代都是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掌权者的,这个人就是皇帝了,当然有皇帝出现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强大的后宫出现,每一个皇帝都有很多的嫔妃,就连雍正都有将近三十个妃嫔!当时雍正皇帝选择下江南,不单单是为了去寻找世间美色的,还带着非常

  • 北伐匈奴到底有多花钱?汉武帝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汉朝,风云人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够拖垮一个国家财政系统的问题,也不会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像癌细胞一样慢慢滋生,逐渐成长,经过多年的潜伏,最终爆发时,才会夺人性命。中国古代的财政,最大的财政黑洞,就是军费开支剧增引发的财政困境,它能不断吸食政府的财源。汉武帝为什么要那么拼命的从民间榨取资源,就是为了打仗啊。在中国

  • 古代龙袍脏了怎么处理?龙袍怎么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古代龙袍脏了怎么处理吗?龙袍怎么洗?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在古代,龙袍根本不用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一统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封建王朝。为了表明自己的功勋,嬴政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自己为皇帝,而且自称为朕,自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