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揭秘第三种人妖:时男时女的两性人

揭秘第三种人妖:时男时女的两性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89 更新时间:2024/1/8 17:03:20

古人眼中,最强悍的两性人则是能够时男时女。

女子化男在古代,对家庭来说,往往是一件喜事,比如上面提到的叶天士的故事。毕竟男尊女卑是一种社会常态,而且也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古人特别看重,所以出现这种事情,人们甚至会将其归结为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比如《仁恕堂笔记》就记载:

庄浪红尘驿军庄姓者,有妇而寡,仅生一女,已许字人矣。至十二岁,忽变为男子。里中人咸云:驿卒之妻贫能立节,天盖不欲斩庄氏之嗣也。

又有《醉茶志怪》上说:

邑有孝女某,已许字于人矣。其父母老而无子,以嗣续为忧。女抑郁不乐,遂日夜虔拜北斗,诚敬有年。一夕神降于庭,赤发朱髯,面貌狞恶,问何所求,女对以愿化男子以承宗祧。神颔之,遂不见。次日觉腹中暖气蒸蒸,下达隐处,扪之则阳在下也,俨然丈夫矣。

总之,这些记载都不把女子化男当成是坏事。

相对而言,两性人的另一种情况即男子化女则可想而知了,当事人往往认为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才会摊上这样的遭遇,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这种转变,以至于痛不欲生。清末王伯恭在他的《蜷庐随笔》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光绪癸未之春,余自朝鲜乞假旋里,道出扬州西乡之大仪镇。日尚未落,荒村无可与语。门外停小轿一乘,问其为谁?则天长县署之幕友陆姓,先我半刻至者。住对屋,门悬一帘,余意此可为时谈伴矣。甫掀帘,将与问讯,其人遽起闭户相拒。余愕然而退,以为世间乃有此不通情理之人。比至盱眙,哄传天长陆师爷男化为女事。据言此人年已五十,颀而有须。忽一日,须尽脱去,同署诸人皆以为其剃须也。后见厕中多天癸血纸,又见其不能植身便溺。遂哗然疑之,争欲逼其就浴验之。陆遂不能自安,寓书居停(天长县令),自认天谴,即日告辞云云。其居停亦颇闻之,优给川赀,且言不便面别。是日吾所遇者,盖其出署之第一日也。怪事怪事。

在历代男子化女的事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明代隆庆年间山西李良雨化女一事,连明史都有记载,时人的笔记也比较详细,我们不妨先来看《穀山笔麈》上的说法:

隆庆三年(1569年),山西静乐县丈夫李良雨为人佣工,与其侪同宿。一夕,化为女子,其侪狎之,遂为夫妇。守臣以闻,良雨自缢死。

那么这个李良雨好像和别的两性人也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当时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甚至明代的小说家陆人龙还把故事收录到自己的小说集《型世言》当中呢?下面是陆人龙对李良雨事件的点评,他说:

如今世上有一种娈童,修眉曼脸,媚骨柔肠,与女争宠,这便是少年中女子;有一种佞人,和言婉气,顺旨承欢,浑身雌骨,这便是男子中妇人。又有一种躬踽步,趋膻赴炎,满腔媚想,这便是衿绅中妾媵。何消得裂去衣冠,换作簪袄?何消得脱却须眉,涂上脂粉?但举世习为妖淫,天必定与他一个端兆。……我朝自这干阉奴王振汪直刘瑾冯保,不雄不雌的在那边乱政。因有这小人磕头掇脚、搽脂画粉去奉承着他,昔人道的举朝皆妾妇也。上天以灾异示人,此隆庆年间有李良雨一事。

可见这是将男子化女之事和时政朝局挂上钩了。不过这也算是自西汉以来的传统,一代易学大师京房就在《易传》中认为:“女子化为丈夫,兹谓阴昌,贱人为王;丈夫化为女子,兹谓阴胜,厥咎亡。”而同期的《春秋》纬之一《春秋潜潭巴》亦谓:“小人聚,天子弱,则丈夫化为女子。贤人去位,天子独居,则女化为丈夫。”总之,还是天人感应的那一套了。

在古人眼中,最强悍的两性人则是能够时男时女。什么叫做时男时女?就是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兼有女性的阴道和男性的阴茎,早在宋代的《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中就有一条这样的记载:

吴县民马允升妻王氏与金三观妻周四姐奸宿一案。验讯周四姐产门内从小生有软肉桩一条,与丈夫交媾并不关碍。肉桩举发即伸出,长有二三寸,粗如大指,可与妇人通奸。

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疑狱集》上说道:

宋咸淳间,浙人寓江西。招一尼教其女刺绣,女忽有娠。父母究问,曰:“尼也。”父母怪之,曰:“尼与同寝,常言夫妇咸恒事。时偶动心,尼曰:‘妾有二形,逢阳则女,逢阴则男。揣之则俨然男子也,遂数与合。”父母闻官,尼不服,验之无状。至于宪司,时翁丹山会作宪,亦莫能明。某官曰:“昔端平丙申年,广州尼董师秀有姿色,偶有欲滥之者,揣其阴,男子也。事闻于官,验之,女也。一坐婆曰:‘令仰卧,以盐肉水渍其阴,令犬舐之。已而阴中果露男形。”如其说验,果然,遂处死。

这个故事后来经明代才子凌濛初的改写,收入《初刻拍案惊奇》,至今读起来还让人惊叹。在明清小说中,这些时男时女的两性人往往被描绘成邪淫之徒,他们伪装隐秘,通过各种方式与妇人闺女接近,进而诱骗奸淫之。

总之,这种时男时女的两性人引起了小说家们的高度关注,男女身份的随时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性技巧上的花样百出,还有性心理上的迷离蛊惑。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反思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江湖性格成为一面面镜子,印证江湖文化沉淀之深厚,“武侠癖”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崇拜武侠闻名于世,不仅武侠书报畅销海内外,武侠背景的功夫电影更打入了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要理解中国人何以偏爱武侠,人人都想做“老大”,一切还须从江湖说起。没有江湖化,便没有武侠

  • 历代皇帝爱攀龙始于黄帝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1 龙起源众说纷纭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

  • 揭秘教育大跃进:大学教材最快十天一本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跃进是国人在20世纪继义和团之后,鼓捣出来的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当时而言,的确是充分地发挥了国人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人们说话做事的胆量,似乎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来就没这么大过。大跃进很热闹,内容也挺多,人们一般记得比较牢的是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亩产万斤乃至几十上百万斤、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人们

  •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8世纪的中国,外表看起来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和谐社会。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所谓的“盛世”下,史无前例的人口爆炸和商业扩展渐渐引致一个游民社会诞生。帝国的城镇到处是四处游荡的陌生人。他们纷纷投入山堂,藉此呼朋引类,互援互助,一个“江湖”由此成形。1786年,

  • 雷神之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远古时代,在中国的西北方有一个华胥氏之国,那里是人问少有的乐土。这里,国家没有首领,人民没有什么欲望嗜好,切听其自然。所以这里的人都长寿,活一二百岁很平常。 这里的人还能在天空中行走;过高山如履平地;下水不会淹死;入火不会烧死;云雾遮不住他们的视线;雷声影响不了他们的听闻。困,就在空睡觉,如同睡

  • 素女化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素女是黄帝的侍女,长得非常美丽,一身肌肤洁白如雪,品莹如玉,润滑如脂,故名为素女。素女是鼓瑟的高手,每当她在都广之野,伸出她那一双纤纤玉手,鼓起五十弦的瑟耐,那鸾鸟会不由自主地随瑟鸣唱;凤凰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灵寿之树也纷纷绽开了花朵。 素女和黄帝手下的天神大鸿相爱了。大鸿英武勇敢,背上长着一

  • 巨人刑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下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

  • 军事女神九天玄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据史书及神话传说记载:她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黄帝之军师。鉴于她所造能出奇制胜的“天书”兵法,堪称得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传说古时,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

  • 帝尧造围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

  • 帝尧治涝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古代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水也称为黑水了。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传说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涝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