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弼马温这个词的由来:源于一个避免马瘟的偏方

弼马温这个词的由来:源于一个避免马瘟的偏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93 更新时间:2024/1/20 23:16:58

《西游记》里的美猴王老孙,一辈子就当过那么一回官,就是玉皇大帝在天上封给他的"弼马温",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

《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写到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天上见玉帝后,"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

历朝历代都有管理马的官员,《智取威虎山》里,土匪许大马棒手下还有个司马副官胡彪。可是,任何一个王朝的官制里,都没有"弼马温"这么个官职名称。"弼马温"听着就不像那么回事儿,不伦不类,让人弄不明白。

台湾历史学家、掌故家苏同炳先生写过《"弼马温"释义》一文,文中说:

明人赵南星所撰文集中,曾有这么一段话,说:"《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西游记》之所本。"

原来古代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的是母猴每月来的月经,若流到草料上让马吃了,就可以使马避开瘟疫。有些地方的拴马桩上常雕个石猴,也就是这个意思。

"弼马温"不过是"避马瘟"的同音而已,只是换了两个文词戏弄猴王。孙猴子是公的,却干上了这个差事,这等于是不带脏字地骂人。玉帝让猴王当"弼马温",这纯粹是拿老孙耍着玩。

"猴"、"侯"同音。古代有个习俗,认为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讨升官晋爵的口彩,也常常将猴子与马画到一起。玉帝怎能不明白这个,可他偏不给老孙一个"侯",随口就出来了"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愣给他一个"温",这是成心的。

美猴王没文化,当然也看不出玉帝老儿的伎俩,一开始还美滋滋的,"众臣叫谢恩",他也跟着"朝上唱个大喏",没有不同意见。但猴王从众人以后的态度上,渐渐悟出了真经,悟空一气之下回了家,给自己封了个"齐天大圣"。"齐天大圣",这是与天齐高,跟玉帝平起平坐的意思。

玉帝派托塔李天王、哪吒领兵讨伐,可是,这些天兵天将全都败在老孙的金箍棒下,只得再请猴王到天上,正式封他"齐天大圣"。玉帝又怕悟空惹祸,便让他看管蟠桃园,但这也只有空名。最后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想拿猴子开涮却反被猴耍。

张作霖时代,东北的二把手是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这人在皇姑屯事件中让日本人当场炸死。吴督军马贩子出身,后当骑兵,特别喜欢马,他还在寒冷的黑龙江养了许多从南方弄来的猴子。有人说,吴大帅也爱猴子。其实不是,他养猴子是为了避免马瘟,还是为了马。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把房子主人叫房东?原来这么尊贵啊!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们国家古代,地理方位是是身份的标致。自古就在南比北高,东比西高。皇宫、政府衙门的建筑方位都是“坐北朝南”的。在四合院中。住在东院地位要比西院的地位要高。我们国家以前住在北京四合院的那些领导人,社会名流,他们的住房安排其实也遵从了这种规则。之所以把房东叫做房东,不叫房西,这来源于古代地主家里佣人们

  • 古人为何把老师称为西席呢?西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把老师称为“西席”,现在已不多见。古人为何把老师称为“西席”呢?中国自古以来,“人有三尊,君、父、师”。《吕氏春秋·尊师》中就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既然把老师处处尊为上宾,上宾之位,当然就是坐西面东的席位了。《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古人

  • 古代圣旨下达的流程:别被电视骗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圣旨是异常神圣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然而,我们关心的是,那些神圣的圣旨是如何出炉的,它面世前应该经过哪些程序?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一个皇帝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他就会对身边的大臣或者太监说:“来人,拟旨。”然后他说,大臣或太监在旁边写,(

  • 历朝的国号由何而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七个来由。

  • 古人送别为何要折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送别,永远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滞后,送别显得伤感而又隆重,往往一别,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别的重要仪式。古人送别要折柳,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送别风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 寺、庙、祠、观、庵 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丨寺丨《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

  • 为什么古人把到药房买药说成抓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年长一些的老人到中药房去配药,称之为“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

  • 古代为什么把上厕所叫做出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知道,“恭”是个褒义词,无论是恭候、恭谨、恭请,还是恭贺、恭维、恭喜,都是尊敬的意思。那么,怎么把含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与具有入厕如厕之意的“出恭”一词扯到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的科举考试开始说起。明朝盛行的科举考试,要比今天的高考更为严格。除了监考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朝中的大臣外,光从皇帝亲自巡视考

  • 祖先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用心竟如此良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囘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儒家思想的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伦理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关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伦理理念与伦理现实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容易将伦理与道德混同。但实际上伦理与道德存在哲学上的差异。简明地说,伦理重在探讨“人”与“伦”的关系,道德重在探讨“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