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5 更新时间:2024/1/20 23:16:59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可以指徐庶,也可以指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但徐庶却是比关羽更合成语意义的人物,他在被迫“弃刘归曹”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在曹营却“终身不设一谋”,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光辉典范。

通读本《三国演义》上说,徐庶化名单福,闻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为军师,接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还袭取了樊城,使刘备声名鹊起,也让刘备集团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其身份被程昱识破,并设计将徐庶老母赚至许昌,又假借徐母家书逼徐庶就范,这就是俗语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徐母被捉,史籍与演义皆同,所不同的是细节,《三国志·诸葛亮传》曰:“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东窗事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秦桧死后,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治;以“东窗妇”借指阴毒的人;以“东窗计&

  • 约法三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约法三章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2、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由于押送民夫去建阿房宫,修骊山墓,刘邦多次去

  • 响遏行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于是,有一天,他便去向秦青告别,秦青没有挽留他。第二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

  • 草木皆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的故事简介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

  • 请君入瓮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请君入瓮的故事典故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溯源《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四面楚歌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1、四面楚歌的典故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

  • 不名一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不名一钱的意思: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不名一钱”这则成语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钱表示一个钱也没有,比喻极度贫穷。2、历

  • 入木三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张怀瓘《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初出茅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初出茅庐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