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名一钱的典故

不名一钱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1/14 4:32:37

1、不名一钱的意思:

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不名一钱”这则成语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钱表示一个钱也没有,比喻极度贫穷。

2、历史典故

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想升天,却怎么也上不去。就在这时候,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上了天。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询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个奇才,便非宠爱他。邓通也老实谨慎,不随便和外人交往。文帝多次赏赐他的钱财,总数上亿之多,还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职。其实,邓通并没有什么才能。他自己处事谨慎,也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谄媚文帝而已。有一次,文帝命一个善于算命的人去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汉文帝忧虑地说:“能让邓通富起来的只有我,我怎么会叫他受穷呢?”

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已铸钱。从此邓通发了大财,他铸造的铜钱布满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邓氏钱”。有一天,文帝背上生了个疮,脓血流个不停。邓通觉得孝顺皇帝的机会到了,便天天进宫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脓血。不过,文帝心中还是不高兴。一天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

一次太子刘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脓血。太子见疮口脓血模糊,腥臭难闻,禁不住一阵恶心,但又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吮吸,可是脸色很难看。后来他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感到惭愧,也因此而忌恨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闲居。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的铸钱。景帝派人调查,结果确有此事,便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邓通顿时变成了穷光蛋,还欠下好几亿钱的债。还是景帝的姐姐长公主记住文帝不让他饿死的遗言,赐给他一些钱财。但是,官吏马上把这些钱财用来抵债,连一根簪子都不让他留下。长公主知道后,就让手下人借给他些衣食和钱。这样,邓通不能占有一个钱,只能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入木三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张怀瓘《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初出茅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初出茅庐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

  • 破釜沉舟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哪次战役中?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公元前208年,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 闻鸡起舞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 背水一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相关典故《史记·淮

  • 黔驴技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本词现用途广泛,多在各大新闻报纸中出现,以来讽刺批判用。黔驴技穷,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rd

  • 中国贴门神的传统及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神是谁?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

  • 西方情人节送巧克力的起源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洋情人节(St.Valentine)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很有人气,最近在中国也受年轻人的欢迎。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公元三世纪,罗马为了强兵,禁止士兵结婚。而一个叫Valentine的教士,不畏暴政,秘密为情侣们主持婚礼。终于得罪了当时的皇帝Claudius,于2月14日

  •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 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

  • 中国的传统服装衣襟左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类大多数都是右撇子,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里面,都不免会出现重右轻左的现象。单从衣襟的处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历来都是左撇子吃亏的。 中国的传统服装,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便称为“右衽”。这种穿衣方式的起源,当然为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