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燕王的缁衣宰相——道衍和尚

明朝燕王的缁衣宰相——道衍和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1/14 17:27:01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在你的微博、朋友圈霸屏的名字——“梅长苏”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为梅长苏这种人量身打造的。有人说,像梅长苏这种人也只能是活在荧屏中的bug军师。这就给您介绍一位计谋堪比梅长苏,改变明朝历史,影响后世至今的缁衣宰相——道衍法师(亦名姚广孝)。

非凡的道衍和尚: 才华横溢 天下名士争相结交

道衍法师俗名姚天禧,祖籍开封,家中世代行医。后因金人灭宋,姚家举家南迁至临安。待小天禧出生时,姚家家境已十分贫寒,父亲期待小天禧能够子承父业,日后虽未必能悬壶济世,但也足以养家糊口。但小天禧虽自幼聪颖过人,却无心医学,独爱佛学。14岁时,家乡大饥荒,小天禧跑到家乡附近的妙智寺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出家的天禧不再为衣食而忧,广纳博学,深钻苦读,拜高师请教,加之聪敏多思,博学善记,渐渐长大,渐渐学成,虽在寺庙,去学习了阴阳之术,古今兵法,谈古论今,学富五车。道衍之名愈大,隐隐有“旷世之奇才”之誉。不仅寺院中的和尚,即使是道士、术士、学士都十分尊重他。皆言:道衍非凡。

辅佐燕王朱棣登基: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军师 还是建筑大师

洪武十五年,道衍的命运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他遇见了一个人——燕王朱棣。是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广召天下高僧侍奉各个亲王,为其诵经荐福。朱棣遇到了年过半百的道衍,与其相谈甚欢。后奉命将其带回北平,住持庆寿寺。此后,道衍常常出入燕王府邸,与燕王共商军国大事。

据明末方以智在其著述的《物理小识》中记载,道衍曾在燕王宅邸地下建造“隔声房”以掩匿兵器铸造之声。即以空瓮砌墙,使瓮口朝向屋内,这样室内的声音就会被瓮所收,进而达到隔音的效果。

隔声建筑,被普遍认为是近百年来才被发现的,而身处明代的道衍就已经发现这一规律并加以利用制造出隔声房,可谓建筑奇才。

建文元年,朱棣决定起兵夺权,史称“靖难之役”。道衍虽未曾亲临战场,却于后方运筹帷幄。成祖朱棣也曾说“道衍力为多,论功为第一”。永乐二年,明成帝封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其姓氏“姚”,并赐名“广孝”。

编撰《永乐大典》 流芳后世

刚登基的明成祖朱棣继承父亲朱元璋的遗志,令解缙等人“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永乐二年,解缙等人呈递了编撰完成的《文献集成》,但满心期待的朱棣却对《文献集成》极为不满。失望之极,朱棣想到了自己一生最信任的人——姚广孝(即道衍禅师)。永乐三年,朱棣下旨名姚广孝重修《文献集成》。当时已经年近七十的道衍不顾年迈的身躯,率众终日伏案编撰、校验,历时三年终于完成《永乐大典》,并将定稿进呈朱棣,朱棣观后异常满意,亲自为《永乐大典》作序,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一生不改僧人秉性 不脱袈裟不持金钱

有人说,道衍是一位政治和尚,贪恋凡尘荣华,一生醉心功利。这或许是是后世的一种误解。道衍助朱棣登基之后,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尊荣地位一时无两。朱棣曾多次劝其蓄发还俗,并赐其宅邸、宫女,均被婉言谢绝。而其一生也不曾贪恋囤积钱财,所受恩赐财物悉皆散给宗族乡人。他一生居于庆寿寺,直至八十四岁终老此地。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藏族高僧嘉措的“指尖传奇”:酥油花“诉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寺院里背阴的房间,一盆冰凉的水、木板上一坨坨彩色的酥油。 41岁的藏族高僧尕藏嘉措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手指不停浸在水中,然后掐出一块块酥油,捏成各种佛像、人物、飞禽走兽以及花卉草木,栩栩如生。 酥油花是以藏族日常食品酥油为主要原料,艺僧通过捏制各种人物形象和花鸟鱼虫等万物,组合成佛经故事向信众传

  • 药王菩萨:最殊胜的供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药王菩萨,早在佛陀座下,就已经深得肉身变化的三昧了。之后,他不断在考虑:“我今后将怎样供养佛和法华三昧才好呢?”一想到此,他即刻跃上天空,运用三昧的力量,散落七宝、花香、幡盖来向佛供养。 之后,他虽然脱离三昧,但对自己的供养心仍嫌不够。于是,在一千二百年里,他经常吃下各种香食,饮了各类香油,然后

  • 须菩提——礼拜佛陀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弟子里,须菩提是获得无诤三昧最优秀的人,名列前茅。无诤三昧的存在是,常要关怀芸芸众生,不让他们心生烦恼。也会多予同情。许多菩萨也会发下宏大誓愿,想要渡尽天下苍生,让他们都能到达幸福的彼岸。这种同情或怜悯是一视同仁,完全平等。须菩提平时喜好进行空三昧(浸在空的境界)。佛上忉利天(也叫做二十三天,在欲

  • 普庵祖师度化屠夫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从前有个普庵祖师,是个显密双修有大神通的著名高僧,为当世人民之所敬仰。现在教内通行之普庵神咒就是普庵祖师所留,他是佛教史上流传的著名人物。 当时有个虔诚的女信徒,常去听他说法。当时普庵祖师屡显广大神通,人所共知,呼风唤雨随心如意,天龙鬼神呼来唤去。这个女信徒的丈夫是个屠户,也要拜拜普庵祖为师修学佛

  • 迦留陀夷——教化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迦留陀夷,译为 “黑光”。佛陀声闻弟子中,教化第一。 他的皮肤长得像黑炭一般,非常粗糙,又能发出一种耀眼的光芒,所以叫做“黑光”。为什么他有这种形象呢?这里有一段因果:迦留陀夷在过去生中,经常赤身露体的在佛前点灯,因而遭感了全身粗黑的恶果。可是又因为他发心,虔诚燃灯供佛,所以招感得全身光耀的善报。

  •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真心忏悔超越十二大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瞌睡。妙高禅师,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耽误的不能用功。于是跑到妙高台边上跏趺而坐,下面是几十丈深大山涧,如果打瞌睡一头张下去,就没命了,他的意思,在这里静坐,是警策自己,免得再

  • 一休禅师教你如何观察自然体悟人生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他的师父对此十分担忧,便领他走出寺门。寺外盛开的百花、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奔腾的小溪……无限春光,弥漫在天地间。 面对大好的春光,其师似乎无心欣赏,而是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块石头,静静打起坐来。一休

  • 福田第一的宾头卢颇罗堕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宾头卢,译为中文是“不动”,是名;颇罗堕,译为中文是“利根”,是姓。这位尊者的智慧高超,聪明过人,根性非常利,遇到任何事都能如理思维,不被外面一切的境界所动摇,所以取名为“不动利根”。他奉释迦佛之命常住世间接受末世众生的供养,给众生种福,所以他是佛陀声闻弟子中,福田第一。现通取钵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

  • 百岁高僧无私奉献 千年古刹历劫重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代僧离欲上人,圆寂已经一周年。上人一生精进修行,安贫乐道,广施化度,普济有缘。其思想品格,嘉言懿行,值得崇敬,值得学习。离家修行 大彻大悟离欲上人(1885-1992),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人,俗名侯喻君。秉性刚毅,智慧过人。家世经商,师年十五,家道衰落。一日在姑母家,偶阅《金刚经》,顿有所悟,从此

  • 佛印禅师七次与苏东坡七炉煮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苏东坡除了原配妻子以外,还有几个妾。究竟是几个呢?苏东坡自己只说“有妾数人”,有人说:苏东坡的妾,计有七人,其中一个名叫“朝云”的,是年纪最轻的;既漂亮,又聪明,苏东坡特别疼爱她。朝云,这个名字多好听! 苏东坡离开黄川以后,有一个时期,因为住家离开佛印禅师遥远,来往也就没有在黄州时那么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