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耶稣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的道与耶稣的道有何不同?

《耶稣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的道与耶稣的道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27 更新时间:2024/2/18 9:42:14

《耶稣与老子的对话》耶稣老子,在天堂偶遇,便攀谈了起来。耶稣问老子:“您在世间,最后悔的是什么事?”老子说:“我最后悔写下了《道德经》一书,因为世人根本不懂‘道可道,非道’的真实含义,而肆意曲解《道德经》。”老子又问耶稣:“您在世间,最满意的是什么事?”耶稣说:“我最满意的是,我没有亲自留下任字记载,而且,我传道时,用的都是比喻,并不直说。”老子听了,笑了笑,并耶稣竖起了大拇指。

老子的道与耶稣的道有何不同?

老子的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译文:“道是可以道出来的,但不是寻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寻常的名字。”且一直在强调道的重要性,而这个“道”指的是什么?

老子说是“本源之道”,而这源头又是从那里来呢,千百年来,无数研读《道德经》的学者们费尽心思,却始终不能完全参透其中之奥秘。

老子也曾索求: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见却不能看得分明超乎於形(夷);听见却而不能听得分明超乎於声(希);摸,却握不住不可捉摸(微)。这三者不可思议,联合在一起。

……与亘古之道同在,与今时同移。知道远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谛。

老子五千言,传世流传两千多年,用丰富的思想智慧,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这部中华文明源头的开山之作,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它却借助汉字无比丰富的信息含量,向我们传递了其他著作无可比拟的生命智慧,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独特的影响,并形成了中国人内道外儒的处事方式。

一般人对于“道”,都有太多的解释,包括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道”,跟老子所阐述的“道”,其实也都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平常说要修道、得道、证道,但是“道”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清楚明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怎么“修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么?才能够正确的去修道、体道、悟道,进而行道。

如果说老子是看到了“道”的样式,那么耶稣的“道”就是实体,把这道传给世人,不再是若隐若现的形式,而是把爱的样式放在心中,成为一个大爱着。且实实在在地告诉人们唯有靠着他才能到父那里去。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耶稣通过旧约预言的成就见证自己就是那道成肉身的弥赛亚,是神的爱子,是人与神的中保,借着他,我们才有机会回到神的身边,成为神的儿女。同时也告诉了我们“道”就是神,道与神同在。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耶稣在讲道之时,也实实在在的告诉人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而这永生从何而来呢,后面又告诉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耶稣基督的道是有生命的,是让人由死到生的永生之道,正如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耶稣基督来是要把父神的旨意传递给世人的,把父神的心意通过这见证的道,而表明神爱世人的心。

综上所述,无论哪个时期,神一直都在,虽然年代一样,地点不一样,但都是人们还是希望能够靠近神,成为神的所属。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伊斯兰教故事:三个不知名的先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伊斯兰昭告人类,安拉给每个民族都曾派遣了先知和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的最后使者。先知穆圣的使命是向全人类传达安拉的启示,并且受到安拉的保护。 以上是一段严肃的声明,指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因此,我们在了解先知穆圣之前的宗教和古代文化时,以此为依据,识别安拉的正道。如果在先知穆圣之后,有人说他创造了一种

  • 伊斯兰教故事:阿丹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真主在六天之内创造了天空和大地,使大地上有了适合生命的水、空气、阳光和黑夜。真主又从光中创造了许多天仙,让他们在天园里赞颂和崇拜他,并让每一位天仙都各司职守,承担着他赋予他们的不可违抗的使命。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

  • 伊斯兰教故事:易卜拉欣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不信仰真主的塞莫德人被消灭了,我们的先知撒立哈和信士们由于真主的佑助,免遭了灾难。从此,人们只相信真主,平安地生活,一直到生命结束。随着岁月一年年地流逝,以后的人们渐渐地忘记了过去的教训,重新开始在大地上崇拜偶像,随之,暴虐者和被压迫者也同时出现了。人们不仅崇拜偶像,同时还崇拜起星宿来。他们认为星

  • 伊斯兰教故事:呼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方舟远航到了朱迪山后,就停泊在那里。努哈先知下了船,和他一起下船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萨姆、哈姆、亚非萨,还有一些信士们。随后他们把许多动物、家禽等从船上赶下来,让它们在大自然中成长,繁殖后代。 努哈先知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然后抛下了他的三个儿子和信士们,回到了真主那里。他的儿子和信士们遵照他的嘱

  • 伊斯兰教故事:易司马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易卜拉欣先知遵照真主的命令,带着还在哺乳的儿子易司马仪和妻子哈哲尔,长途跋涉来到了现在的麦加。那时候,麦加是个沙漠地,到处是山,荒无人烟,一毛不长,连水也找不到。 易卜拉欣安顿好妻子和儿子,给他们留下一些水和干粮,准备离去。正当他转过身子要回巴勒斯坦的时候,易司马仪的母亲、他的妻子哈哲尔一把抓住他的

  • 伊斯兰教故事:伊斯兰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阿卜杜拉本贾法尔正在一个森林里穿行,他经过一个果园时,那里有个小奴隶正在干活。有人给那个男孩带来了食物,就在这时,一只流浪狗闯进了园子,停在男孩身边。男孩扔给狗一块面包,狗把面包吃了,但并没有走开。男孩于是扔给狗第二块面包、第三块,就这样把他自己一整天的食物都给了狗,自己什么也没留下。阿卜

  • 伊斯兰教故事:怒哈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人祖阿丹去世已经有许多年了。他的子孙在一代一代地延续。在他的子孙中,有五位著名的人物,他们是瓦德、苏瓦尔、叶巫斯、叶欧格、奈斯尔,他们都是很好的人,能够按照阿丹的遗训行事,只崇拜真主,不信仰别的神。 许多年过去了,那些好人都陆续去世,人们对他们的去世十分伤心。易卜里斯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对人们说

  • 伊斯兰教故事:修建天房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易卜拉欣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来看望儿子易司马仪。他这次来跟往常不一样,不是一般的看望,而是为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他这次来是奉命建造天房(即克尔白,公元630 年改为清真寺)。在奉真主之命后,他毫不迟疑地来到汉志地区找儿子,但儿子不在上次居住的新房子里。易卜拉欣找遍了所有有水源的地方,找遍了每一个部落和

  • 伊斯兰教故事:易司马仪和主尔胡姆族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鸟儿成群地在渗渗泉周围翱翔,给这块不毛之地带来了生机。居住在麦加周围的主尔胡姆族人看到飞鸟在这个地方盘旋时,颇感惊讶。他们想,鸟儿只栖息在有人的地方,于是派了几个人来看个究竟。 当这几个人发现水源之后,马上回去传播这个好消息。于是主尔胡姆族人纷纷来到渗渗泉附近。 他们看到易司马仪母子住在泉边,就

  • 伊斯兰教故事:渗渗泉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哈吉尔服从命运的安排,忍受着眼前的灾难。饿时,吃几口带来的干粮;渴时,喝几口带来的清水。没多久,干粮和饮水全都用完了。哈吉尔饿得肚子咕咕乱叫,渴得嘴唇都干裂了。她忍受着这一切,然而却无奶水解儿子之饿,也无饮水解儿子之渴。 孩子由于饥渴大声啼哭,作母亲的只有伤心落泪。她多么想用自己的泪水和血液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