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杨柳观音”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杨柳观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3 更新时间:2024/2/19 21:00:49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

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龙女、善财童子居于紫竹林中。

一天,观音菩萨听说中州地区民风很不好,下层民众愚昧无知,贪财好利,于是菩萨便大发慈悲,决定去中州传法,度化那里的愚人。她来到中州区地界,选定了太室山的一个石屋作为显化的地方。当天夜里,她托梦给当地的百姓,说是明天观音菩萨要在此地经过,点化有缘的人,拔除一切苦难,要大家诚心等待。

第二天,当地的百姓纷纷讲起昨夜的梦境,惊奇地发现大家居然作的是同一个梦。于是,他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凡是见到面生的人都以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结果一连等了几天也没看出哪个人是菩萨的化身。

原来,观音苦萨化作一个穷苦的讨饭老妇,一路乞食要饭,大家反倒没有注意到她。

当时,中州地区正值大旱,已经有一个半月滴雨未见,田中的禾苗都要枯委了,如果天公再不下雨,今年恐怕就要颗粒无收了。

化身为讨饭老妇的观音菩萨,一路上挨家挨户地乞食,可是却一粒米也没有化到。菩萨叹息道:“干旱固然是天灾,可是也是人自作自受的结果呀。”刚巧有一个名叫世显的老人听到了菩萨的叹息。他听后心中一动,暗想:难道这个老妇就是观音善萨的化身吗?

于是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说的很有道理。您的意思是说,因为这里的人都不肯一心善,才遭此天灾吧。如果从现在起,这里的每个人都积善成德,改过自新,今年的天灾还能救得了吗?”

菩萨笑道:“天公的心是最仁慈的,福善之心要比罚恶之心还胜三分。只要人们诚心悔过,天公是不会不容的。”

刘世显听了这话,伏下身来拜道:“多谢观音菩萨显化指点,弟子肉眼凡胎,不识法相,差一点就当面错过去了。如今弟子茅塞顿开,愿菩萨大发慈悲,广施法力,降下甘霖。弟子愿建寺庙供奉菩萨,并且劝说广顽,同皈佛门。”

观音菩萨说道:“难得你一片诚心,替众人求情。明天午时三刻,我将显化真身,施法普降甘霖。请你告知当地百姓,到时候可以观看。”刘世显再三叩谢,菩萨早已隐身而去。

刘世显把遇见观音菩萨的事讲述给大家,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听说那位讨饭的老妇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都有些半信半疑,只等到第二天午时三刻再看个究竟。

第二天,将近晌午时分,只见太室山顶上飘起一片白云,那白云逐渐蔓延开来,忽见白云之间天开一线,一直连到山顶上,观音菩萨在山顶上现出了丈六金身,头锦兜,身披袈裟,赤着双脚,手中捧着一只羊脂白玉净瓶,瓶中存有甘霖和柳枝。大家见了,慌忙伏身下拜,口中念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号。观音菩萨从净瓶中取出杨柳枝,蘸着甘霖,向田野轻轻洒去,法相也随之渐渐隐去。顷刻之间,大雨倾盆,一直下了半个时辰,方才雨过天睛。

从那以后,中州地区的百姓没有不信佛法的。刘世显也捐了资,在太室山修建了一座寺庙,塑手捧杨柳净瓶的观音菩萨像供奉。

这是观世音菩萨第一次显化,称为“杨柳观音”,也称“圣观音”。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你以为只是救了一只小鸟?也许你在救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则指一切人命与禽兽。《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道家曰天道好生、天人合一。都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精神。早在鲁国时期,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甚至已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被放生的生灵知恩图报的事例举不胜数,下面这则就是讲黄雀

  • 佛教故事: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禅门的人生观,好像皮箱一样,有时候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要放得下,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

  • 佛教故事:与残忍无关 为救众生你舍得割掉自己的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故事结局如何?那就一起来读由浙江上虞多宝讲寺据《贤愚经》卷一《梵天请法六事品》、《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本生》改编的割肉贸鸽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

  • 一位禅师独自闯贼营 巧用计谋拯救全镇百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禅即生活》,原标题为“快活烈汉”,主人公是宋代性空妙普禅师。性空禅师除去文中这段惊人经历,另有一桩神奇事迹:禅师晚年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留一个洞,口中吹着竹笛,在悠扬笛声中,随波逐流而化,成就一段佳话。他临终留下一首偈:“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

  • 佛教故事:野鸡取水灭火 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则叫“精卫填海”,不知道感动过多少华夏儿女。佛教经论中精彩故事也很多,下面这则节选自《大智度论》的故事与“精卫填海”相比,其动人处毫不逊色。 从前,有一片森林被野火烧着。 森林中有一只野鸡,看见森林发生火灾,竭尽全力,飞到水里,取水灭火,这样往返不停,不知疲劳,不以

  • 佛教故事:洞水逆流的禅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人用疑心参禅,用体会参禅,用问道参禅,终不及用平常心参禅。我们在世间的生活,全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如能明白洞水逆流,那就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所谓禅就是平常心。 龙牙山居遁禅师参禅很久,但自觉收效不大。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决定去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 在终南山,他

  • 因果不虚!中国历史名人转世的三则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故事一:明儒王阳明先生 有一次王阳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

  • 佛教故事:你能保证活到明天吗?9岁孩子这样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是经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如果还有明天,你将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是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谁也不能确定明天带来的是新的希望,还是未知的绝望!所以人活着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为过去的一部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

  • 终极提问:佛从哪里来?佛到哪里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下面这则故事,禅师给与解答,让我们来用心体会吧。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

  • 佛教故事:无畏慈父长寿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这个皈依境,作为果位来讲,有这样殊胜的色身、殊胜的身语功德,但对我们来讲,这些事情太高,太远,往往难以生起切身的体验。另一方面,作为佛法来讲,我们皈依三宝,法是正救护,能够救度我们的痛苦。我们看看离我们比较近的,佛的因地,在没有成就佛陀圆满的果位的时候,他是如何依靠佛法,救度自己以及他人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