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有百花秋有月:无门慧开禅师禅意的一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无门慧开禅师禅意的一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60 更新时间:2024/2/19 21:00:2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火。平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这首诗出自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琅琅上口,最为佛弟子所爱颂。

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和尚,传记散见於《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大正藏》五一册,七零八页)、《增集续传灯录》卷二(《卍续藏》一四二册,七七九页)、《五灯会元续略》卷三(《卍续藏》一三八册,九零六页)、《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卍续藏》一三九册,九六二页)。

无门慧开禅师,杭州钱塘人,俗姓梁,生於孝宗淳熙十年,卒於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一一八三至一二六零年),世寿七十八岁。禅师最初礼天龙肱和尚为受业师,披剃出家,后来遍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但是一直无法契机,於是到平江府(江苏省)万寿寺参礼黄龙派下的月林师观禅师,月林禅师教慧开参“无”字话头。慧开每天对着“无”字苦苦参究,但是就像蚊子咬铁牛,如此六年寒暑,依然找不到契入的缝隙之处。慧开於是励志克责,在佛前自誓道:“我如果参不透这无字话头,绝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却全身,无一完好之处!”

从此更加精进勇猛,不敢须臾放逸。有时疲惫至极,就在大殿廊庑之下经行,甚至以头颅撞击露柱,以示克期取证的决心。有一天,慧开在法堂内经行,参“无”字话头,寂寥中,从遥遥的斋堂那一头,传来一阵一阵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般的鼓击,慧开胸中久远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唱偈颂:

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跳舞三台。

一派天淡云闲列长空,丽日高照大地春的气象。

第二天,慧开迫不急待的跑到方丈寮,想把自己开悟的心境呈现给师父,请师父印证。月林看到慧开的偈子,不但没有赞叹,却高声大喝道:“你在处见到鬼又见到神了?”慧开见到师父大喝,也当仁不让大喝一声,月林又做狮子吼,慧开面无惧色又大喝,师徒这时才相顾哈哈大笑,喝声笑声交织成一片天簌,回荡於堂宇檐下。禅,有时需要不惧不退的大勇才能承担。

慧开在月林禅师座下开悟之后,从此大机大用,所言所行,无不与禅的机要吻合。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慧开禅师振锡於安吉山报国寺,开始展开度众弘法的家务工作。之后,又往来居住於隆兴府(江西省)天宁寺、黄龙寺、翠岩寺,镇江府(江苏省)的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名震一时,受到缁素四众弟子的尊敬。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一二四六年)奉旨开创护国仁寺,并驻锡说法於仁王寺,其间完成流传於禅林力作《无门关》,常奉召入选德殿,为理宗讲说法要。有一年,京城大旱,理宗请师登坛祈雨,慧开禅师持咒祝祷之后,默然返回寺中,理宗急忙遣派内侍前来询问,祈雨的状况如何?禅师淡然回答说:“寂然不动,感而后通。”语音方毕,天空俄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注下,解除了已久的旱象。理宗因此颁赐禅师金襕法衣,勅封为佛眼禅师,以示褒扬。

景定元年四月命工匠砌塔,八日塔龛砌成,禅师自撰龛语道:“地水火风,梦幻泡影,七十八年,一弹指顷。”书偈毕,跏趺而逝。

慧开禅师因为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因此特别着重“无”字法门,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为《无门关》一书,并自作序道:“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并且把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列为第一则,深得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要旨。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杨柳观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 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居于紫竹林中。 一天,观音菩萨听说中州地区民风很不好,下层民众愚昧

  • 佛教故事:你以为只是救了一只小鸟?也许你在救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则指一切人命与禽兽。《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道家曰天道好生、天人合一。都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精神。早在鲁国时期,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甚至已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被放生的生灵知恩图报的事例举不胜数,下面这则就是讲黄雀

  • 佛教故事: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禅门的人生观,好像皮箱一样,有时候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要放得下,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

  • 佛教故事:与残忍无关 为救众生你舍得割掉自己的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故事结局如何?那就一起来读由浙江上虞多宝讲寺据《贤愚经》卷一《梵天请法六事品》、《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本生》改编的割肉贸鸽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

  • 一位禅师独自闯贼营 巧用计谋拯救全镇百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禅即生活》,原标题为“快活烈汉”,主人公是宋代性空妙普禅师。性空禅师除去文中这段惊人经历,另有一桩神奇事迹:禅师晚年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留一个洞,口中吹着竹笛,在悠扬笛声中,随波逐流而化,成就一段佳话。他临终留下一首偈:“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

  • 佛教故事:野鸡取水灭火 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则叫“精卫填海”,不知道感动过多少华夏儿女。佛教经论中精彩故事也很多,下面这则节选自《大智度论》的故事与“精卫填海”相比,其动人处毫不逊色。 从前,有一片森林被野火烧着。 森林中有一只野鸡,看见森林发生火灾,竭尽全力,飞到水里,取水灭火,这样往返不停,不知疲劳,不以

  • 佛教故事:洞水逆流的禅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人用疑心参禅,用体会参禅,用问道参禅,终不及用平常心参禅。我们在世间的生活,全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如能明白洞水逆流,那就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所谓禅就是平常心。 龙牙山居遁禅师参禅很久,但自觉收效不大。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决定去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 在终南山,他

  • 因果不虚!中国历史名人转世的三则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故事一:明儒王阳明先生 有一次王阳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

  • 佛教故事:你能保证活到明天吗?9岁孩子这样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是经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如果还有明天,你将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是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谁也不能确定明天带来的是新的希望,还是未知的绝望!所以人活着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为过去的一部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

  • 终极提问:佛从哪里来?佛到哪里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下面这则故事,禅师给与解答,让我们来用心体会吧。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