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一共有几个故宫?中国四大故宫都在哪里

中国一共有几个故宫?中国四大故宫都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2/18 19:01:37

共有四个故宫:北京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

1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2.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的皇宫,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新宫”,后称“皇城”。明故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3.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五年,1625年),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4.台北故宫又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岁、实岁、毛岁、虚岁都怎么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周岁、实岁、毛岁、虚岁都怎么算?周岁=实岁,毛岁=虚岁 中国古人的年龄计算方法,我们现在称为“虚岁”,这个称谓应该起于晚近,是相对于“实岁”的概念而言,所以古书中并不存在这个说法。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女子受孕结胎之时,便已经算作生命之开始,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落地之时,便算作一岁,而年龄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到底是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或说是这个八字成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个“秋”字到底是多少时间呢?对于“秋”字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答案莫衷一是。在生活中,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一秋就是一年”,持这种观点的理据很简单,一年只有一个秋天,一秋当然就是指一年。那么,这样的理解究竟对不对呢?其实,

  • 为什么老和尚称自己为老衲?老衲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衲”是和尚和道士的谦称。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别人不用的布块缝纳而成,称为纳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说..侣又别称纳僧,“老衲”一调由此而来。 而有时老尼姑也自称老衲。年长,且修行有素之出家僧人,才会自谦而称老衲。老衲,必是年老才可自称!基本解释: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

  • 相公一词别乱用, 清朝以后曲解指男妓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相公”这一称谓,直到民国期间,“相公”还是人们的口头语。 “相公”多用于对读书人的敬称,或者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比如元朝武汉臣《玉壶春》:“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明朝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店家道:‘原来是一位相公,一发不难了。’”这是对读书人的

  • 北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 那么到底是哪八大胡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喜欢看清朝和民国电视剧的,估计都听说过“八大胡同”,这几乎是花街柳巷的代名词。那么”八大胡同“究竟指的是哪八个胡同呢? 八大胡同指的是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青楼妓馆云集的八条胡同,是一个总称,由于八大胡同这个说法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青楼密切相关,后世八大胡同就成为花街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

  • 为什么念经的时候要数佛珠?其实为了消除烦恼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经念佛的时候用念珠是一种计数方法。如有些念佛人念完经典后要念108遍佛菩萨的名号的,那时用108颗的念珠就比较方便。当然还有1008颗的。佛珠,是用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在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来记数摄心的随身法具。印度自古以来便有用璎珞曼条缠身的风俗,由些演变成念珠的使用,所以古代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

  • 都说人有七情六欲, 什么叫七情?什么叫六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咱们常说一句话,叫“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七情六欲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咱拆开来说。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哪七种呢?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这说法从哪来呢?如果你看过《还珠格格》,应该记得,乾隆皇帝罚小燕子抄写一百遍《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七情

  • “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水浒传》里的鲁提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恃财欺人的“镇关西”。出了人命大案,只好到佛寺出家,做了和尚,表示已经割断尘缘,遁迹空门,以此来躲避官府缉拿。 做了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和尚、尼姑,当然必须离家出走,住进寺庙,遵守戒律,剃光头发,

  • 佛教故事:阿育王说贵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早年好战的阿育王信奉了佛教,为佛教在印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印度如何教导大臣尊重别人,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人。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著名的弘扬佛教的国王,他为人谦让,颇受百姓拥戴。大臣耶赊见他礼敬

  • 佛教故事:通过这段故事谁还敢说精通《金刚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熟练解读《金刚经》就可以说已经开悟了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德山禅师还没到地方就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貌不惊人的老婆子,你精通《金刚经》我就用《金刚经》为难你!德山禅师也不愧是得道高僧,值得敬佩!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