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老和尚称自己为老衲?老衲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老和尚称自己为老衲?老衲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89 更新时间:2024/2/18 19:12:57

老衲”是尚和道士的谦称。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别人不用的布块缝纳而成,称为纳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说..侣又别称纳僧,“老衲”一调由此而来。 而有时老尼姑也自称老衲。

年长,且修行有素之出家僧人,才会自谦而称老衲。老衲,必是年老才可自称!

基本解释:

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 唐 叔伦 《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长公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老衲萍踪浪跡,来朝一苇度西。”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相公一词别乱用, 清朝以后曲解指男妓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相公”这一称谓,直到民国期间,“相公”还是人们的口头语。 “相公”多用于对读书人的敬称,或者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比如元朝武汉臣《玉壶春》:“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明朝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店家道:‘原来是一位相公,一发不难了。’”这是对读书人的

  • 北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 那么到底是哪八大胡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喜欢看清朝和民国电视剧的,估计都听说过“八大胡同”,这几乎是花街柳巷的代名词。那么”八大胡同“究竟指的是哪八个胡同呢? 八大胡同指的是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青楼妓馆云集的八条胡同,是一个总称,由于八大胡同这个说法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青楼密切相关,后世八大胡同就成为花街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

  • 为什么念经的时候要数佛珠?其实为了消除烦恼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经念佛的时候用念珠是一种计数方法。如有些念佛人念完经典后要念108遍佛菩萨的名号的,那时用108颗的念珠就比较方便。当然还有1008颗的。佛珠,是用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在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来记数摄心的随身法具。印度自古以来便有用璎珞曼条缠身的风俗,由些演变成念珠的使用,所以古代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

  • 都说人有七情六欲, 什么叫七情?什么叫六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咱们常说一句话,叫“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七情六欲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咱拆开来说。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哪七种呢?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这说法从哪来呢?如果你看过《还珠格格》,应该记得,乾隆皇帝罚小燕子抄写一百遍《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七情

  • “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水浒传》里的鲁提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恃财欺人的“镇关西”。出了人命大案,只好到佛寺出家,做了和尚,表示已经割断尘缘,遁迹空门,以此来躲避官府缉拿。 做了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和尚、尼姑,当然必须离家出走,住进寺庙,遵守戒律,剃光头发,

  • 佛教故事:阿育王说贵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早年好战的阿育王信奉了佛教,为佛教在印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印度如何教导大臣尊重别人,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人。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著名的弘扬佛教的国王,他为人谦让,颇受百姓拥戴。大臣耶赊见他礼敬

  • 佛教故事:通过这段故事谁还敢说精通《金刚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熟练解读《金刚经》就可以说已经开悟了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德山禅师还没到地方就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貌不惊人的老婆子,你精通《金刚经》我就用《金刚经》为难你!德山禅师也不愧是得道高僧,值得敬佩!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唐代

  • 佛教故事:古印度八王分舍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涅槃后焚化所得的舍利,应该一国独享还是应该分给别的国家,让佛陀的思想广为传播?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八位国王息兵止战,平分舍利。 释迦牟尼涅槃之后,尸体经七天焚烧,和宝棺全部化为灰烬舍利。此时,天空如雨一样,纷纷降落各种香花,演奏各种天乐,歌呗赞叹,供养佛陀的

  • 佛教故事:佛陀在涅槃前的教诲 你能做到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教诲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最需要依靠的是佛法,如果遇到具足持戒圆满、多闻深入、作善知识、身心远离、乐于禅观、衣食知足、正念成就、精进修行、圣慧明达、漏尽解脱等十种成就的比丘要乐于跟随他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自我的解脱。 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与戒律,就是你们的大师;你们的依靠。(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 佛教故事:挑水担柴跟禅修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教传入中国后渐渐中国化了,不再只是乞食供养,而是向农禅并重发展。百丈禅师设立了清规制度,带领弟子们同甘苦共患难,为佛教能在中国流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丈怀海禅师勤于耕作,垂老不辍,在佛门中传为佳话。弟子爱师父,见师父八十高龄,还天天和大家一起耕作,实在于心不忍,就劝师父休息,但师父怎么也听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