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故事:老君赐煤

道教故事:老君赐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1/15 13:20:04

中岳嵩山之阳的逍遥谷里,有一座老君庙。据史记载,庙为唐代调露元年 (679年)高宗为道士师正所建的道院,名为隆唐观。观内雕有一尊2.8米高的白玉石坐像,称老君像。这里广泛地流传着老君赐煤的传说故事。

老君,就是道教尊奉的老子。老子姓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著《道德经》(即《老子五千》),为道家经典,因此,老子被称为道家始祖。嵩山最高峰东南的金壶峰,按《拾遗记》记载,就是老子写《道德经》之处。相传他不仅在此写经,还赐给当地群众以煤为燃料,使炉火更旺,他又被尊为炉火神的祖师。当时,烧陶业已经兴起。可是烧陶器却用去大量的木材。这样,大片大片的山林被破坏。山上没有树木,风一起,飞沙走石;大雨一来,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山下田园被冲毁,人民生命财产毁于一旦。老君看到这种情况,便想到如才能使人们不大量伐树,进而保护山林,但还要保障烧陶业的发展。他想到自己的八卦炉内烧得磁炭,怎不叫他们仿效来做呢?

一天,老君派两位童子驾鹤去嵩山脚下给一位因劳累而昏睡的地方长官托梦,言说:“仙长有请先生。”长官遂起身乘鹤前往。但见四周白云飘荡,星斗闪光;又听耳旁嗖嗖风起,山川下退。长官正在心疑,不觉来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式楼前。楼额题“南天门”三个篆字。长官心想:“南天门连着天宫,天宫乃天帝神仙居住之地,我怎么到此了呢?”又想:“凡人到此,也许有缘;既然来到,游游何妨?进了南天门,又见一座楼阁更为巍峨壮丽,那楼阁雕梁画栋,金瓦飞檐,脊栖龙凤,透花门窗,下铺银路,玉树列道。门旁两位武士披甲顶盔,握剑执鈸样子十分威武。进了楼阁,又见一旁炉火熊熊,两位童子摇扇鼓风,一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正手捧黑色石头炉内投去。老人见来人,亲切搭话:“长官,给你添累了。”长官说:“不,我也正想来看一看。您的炉火怎么没有烟,又烧得这么大呢?”两位童子听了,来了兴趣,抢着插话:“这是太上老君,他用的是八卦炉,烧的是太阳石!”老君笑着解释:“不错,此乃太阳神提炼的大地精华——太阳石,也叫乌金宝石,还叫磁炭。用它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木材了。”

长官忽然想起多天到各地视察民情,看到陶工大量砍伐山林的事实,总想怎样才能避免毁坏山林呢?听到老君的话,不由胸怀开朗,顿觉劳累也没有了。于是,上前求道:“太上老君,能否将这些宝物赐给少许, 以解.民用,实感大德。”老君说:“人间此石很多,有的浅露于地表,有的深埋地下,何不挖来燃用?——你可拿些样品回去。”长官接过样品,谢别,乘鹤出门。一高兴,忽然醒了。原来是个梦。

长官按照梦里老君指点,带领陶工到山涧沟壑寻找乌金宝石,拿回窑上试烧,果然炉火熊熊,热度比柴火还高,且没有烟熏,烧出的陶瓷,质坚、声脆、色泽光亮。人们都赞说: “真美呀!”以后人们就把老君赐的能燃烧的宝石称为“美”(煤)了。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玉帝怎样坐上凌霄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天界的神仙,为首的就是玉皇大帝。那么这玉帝是怎样坐上凌霄殿的呢? 传说不知多少劫以前,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净,王后名叫宝月光。国王年纪很大仍没有子嗣,心忧念:“我眼看已将年迈,没有子嗣,死了之后将社稷托付给谁呢?”思来想去,只有祈求道祖了。于是他召集国中道士在宫中普

  • 道教故事:李铁拐还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话说西周时有个叫真碭山的地方,地处穷乡僻壤,遇到灾荒年景,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因这里出外要饭的人特别多,成了闻名的“乞丐乡”。 “乞丐乡”有一个叫张拐子的人,本是一条壮汉,膀宽腰圆,巨眼如环,手脚粗壮,膂力过人;后因上山打柴,崴破了脚,故人称张拐子

  • 道教故事:天地的根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它们有生成,也有毁灭,毁灭下还可以再生成。天地也一样。对天地的根由,道书上是这样写的:天地有生成也有毁坏。成坏一次,称做一劫。一劫结束,那天地都合在一起,整个世界是片混沌。要待下一劫开始,天地和日月列星才重新出现。劫要经历多长时间,只有神仙知道,因为像元始天尊等等大罗神

  • 道教故事: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 “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 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

  • 道教故事:天师井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四川陵州地方有口盐井,人都称为“天师井”,这井名是什么来历呢?传说,东汉时天师张道陵经过一山,忽然有十二个玉女来迎接,都说愿意做妻妾服侍天师。天师一看,知道她们是地下的阴神,须设法降伏,不然会在上危害民众,于是就对她们说:“你们有什么宝物都献上来,我将视你们情意厚薄挑选为妻。”十二玉女都献上一副玉

  • 道教故事:铁柱镇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江西地方多洪水,人们说,这是蛟精在作怪,所以期望有道行的人出来降伏蛟精。晋代有位道士许逊,是斩蛟的名家,江西南昌,有座铁柱宫,里边祀的就是许逊,而宫外有一根大铁柱,传说就是当年许逊专为镇蛟设立的 许逊,因为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人称许旌阳;得道后封为;真君,故习称许真君。民间传说,他是玉皇大帝身

  • 道教故事:青城山人鬼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东汉末,有个张道陵,修行多年,斩妖捉怪,为民除害,立下功劳。太上老君嘉许他道心坚定,遂传给他正一盟威秘录、雌雄宝剑一对、印章一枚,并对他说:“近来蜀中(四川)有六大鬼神,残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一,使得人鬼有别,昼夜各分,以降福生灵。这样你功德无量,可以名登仙籍了。”张道陵连忙口称受命,率领门人王长

  • 道教故事:聂师道的仙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唐朝道士聂师道,字通微,是新安歙县(今属安徽)人。十三岁便入道门,十五岁授了符篆。后来出游各处寻仙访道。某年春天云游到南岳衡山,暂借住招仙观,从观中出发进入洞灵源。当时止值春天,师道曾听人说,早成仙的蔡真人以往隐居在离此不远的地方。那儿长着许多奇花异树,樵夫们常常见到蔡真人仍在那儿。师道为此十分高兴

  • 道教故事:金盖山护法仙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湖州金盖山,为全真龙门派在江南的重要据点。传说此山的护法仙子是位女仙,名叫胡刚刚。 胡是松江府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原名满月,是杨鹤家的义女。幼年遇异人传授丹诀,九岁时功夫已极有灵。十二岁时出阳神,身体入定端坐,家人误以为她死去,所以将尸身下葬了。阳神目来不见原身,常常夜间显形,以后白天也常现

  • 道教故事:金怀怀的异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金怀怀,又传说姓王,名清楚,明代云南阿口迷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八月十五日。三岁丧父,九岁时母亲又逝世,清楚跟姐姐过活。长大后勇力过人,阿口迷州发生民变,他挟着姐姐挥刀从乱军中冲出,投奔官府。官赞许他的勇敢,让他担任先锋,一交战便歼灭乱军的首领,捉住敌方主帅阿虎香,阿口迷州才得安宁。回家路上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