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43 更新时间:2024/2/14 23:53:44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由来“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

  • 苏格兰男人为什么穿裙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格裙的吹笛人、穿格裙的酒吧招待、穿格裙的军人、穿格裙的居家男人……对苏格兰而言,就象格裙和风笛不能分开一样,没有了穿格裙的男人的苏格兰也就变了味道。 苏格兰方格呢短裙,英文Kit,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关于短裙的起源,英格兰人和

  •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如何打造财富帝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商帮历史悠久。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在这里,我

  • 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十大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

  • 中国古代的吃肉史---以牛羊肉为高大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汉人都是以牛羊肉为高大上的肉类,吃牛吃羊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这种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肉菜市场的物价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l

  • 西方情人节的历史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情人节是一个充满著浪漫色彩的全球性节日。相爱的男女会在此节日之际互赠鲜花,糖果,各种精美的礼物以此更增进彼此的感情。

  • 蒙古族真的信仰狼图腾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电影《狼图腾》正在热映之际,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则微博声明再度引发了关于狼是否是蒙古族图腾的讨论。昨日,他仍在网上与反对意见展开鏖战。蒙古族真的信仰狼图腾吗?实际上,这种争论在小说出版后已经在业界发酵许久。郭雪波在声明中也点出,有关“狼图腾”之争涉及商业利益,已经不是单纯

  • 墨家为什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

  •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孝感动天---舜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

  • 我们民族为什么叫“汉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汉族来源的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到20世纪末人口已达12亿左右,是中国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汉代,华夏族与周围的少数民族融合成新民族,从此,这个民族没再有大的演变只是吞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