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44 更新时间:2024/1/18 10:19:03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一是能写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被誉为豪放派的鼻祖;二是能打仗,“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是武将之中写诗最好的,也是诗人之中最能打仗的,是个“跨界”的双料冠军,以至清代文学评论家陈世焜惊呼:“真词坛飞将军也!”其实除了这些,辛弃疾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还没有走马上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钱来就像用泥沙,杀起人来就像割草。由此,辛弃疾有了酷吏的名声,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辛弃疾给人留下冷酷的印象并不奇怪,他年轻的时候,在北方义军中曾单人独骑杀了偷盗义军大印的和尚义端。后来,又有过率领五十骑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敢于出手杀人的狠角色。但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事实上,辛弃疾对普通老百姓宽厚,对下属官吏严酷。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在给宋孝宗的报告《论盗贼札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臣以谓,不去为盗,将安之呼,正谓是耳。”意思是说,这些种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级的官员用过度的征收赋税来害他们;县一级的官员呢,用征购各种名目的物资来害他们;底下的办事人员用各种名义索、拿、卡、要来害他们;地主豪强用兼并田产来害他们;而盗贼又用抢劫和掠夺来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当盗贼又能往哪里去呢?

辛弃疾认识到真正该严格管理的是各级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这成了他的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据《真西山集》记载,辛弃疾“历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唯恐奉教条,不逮得遣”。就是说,他对底下的官吏非常威严,动不动就对手下进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员都吓得心惊胆战,生怕遵守教条不到位而被谴责。

相反,他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关心。楼钥所着的《攻愧集》中说,“比居外台,谳议从厚,闽人户知之”。意思是辛弃疾在做福建提点刑狱时,给犯人判罪遵从的是宽厚的原则。这件事,福建人家家户户都知道。有一次,他派一个叫傅大声的官员到下辖的一个县里,去复审牢狱中的囚徒。傅大声到了那个县之后,经过仔细的审核,释放了五十多个人,只留下十多人。这么多的案子被翻案,让那个县令脸上火辣辣的,于是拒绝招待傅大声,连饭也不管了。辛弃疾听说后,亲自对这些案件进行审核,最后全部依照了傅大声的处理意见。

辛弃疾所以被人污以酷吏的名声,主要还是他不肯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辛弃疾自己都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因为“刚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意迎合别人,为了求得事业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节,更加不理会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于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风气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这一切放在今天,却格外让我们肃然起敬。

公元1203年,在家赋闲9年,已经年届64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了朝廷任命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通知,这让他大感意外。欣喜之余,他挥毫写了一首《六州歌头》,其中写道:“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正是这首诗,使辛弃疾留下了拍马屁的嫌疑。

诗是写给韩侂胄的。前三句“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歌颂的是韩侂胄的曾祖父、北宋名臣韩琦,他曾扶助英宗、神宗两任皇帝登上皇位,立下了不朽功勋。后三句“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则直接称赞韩侂胄,说他谈笑之间,就整顿乾坤,把天下大事处理好了。韩侂胄何许人也,值得辛弃疾大拍马屁?

韩侂胄是南宋宁宗时期最炙手可热的权臣,此人靠与赵宋皇室之间的裙带关系发家,走的是外戚路线。宁宗的曾祖母宪圣太后是韩侂胄的姨母,这位老太后虽在幕后,却是当时的实力派人物。宁宗的皇后韩氏,是韩侂胄的侄女,“枕头风”一向很硬。有了如此强硬的后台,韩侂胄想不牛气都难。在政治上韩侂胄最大的手笔,就是整倒了一批以宰相赵汝愚为代表的理学人物,极大地打击和削弱了自己的政治敌对势力。

辛弃疾之流本是韩侂胄重点打击的对象,为什么又突然得到起用,并授予如此重要的职位呢?原来此时韩侂胄的靠山宪圣太后和皇后韩氏先后死去,后台倒了,韩侂胄虽然依然大权在握,但他心里开始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有人劝他别把理学人物打得太狠,做得太绝,他们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势力根深蒂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东山再起呢?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韩侂胄放松了对于理学的禁令,并起用了像辛弃疾这样一批和理学关系比较深的人,本意是收买人心,改善一下群众基础。

照理说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即使官位不低,辛弃疾也断不至于到要屈膝拍权贵马屁的程度,因为以他的性格,从来未曾把荣华富贵当回事。公元1193年,他在杭州城里当太府少卿,这个官位是从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待遇,他都想辞官不干了,急得他儿子直做他的工作,说您老就是要退,也得先给家里买点房产、田地,以维持日后的生计吧,我们可都指着您吃饭呢。辛弃疾一听就生气了,专门写了首词《最高楼》教育儿子:“吾哀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

对辛弃疾而言,虽然不把荣华富贵放在眼里,但他有一个欲望始终没有实现,那就是年轻时就立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这是他一辈子都在不懈追求的人生理想,现在他已经六十多岁,烈士暮年,时日无多,他多么想再获得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啊,故而向贵戚有所祈求,向权势有所期待。

其实欲望没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再正当、再光明的目的,也是一种私心。在欲望面前,谁都难免低下高贵的头颅,堪称英雄的辛弃疾也不例外。只不过,知道了他拍马屁的动机和背景,虽然诗写得有些肉麻,但其情可谅,其志可叹,依然使我们不失一份尊敬。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久卧病床的辛弃疾忽然睁开了眼睛,大喊了几声:“杀贼!杀贼!杀贼啊!”之后,便在悲愤中溘然长逝了。他一生都以戎马疆场、杀敌报国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可残酷的现实最终留给他的却只是遗憾。不过,辛弃疾留给我们的,却是高山仰止的背影,千百年来让我们仰慕不已。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解密:花和尚鲁智深为何没在大相国寺挂单设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鲁智深是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当的和尚,为他主持剃度、赐法号、摩顶受戒的是天下高僧智真长老。有关内容,都是由书记僧书写记录,然后将这个文本交由鲁智深自己保管,这个文本就叫做“度牒”,也就是和尚的“单”。度牒这东西类似于现在的工作证,说明这个和尚出身何处,属于哪所寺院。它不像现在的身份证人人都有,这玩

  • 明朝胡宗宪野史:用五十袋米毒死三千倭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说起抗倭英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位比他更厉害,此人就是胡宗宪。胡宗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在明朝一帮子官二代、富二代

  •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 古代女病人为保护隐私拒绝男医生 那病怎么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代社会中,男女两性之间特别讲究“男女有别和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这种封建礼教的禁锢,使得古时候无数妇女,因为不愿意在男医生面前大方就诊而过早丧命。 据元代的元明善在《节妇》中记载:有一位寡妇马氏不幸患上了乳房生疮溃烂的病症,虽然此病带给她无尽的痛苦,但是,她始终都不肯找男医生为她治疗(古代

  • 为何纪晓岚完全不是和珅的对手?历史上谁敢跟和珅死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纪晓岚相信每一个人都非常的熟悉了,他伴随了了很多人的童年。但是很多人说纪晓岚不可能智斗和珅,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这疑惑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儿吧! 在民间更多流传的是纪晓岚如何智斗贪官的故事,显示其才智、正气,而历史上、学者的记载上则更多是纪晓岚在学问、德行上如何出色,堪称一代文宗。

  • 鲁迅祖父与科场舞弊案 :鲁迅绍兴故居游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江南古城看绍兴”。鲁迅故里的位于绍兴市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等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再次品读原汁原味的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第一个看到

  • 清朝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废后?竟是因为皇后太败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在顺治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了朝野,那就是著名的“顺治废后”事件。 顺治帝的婚姻,是从他亲政后开始的。他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也是顺治帝的亲表妹。按说,这样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顺治帝怎么会不满意呢? 经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顺治帝的这个皇后有很多致命的弱点

  • 太监去势过程:中国古代残酷的太监阉割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短短的时间内,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重新买了一批

  • 揭秘外籍太监朴不花 外籍太监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 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 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

  • 曹操父子不仅制约了汉献帝 三者还有着乱伦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汉献帝是东汉的皇帝,虽是皇帝,却一直是个傀儡皇帝。早先是被董卓和李傕郭汜制约。最后落于曹操父子之手。被胁迫长达四十年之久。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不仅只是君臣关系和仇敌关系,其实还有着翁婿关系。曹操与汉献帝是翁婿,汉献帝与曹丕也是翁婿。 曹操本来没有篡权的野心,只想着被封侯。可随着地位不断提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