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于谦巧破盗印案

于谦巧破盗印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3/12/24 20:45:27

明朝景泰年间,朝内发生了一件奇事。兵部机密屡屡失窃,可又查不出原因。明景宗朱祁钰一怒,罢免了兵部尚书,选用德高望重的于谦出任新尚书,并命他限期抓住小偷。

于谦接了圣旨,笑呵呵地到尚书衙门上任了。尚书衙门的官吏们见新官上任,都拭目以待。谁知于谦整天像没事人一样,还公然对大家说:“偌大的尚书衙门,丢那么点东西,必大惊小怪?”说完就回到办公室喝茶去了。公干之余,他还时不时地弄几个小菜,热上一壶酒,找几个同事小饮几盅。

一个下雪天,于谦感到实在无事可做,就让跟班的去买了几个小菜,又整了一壶小酒,然后烧红炭火,把同事们都请来喝酒。其中一个下属想起捉拿小偷的事情,借着喝酒,就顺便询问,话还没说完,就被于谦挡住了,说:“今天只喝酒,不谈让人扫兴的事。再说了,最近不是不见小偷活动了吗?”大家白了一眼那个不识相的同事,打着哈哈道:“尚书大人德高望重,一定是小偷听了大人的威名,早已逃之夭夭了。”于谦听了这话,高兴地捋着胡须大笑。

没说几句话,就听跟班的说看护尚书大印的官吏美求见。李美踉踉跄跄地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于谦面前,说刚才自己去了趟厕所,回来时发现尚书大印不见了!

所有喝酒的官员都“啊”了一声,有胆小的甚至两手一颤,酒杯落地,摔得粉碎。要知道尚书大印丢失,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房内一时静悄悄的,大家都望着于谦。于谦问李美丢失大印的事可有旁人知晓,李美说大印丢失后,自己就急忙来报信了,生怕声张出去被皇帝知晓,还没敢告诉别人。于谦听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没说出去就好,没说出去就好。”趁皇帝不知道,赶快找吧。于是大家酒也不喝了,都站起来准备分头去找。谁知于谦照旧乐呵呵地拦住大家,说是无论如何要让大家尽兴。大家无奈,只得坐了下来。可是李美却怎么也没心情喝酒。于谦把他按在椅子上道:“继续喝酒,不要惊慌,像原先一样。本尚书保证,一个时辰左右,大印会回到原位。”

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看于谦如此笃定,想必他已有捉贼良方,也就镇静下来,继续喝酒,谈论诗词。一个时辰后,李美站起来要去看相印,于谦笑笑放他走了。其他人也想走,于谦拦住他们说:“各位大人少安毋躁,李美马上就来了。”果然,还没等大家坐好,李美就急匆匆地跑来了,满脸喜色地说大印回到了印盒中。大家一听,又是“啊”的一声,都敬佩地望着于谦,然后连连请教于谦如何断定大印一定会放回原处。

于谦捋了一下胡须说,大印在办公室内无故消失,防卫如此森严,一定不是贼偷去了。可既然不是贼,会是谁呢?于谦分析,一定是尚书衙门里的小吏,这个小吏拿走尚书大印,一定是去干违法的事。他既然干违法的事,就肯定不想让人知道,如果我们把大印丢失的消息声张出去,组织人大力寻找,闹得满城风雨,那家伙一害怕,就会销毁大印。所以我让大家在这儿喝酒,假装淡定,偷印的家伙以为我们没有发现丢印的事,他就心安了,用完后自然会把大印还回来。

说完后于谦问大家是否想知道盗印的是谁,大家纷纷点头。于谦一声吩咐,不一会儿,士兵们押进来一人,是一个叫张胜的书吏。原来,于谦听到尚书大印丢失后,一边留下大家继续喝酒,一边暗暗吩咐跟班躲在一旁盯着,果然瞧见一人悄悄跑来,看左右无人,把大印放回印盒,又转身跑了。抓住张胜后,于谦命令士兵在他的衣内和办公室内搜寻,果然搜出一份公,打开一看,竟然是朝廷近期派兵防备瓦剌进攻的计划。

人证物证俱全,张胜只好招认。原来,瓦剌军在进攻北京失败后,想摸清朝廷兵力部署,好再次发动进攻,于是派人收买张胜,让他打探朝廷机密。张胜得到银两后喜出望外,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盗取机密。这次所送机密特别重大,张胜怕沿途受到盘查,所以就弄成公文形式,再盖上尚书大印,装进信封中,以为如此可以瞒天过海,不料却被于谦轻而易举地识破了。

这时大家才知道,于谦表面松弛,是为了让小偷放松警惕。请大家喝酒,更是为了给小偷创造一个偷东西的机会。抓住内奸不久,于谦把张胜盗印的事派使者告诉瓦剌首领,彻底打消了瓦剌出兵明廷的妄想。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对联对出的洞房悲剧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明朝嘉靖年间,江苏省阜宁县北陈庄有个姓陈的老秀才,由于屡屡考举不中,仕途阻塞,加上不善耕种,日子过得十分贫穷,三十五岁才娶妻成家。然而,屋漏偏逢连天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妻子进门不久就患上心脏病,在给他生个女儿后不到半年就不治身亡。老秀才悲痛之余,日做爹夜做娘,含辛茹苦抚养女儿。他给女儿取名福儿,希望

  • 岳飞弹琴感刺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黄龙府。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商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他要把

  • 唐寅坐画戏店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野史秘闻

    明朝的大书画家唐寅唐伯虎,风流倜傥,一生爱游山玩水。这一天,他游到了黄山,看到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美不胜收,处处皆画,就动了画黄山的念头,于是决定好好看看这黄山。他就在山脚下找了一家客店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月有余。这一个多月他也把雄伟美丽的黄山看了个透,脑海里的黄山图也已经成型,可以说,成竹

  • 石秀巧戏昏知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野史秘闻

    拼命三郎石秀,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义军头领之一,他多谋善断,十分有心计。一天在山上巡营,听义卒们议论汶上来了个昏知县,姓钱,名财,外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钱是爹"。他胸无半点文墨,花五千两白银,在高俅处买了个汶上七品知县。钱知县上任以来,断案只认钱,谁送的钱多,谁的官司就赢,是个喝民血的东西! 一

  •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野史秘闻

    听琴一家,从紫禁城来到江南,江南的天气就没有晴朗过。 父亲离开紫禁城以后,精神就开始惶恐,母亲也常常垂泪。父亲在前朝做官,两袖清风,听琴不知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才让他们一家走上漂泊的道路,听琴只想在逃离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也算尽一点女儿的孝心。 灰色的云雾,笼罩着西湖岸边的城市,给

  • 华佗巧治贪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但好景不长,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满,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在床上更难受。 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并声称只要华佗能把他的病治好,不管花多少银

  • 杜甫智斗刁县令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

  • 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看到一份民众千人联名上告江南各省官员层层受贿、贪赃、诬陷好人的腐败问题诉状,请求皇上派员视察江南,惩治腐败。案情举出江南部分县、府官员,勾结地痞官僚子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贪污受贿,包庇坏人,诬陷好人,制造冤假错案的惊心动魄罪行。康熙皇帝看后十分震惊,决心在全国掀起整治腐败运

  • 县令笪继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明万历年间,笪继良新任铅山知县,正碰到连年灾荒。这对他而言无异于一次重大的考验。 笪继良带着公差,来到城郊体察民情,经过细心调查,了解到因为灾荒缺粮少食,穷到卖儿鬻女情况几乎在全县各乡村都存在。他连忙回县衙草拟和颁布政令,集全县之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并立下“白菜碑”于县衙大门口,上书:“为

  • 名士蒋士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士铨对句安鬼魂 相传永平城北风波岭来了三个秀才,他们在坡路边风波亭高谈阔论,吟诗作对。这时一位打鱼草的农人恰巧经过,以为他们在讲故事,便好奇地放下鱼草担子,走进亭子去听。秀才们都觉得农人搅了他们的雅兴,要赶农人离开。 农人自知走错地,但看不惯秀才们的傲气,便说:“原来你们在吟诗作对,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