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神医华佗的故事:发明麻沸散

神医华佗的故事:发明麻沸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08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4:28

中国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17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推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麻沸散"的发明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民间小故事:驼背老老和香蕉崽崽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看一些民间故事,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有趣的驼背老老和香蕉崽崽的民间故事! 驼背老老在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溪边种了几十株芭蕉树,树上结满了大串大串的香蕉。他弓着背,每天挑着香蕉上集市去卖,因此,日子过得挺富。 驼背老老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没有妻子儿女

  • 梁祝化蝶真相:竟然是祝英台害死了梁山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秘闻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一首化蝶曲,千古梁祝恋。在中国,谈到坚贞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合墓而葬与蹁跹化蝶,

  • 中国民间故事:陈德行刺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秘闻

    陈德,祖籍河南泰县,本为清朝内务府厨师,失业后生活无着落,便于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1803年4月11日)在神武门刺杀嘉庆帝,未遂被捕,四天后被凌迟处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德行刺案的民间故事。 陈德行刺案的民间故事: 清嘉庆八年发生了震动紫禁城的"陈德行刺案"。陈德,镶黄旗人,家奴出身,曾

  • 北京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与康熙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

  • 历史故事:古人云:万恶淫为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野史秘闻

    这是清朝末年一位科举状元的真实故事,他不讲没人知道,但为了自己吃一堑让别人长一智,他还是说了出来。看了让人忍俊不已的同时,也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各种罪恶之中以放纵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 古代的人都相信,一个人纵然有很好的学问,命中注定

  • 三兄弟分牛,19头牛的1/2、1/4、1/5不杀牛怎么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一位印度老人在临死前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一生清贫,现在要离开你们了,这19头牛是我留给你们的惟一财产。 老大应拿财产的1/2,老二拿1/4,老三应得1/5。”说完,老人就去世了。 三个儿子将父亲安葬后,便来分遗产。19头牛的1/2、1/4、1/5都不是整数,按照印度

  • 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及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野史秘闻

    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同时,这句话也指平时邻里之间交往比远亲更多一些,使得邻里之间有了一种甚于远亲的感情。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常用语,表示邻里之间关系亲厚。 这句话的英文Better is a neighbor,也有“最好不过是邻

  • 民间小故事:苏东坡在凤翔做官时的奇遇:挖宝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以下就说一个苏东坡在凤翔

  • 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

  • 高句丽国始祖高朱蒙:高句丽国王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野史秘闻

    高朱蒙,即高句丽国始祖朱蒙,姓高,名朱蒙。出自夫余国,两千两百年前,夫余国王子朱蒙历尽艰险,来到今辽宁桓仁地区,建立了中国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国,朱蒙成为高句丽第一代国王,被高句丽奉为始祖,桓仁则成为高句丽900年基业的肇兴之地。说起高朱蒙,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国东北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