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刀会起义的影响: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小刀会起义的影响: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6 8:01:33

过去的史书章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来定义评价小刀会起义,认为它是严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从小刀会起义当时的一些史料出发,就会发现,这场起义不仅没能留下什么积极的东西,甚至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小刀会起义,先前史书文章往往从阶级斗争的立场出发,都肯定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斗争,认为它“不仅在经济上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而且在政治上也否定了外国侵略者的在华特权”。(注:《小刀会起义文献》,《汇编》第24页。)然而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评判不光是要看它发布的文告,领导者的言论,更重要的是看它在当时乃至后来所产生的影响和社会后果。

在小刀会起义期间,根据《清实录》记载,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均发生过类似小刀会那样戕官、夺取县城的农民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局限于某一个县城,影响也不大。小刀会起义就不同了,论其规模虽然同厦门、潮阳、漳州等地发生的三合会起义差不多,但其对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社会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和重大影响则要远远超过这些起义。

小刀会起义导致中国海关权力的丧失。在小刀会起义前,关税协定,值百抽五的税率虽不合理,但海关的管理权仍掌握在中国手里。小刀会起义期间,江海关遭抢被毁。江海关的税收是清军江南大营军饷的主要来源,它的被毁,无疑是对清政府的一个重大打击。但海关的存否事关税收,1853年9月9日英、美等国领事以“海关行政既陷于停顿,我们就没有遵守海关规章或缴纳关税的义务”为借口,自行颁布《船舶结关临时规则六条》,拒绝中国纳税,而由领事馆代为征收。次年6月29日,英、美、法三国领事又强迫上海道吴健彰签订《海关征税规则》9条,规定由三国领事指派威妥玛、卡尔、史密斯三人为税务司,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江海关管理权就此落入英、美、法之手。这一制度后来又被推广到其他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后,清政府正式委任英人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至此中国的海关完全操纵在西方列强手中。

小刀会起义造成中国在租界的行政权、司法权的丧失。小刀会起义打破了上海市民的平静生活。起义期间,由于敌我双方交战,大批民房被毁,殷实商户遭抢,或被勒索摊派,吴健彰所统广勇“大肆焚掠,由小南门至大小东门,纵火延烧,通一宵达旦,百年富庶繁华,席卷殆尽”。(注:姚际唐:《避氛后集》,《汇编》第1037页。)为了躲避战火,绅民纷纷逃入租界,一时租界内人满为患。英、美、法殖民侵略者本来就处心积虑地想扩大租界,认为小刀会起义是难得的好机会,一位西方商人幸灾乐祸地说:是小刀会起义“帮助”租界“繁荣”起来。(注:《北华捷报》第199期。)英、美、法三国领事遂以“上海地方行政已经解体,无丝毫力量可言”,借口为了保护租界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为了维持租界的“殖民秩序”,要求扩大租界的权力。1854年7月5日,清政府承认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允许外国在租界内拥有行政管理权、警察和司法权。“凡中国人被控以事涉英、美人民的犯罪案件,都由各该关系国领事自行处理,凡事关整个社会的警察案件,则由该两国领事共同分担”。(注:《北华捷报》第197期。)此后英美租界和法租界先后设立了类似政府机构的工部局和公董局,造成上海地方政府在租界内的部分权力丧失。

小刀会起义还造成“上海地方商业陷于停顿”,(注:高龙倍勒:《江南传教史》,《汇编》第941页。)中外贸易下降。商业的停顿和贸易下降,受影响的不仅是西方列强,同时也对中国对外进出口带来巨大的损失。小刀会起义期间(当然也与太平天国起义有关),上海的进口贸易完全解体。“通往镇江以上整个扬子江流域的路径,和通往大半个浙江的路径,都已杜绝,上海进口货在那里的消费市场已被封闭了。甚至在上海附近的那些比较还没有受骚扰的地区,也由于人心惶惶,大大地限制了货物的购买”。起义使上海及四周邻县的丝、茶出口受阻,造成丝、茶大量积压和滞销。由于进出口货受阻,列强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贸易形势,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以致造成鸦片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注: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上海书店,第514页。)

小刀会起义距今已有150年,重新审视这场起义,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并没有给上海近代社会发展留下什么积极的东西。起义虽然曾对近代上海以至近代中国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和严重社会后果,不过所庆幸的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奋斗努力,列强利用小刀会起义趁机夺取的中国海关权和扩建立的租界,早已被中国人民收回了。如今的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刘裕灭后秦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刘裕率东晋军攻克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战争。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派水军溯渭水西进,配合主力,水陆夹击,终获胜利。 417年,后秦灭亡,后秦皇帝姚泓被刘裕所俘虏,后被

  • 晋灭谯蜀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战争背景 谯蜀因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兵变,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并杀害晋益州刺史毛璩而建立。其时东晋正在平定桓玄余众,直至义熙

  • 刘裕灭南燕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

  • 刘裕击桓玄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击桓玄之战,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朝政的桓玄的作战。桓玄是晋大司马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后为义兴太守。玄嫌官小位卑,遂弃官归荆楚。不久,夺取荆、江二州,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便不断要挟朝廷,先为楚王,进而篡夺晋帝位自立,国号楚,改元永始。刘裕最初仕于晋,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 蒙古帝国大汗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

  • 白江口之战: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

  •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战略的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征刚开始,共产党在“左”倾路线的指导下屡屡受挫,湘军战役损失惨重之后,党内开始意识到应该转变长征战略,所以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战略变化的转折点。那么,湘军战役具体是如何影响红军长征战略的转变的呢? 长征的历史是一部我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在“左”倾肆虐统治之下,毛泽东何以能从长达三年之久的倍

  • 腊子口战役的故事:林彪、聂荣臻提议 毛泽东拍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腊子口是极为凶险的隘口,中央领导来到这里的时候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打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不打却无路可走,所以当林彪和聂荣臻提出打的建议的时候,毛泽东才会拍板决定打这一仗。好在最终红军还是胜利了,并顺利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10号深夜,红军内部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两支红军在

  • 解读昆仑关战役:抗战史上的血与泪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余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

  •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战役: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城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古北口战役。古北口战役历时75天,击毙敌人7000多人以上,当然中方军队也遭遇了重创,伤亡1.6万余人。另外,这场战斗一直影响着整场长城抗战的战局发展。那么,古北口战役的具体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古北口有“京师锁钥”之称,借燕山险峻作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