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鸟依人”最早用于形容男人间关系

“小鸟依人”最早用于形容男人间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0 更新时间:2024/1/8 17:57:47

“小鸟依人”一般形容在男女关系中女生处于娇小妩媚的一方,女生就像鸟儿依偎着大树一样依偎着男生。所以小鸟依人是充满浪漫温馨的画面,然而这个词最早的运用,竟然是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相处的情形。 这是语出《旧唐书·卷六十五·长孙无忌传》中的一句话:“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李世民说的是褚遂良学问好,性情坚毅刚直,为人忠诚,因此他跟皇帝我本人非常亲近,两人之间相互依靠犹如飞鸟依人一样,我对他相当怜爱。

相对于现代人的用词来说,《旧唐书》的用词口味可以说相当重了,当然所表达的意思肯定不是我们现代人脑洞里面出现的基情四射的场景。李世民用这段话只是表达自己与褚遂良之间君臣之情比较好。

褚遂良确实与李世民的关系不一般,早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朝刚刚建立之初,褚遂良就成了李世民的幕僚。虽然“玄武门之变”褚遂良并未参与,但是在其后关于这场政变应该如何记录进史书,负责记录皇帝起居录的褚遂良与李世民之间发生过一次“良性互动”,褚遂良同意打破旧制,同意李世民可以观看并修改自己的起居录,从而篡改了大唐的早期历史记录,为李世民建立了一个“千古一帝”的完美形象。

在这件事上,褚遂良为李世民提供的帮助让他铭记于心,因此他也对褚遂良格外亲近。比如,从《旧唐书》上可以看出,基本上褚遂良提出的意见,李世民都予以接纳。只有远征高丽的事情,李世民没有听从其意见。可以说明,李世民对褚遂良还是非常信任的,基本上言听计从。

至于李世民为何要当着长孙无忌的面评价褚遂良,那是因为当时的李唐王朝正在闹太子危机。李渊当初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才引起了一场流血风波,如今李世民也为太子的事情发愁。

原本他就对太子李承乾不满,后来太子李承乾发现老爹有意传位魏王李泰,遂密谋逼宫,案发后被废。接着魏王李泰装模作样跟老爹保证,自己当皇帝后,一旦驾崩,一定传位给弟弟李治。这话被褚遂良知道了,当着皇帝的面直接说李泰虚伪。后来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共同确定了李治的继承人的位置。

这件事之后后来又发生了一次风波,李世民险些又改变心意要换李治,幸亏长孙无忌苦苦劝止。两次皇太子风波之后,李世民意识到,也只有这些朝廷的老臣重臣,才敢在这种皇家最敏感的事情上面直言不讳,忠心耿耿由此可见一斑。李世民一时感慨,在长孙无忌面前挨个点评了一下他手下的这些功臣们,这与他建立凌烟阁的目的如出一辙。

当然,自从知道“小鸟依人”最早是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的相互依靠之后,我就不大爱用这个成语了。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拜倒在石榴裙下“说法从何而来 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如今我们要说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迷倒的话会用“拜倒在石榴裙子”来形容当下的状态,也常用在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情况。不过,却鲜有人知道,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有关。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附近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

  • “绿帽子”原是文人雅士之爱,为何最后却成为男人的忌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绿帽子”一词是指拥有对象的女子背着自己的对象和其他异性有亲密关系,那么原对象就是被戴了绿帽子,绿帽子一词如今使用相当广泛,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为何不叫“红帽子”、“黄帽子”,而是“绿帽子”呢? 纵观中国历史,"绿帽子"一词可谓渊远流长.时至今日,人们还时常津津乐道.大街小巷人们饭饱茶后闲着无聊时,一些

  •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上元佳节。

  • “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

  • 月下老人的传说怎么来的 ,月老真的能牵线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神仙的家族中,月老是专管人间婚姻,只要月老的红绳一签,两人就会成为夫妻,所以民间多有给他塑像、立庙,以求佑护的。 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

  • "点心"一词由来已久, 最早所指范围与现在不尽相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所说的点心,常指除去正餐外的一些零食糕点之类的,这个词由来已久,且所包含的含义与现在不尽相同,关于“点心”一词,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其实,“点心”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所指的范围比现在要广泛得多。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按,唐郑为江淮留

  • “桃花运”一词怎么来的 ,为何形容异性缘好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常用“桃花运”来形容人异性缘很好,受到的喜欢或爱慕。不过我们也常听到“命犯桃花”之类的说法,意指在男女情事上遇到麻烦或因男女之事而惹来的麻烦,却又不是什么好事了。那么,“桃花运”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桃花运”一词最初源于《诗经》,在《国风·桃夭篇》中原文是这样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

  • “眼中钉”一词出现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眼中钉”被用来形容最为痛恨、厌恶的人,希望能够除掉他让自己内心得到平复,而这个词语也是有其历史典故的,作为固定词语用流传至今是宋元之后的事,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常用词之一,常被用来和“肉中刺”一起并用。 “眼中钉”一词最迟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史籍记载,五代时期的后唐人赵在礼在任宋州(今河南商丘)

  • 古代女子裹脚之风从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考古学的发掘证明,一千年前的女尸脚骨并非弯曲的,依旧是天足。于是这个漫无边际的考证宣告失败。那么,这裹脚的历史究竟从哪里算起呢? 史学家依据现有的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如果这假说不被某个突然出土的时代更加久远的小脚女人的尸体驳诘的话,则会成为公认的事实。这事实的残酷之处在于:我们不得不对那个毫无政绩的

  • 压岁钱始于宋代, 宋朝压岁钱按年龄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给压岁钱是我国春节习俗的一部分,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得到压岁钱的晚辈、长辈就能度过平平安安的新一年。那么压岁钱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压岁钱始于宋代 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庆贺,热闹非凡。据史籍《桯史》中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