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儒家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功不可没

儒家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功不可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1/24 20:31:24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在当代中国,儒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仅仅是诸多学派的里的一家,并没有坐到独大的地位,那么儒家是怎么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哪?董仲舒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董仲舒是汉朝的一个儒生,他年轻的时候就苦心钻研《公羊春秋》,到了汉景帝时候,因为学问渊博当上了博士。董仲舒这个人研究学问不藏私,他跟祖师爷孔子一样,招收了很多学生,给他们授道解惑。只是有一点比较独特,就是上课的时候他是在帷幕里面的,很多学生都没见过师父的模样。

等汉武帝继位以后,下令天下推举有才学的人进京,董大儒理所当然的就在推举人选之中。为了看看这些人的本事,汉武帝就问他们:听说上古的五帝和夏商周的开国君主们,他们都制定了制度来约束子民的行为,创造音乐来统一百姓的思想情操,所以天下不用怎么治理就能安定顺延下去,他们的后世子孙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接管天下的。

可我不懂的是,制度还是那个制度,音乐也还是那个音乐,为什么他们的国家就越来越不行了,国家那么一天天的衰败下去,直到新的政权接替上台,这种颓势才被止住扭转过来。这究竟是之前的制度和音乐的传承有问题,还是老天就希望看到新旧政权的交替,那么这些新政权取代旧政权的依据又是什么?我是很想让国家富裕,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到底我该怎么做才能得到老天的眷顾,如愿以偿?你们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希望能把你们的见解告诉我,大家不要顾虑,想怎么说就怎么写,这个答案只有你知我知。

董仲舒的对答是这样的:陛下所问的这些问题,我也没办法具体回答,我就讲一些我知道的吧。根据《春秋》里记载的事迹来看,老天和人是有互动的。如果国家发生道德败坏的事情,天就会降下灾害来提醒它;如果大家不知道醒悟,老天就会把一些异象降临下来恐吓它;如果这还不能让大家悔改,那这个国家就会被毁灭了。所以说, 老天还是希望保全当前政权的,只要当国君的好好治理国家,不作死,国家是不会灭亡的。

说到治理国家了,音乐这个工具的作用很显著。一般的国君功成名就了,就会制作音乐来给自己歌功颂德,因为这个音乐的制作就是有针对性的,本身就带着和谐的气氛,所以很容易感染大家,让大家统一感觉统一认识,统一了对君主和国家的接纳和认可。所以就算圣明的君主去世了,他的子孙后代还是可以继续把国家治理下去,就算后来国家不行了,音乐还是可以流传下去的。

说到如何好好治理国家,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风往哪里吹,草就往哪里倒。当初舜实行德政,那百姓就仁慈长寿,纣实行暴政,人民就贪婪短命。 君主就好比陶匠,人民就好比放在模型里的泥土,最后能制作出什么样的器具,完全取决于陶匠的手艺。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答以后,觉得这个人真是见解独特一针见血,不过他没有着急表扬他,而是继续考大家:我听说舜当家作主的时候,经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也不怎么做事,可是天下却很太平;周文王当国君的时候,一天从早忙到晚,这才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这些帝王治理国家的方式很不同,难道说治理国家的方式有很多种吗,这两个人的辛苦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呐?

商朝为了治理百姓,制定了五种刑法,还有很多是伤害身体的;等到了周朝的时候周成王周康王四十多年都没用过刑法,可国家几乎也没有犯法的;到了秦朝的时候,就开始大肆使用刑法,结果犯法受刑的人又很多。这治理国家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我现在每天晚睡早起的琢磨,该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我感觉想让国家好,就该搞好农业生产,多任用有用的人。所以我就亲自下地耕田给天下人做榜样,鼓励大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重有德行的人。可我感觉这些都没有多大的效果,现在社会上坏风气依旧在,老百姓生活还是不好,人才还是得不到,我这才把你们找来,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给我一些好的建议。

对于汉武帝的这些问题,董仲舒是这样对答的:我听说当年尧掌管天下以后,没有坐在宝座上享受,他诛杀、放逐了搅乱国家的大臣,又费尽心思找来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来帮他治理天下,又经过很多年以后,这才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后来的舜也是继承了尧的方针,这才能什么都不干就让天下得到治理。可到了夏桀和商纣的时候,他们自己昏庸,又残害忠良,像姜子牙这样的能人宁可躲起来都不愿意做官,当然最后他们的国家都灭亡了。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是这样对待人才的,对于年纪大的,就给他们职位来观察他们的办事能力,对于年轻的就先教他们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在用职位和俸禄培养德行的同时,也要用刑法来禁止他们作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教化出懂得礼义廉耻的人民。

如果像秦朝那样,只是用严刑酷法来约束大家,结果大家个个都表面上老实却内心刻薄恶毒,这也是秦朝最大的败笔。所以孔子说, 用法令来要求人民,用刑法来制裁人民,人民只会苟且的希望免受责罚,而没有羞耻之心。

陛下说到希望得到人才,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人才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就会有很多的,您应该从根抓起,先培养人才,所以希望陛下能兴办太学,聘请高明的教师来培养人才,这样天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本来汉武帝在继位之前,就对儒家学说很感兴趣,经过董仲舒这个细致的梳理分析之后,他更深刻的感觉到儒家的理念对于治理国家是大大的有益,所以他就更卖力气的向天下宣扬儒家。所以说,儒家能对今天的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董仲舒功不可没。

董仲舒靠什么让汉武帝独尊儒术?

第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强调了王朝的合法性,毕竟汉朝的开国之君仅用七年时间就从一个布衣百姓变成了皇帝,那你的皇帝之位合法吗?反过来说,你从一个布衣百姓能做到皇帝,其他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因此为了加强统治,让人家承认你,君权神授是必须的。当然这个观点汉武帝是非常支持的,不然天下的人都开始反叛了,君王是遵从天的意志治理天下。

第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这话就算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个前兆了,董仲舒详细地介绍了尊儒的好处,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为汉武帝的封建统治提出了一个治国的方针。当然了,董仲舒是吸收了孔子的一些仁爱主张,施行仁政等等。

第三: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

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是单纯以尊儒为目的,它的目的是树立一种国家唯一的统治思想,用思想上的统一来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

第四: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

董仲舒提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这对于汉王朝的统治来说至关重要。可以看出,董仲舒提出的这四点,都是为汉王朝服务的,对于汉武帝想要一展抱负十分有帮助。董仲舒辞官后,讲“春秋大一统”,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凝结成书,即后世研究公羊学的必读文《春秋繁露》。可惜的是,虽然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但是却始终没有重用他。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物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之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后者如陕西省法门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

  • 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六戒、八慎体现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国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总结,这2个古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独利,八慎中有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戒独利,那只有自己获利的事,永远是不长久的。一戒:戒久利,戒众争“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婿为啥叫作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说文•马部

  • 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考试作弊自古以来都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的。在我国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采用“朱墨不符”的政策,就是在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我国“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就要来临了,从去年1

  • 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四大叛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项羽军

  • 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砒霜都用上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信很多人会纳闷:古代女人们是怎么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小编同样也好奇这个问题。她们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避孕也不用那么难堪。其实,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度,都有自己一套避孕方法,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避孕奇招。1、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用砒霜等毒性药物避孕在中国古代,青楼女子是用中药里的某些毒性药物来避孕的。比

  • 中国四大名醋排行榜,山西老陈醋被誉为天下第一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根据文献记载显示东方醋的起源是在中国,其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据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在现代社会中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也被称为是中国四大名醋。1、山西老陈醋山西老陈醋是山

  • 中国古代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犹如沙漠中的美术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石窟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我国的石窟大多都是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有着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接下来排行榜123来带你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石窟。1、莫高窟:沙漠中的美

  • 古代的“寺”和“庙”区别非常大 “寺”最早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寺庙普遍被大家认知为佛教场所,然而在古代,“寺”和“庙”的区别其实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

  •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如今我们还在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出嫁且没有过性经验的女子,也就是所谓的处女,黄花闺女代表自己重守自己的贞操,这种称谓至今依然十分流行,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