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京汴梁城破时 宋朝的80多万禁军都去哪了

东京汴梁城破时 宋朝的80多万禁军都去哪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3/12/15 6:13:16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沿用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士兵调入京师,编入禁军。宋朝建国的初期,全国军队数量也不足30万,其中禁军只有10万余人。但宋太祖不愧是职业军人出身,就依靠这么点家底,收两湖、入蜀川、复岭南、并江南,基本上统一了南部地区。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之时,宋朝军队的数量增长了一倍,人数超过了60万,其实的禁军人数接近30万,中国传统疆域最终在宋太宗手中得以统一。但在对辽的作战中,宋太宗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两次北伐宋军一败再败,部队折损15至20万。两次大败使宋人心中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再也没有收复燕云的地区的雄心了。

宋真宗时期,宋朝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因此对军队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但到了宋仁宗时期,西北方的党项族崛起,其首领李元昊公然称帝,国号大夏。在于西夏的作战中,宋军败多胜少,西北诸路军马几乎消耗殆尽;北方的大辽国和南方的附属小国交趾都在蠢蠢欲动。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宋军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历史顶峰,总兵力超过140万。这个数字是除了明朝以外军队最多的时期。

宋朝军队数量之所以会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对外战争的需要以外,维稳也是极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国内农民起义,杜绝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一旦某个地方发射灾荒,宋朝政府就会去当地征兵,并将所有的精壮编入禁军。因此虽然宋朝的军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战斗力却下降了。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宋军往往处于劣势,只能继续增加军队数量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宋朝就这样陷入了这个越弱越增、越增越弱的恶性循环。

宋朝初期的主力在河北方向对抗辽国,从宋朝建立以后的40多年里,宋军与辽军展开了反复的较量。双方势均力敌,一直处于对持状态。但在1004年檀渊之盟以后,宋朝与辽国达成了和谈,此后的宋辽两国没有发生战争,戴白之人不识兵革。和谈在给两国带了和平的同时,也是两国军队的战斗力都迅速下降。在此后的30年内,宋朝河北各路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最终成为毫不知兵的花架子。

此外军队的数量也实在是名不副实。在宋朝建立之初的军队数量都是实属,但随着政治的糜烂,宋朝军队的编制出现了名不副实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吃空额”。到了宋徽宗这个“天才皇帝”在位时期,宋朝军队的腐败已经无可附加。在西北方和西夏作战的军队状态最好,军队实数大概是编制的70%;在河北、河南、山地各地军队,这些地区部队的数量只有编制的一半;至于宋朝的江南地区更加可怜,实数只有编制的10%至20%。如当时的常德府兵员编制为3000人,但实际数量只有300人,新任知府将人数增加到了500人,就收到了朝廷的嘉奖。

1127年,金兵第二次南下,整个宋朝措手不及,再次保卫开封。也许有人以为开封城中有那么多禁军不畏惧金兵围城,但实际上开封城中的禁军数量只有3万多人,号称20万的禁军只有区区3万多人,可见宋朝的军队糜烂到何等的程度。

当然如果依靠这些兵力坚守开封的话,不足十万的金军未必能攻下开封。可以宋朝内部的君臣昏招不断,最后宋钦宗竟然选择了出城投降。开封城在没有经过多少战斗的情况下,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攻陷。这个华夏历史上最繁荣的王朝最终成为海市蜃楼。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东晋北伐的评价:东晋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伐方面的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失败了,但是依旧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东晋北伐比较有名的

  • 官渡之战结果:一个出乎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 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

  • 柘皋之战导致宋军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柘皋之战是发生在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141年,战役的发生地点是柘皋一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柘皋之战。柘皋之战南宋军队打败了金军,但是后来由于统帅张俊抢夺战役胜利的功劳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指令,造成了宋军被金军打败,战役之后金军撤走,宋军也各回驻地。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柘皋之战结

  • 后周攻南唐之战:加快了国家的统一步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 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就联合后

  •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在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领,进入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时期,

  • 对西陵之战的评价: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这个时候东吴战略家鲁肃一直倡议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曹魏的王国已经成为了司马氏的囊中之物,放眼整个中国阻碍晋国统一全国的只剩下了位于长江之南的东吴,晋国想要统一天下的心思昭然若揭,而东吴也怀揣着想要灭掉晋国一统天下的梦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西陵之战背景

  • 伊阙之战 战国历史上战场杀人最多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伊阙,位于今天洛阳龙门,号称天子门户,中原要道,对于这个地方,中国历史上每个想要攻克洛阳,进逼关中的君主都不会陌生,两千多年前,这里也爆发了一次大战,战争双方是已经势不可挡的秦国和韩,魏,东周三国联军,而这次战争还有一个可以记入史册的是,一代名将,号称“人屠”的杀神白起终于走上前台,步入自己的辉煌时

  • 兖州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对兖州之战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兖州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吕布发起的一场著名战役。相关史书都有记载关于兖州之战简介,通过兖州之战简介,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兖州之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兖州之战发生于194年,截止于195年,是曹操在兖州和吕布等人发生的交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战争结果最终以曹操获得胜利而告终。 而通过这次兖州之战,朝

  • 滏口之战:因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滏口之战是尔朱荣以少胜多的战役,滏口之战经过也因它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在滏口战争之前,尔朱荣便派出自己手下一员大将游说敌军,并成功获得了一万人的投诚。这成功的反间计谋为滏口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反间计的成功也是尔朱荣行动的信号。在滏口之战经过中,为了抢夺作战先机,尔朱荣没有将行动上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