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因嘲笑刘备不长胡子惨遭杀害的三国名将是谁?

因嘲笑刘备不长胡子惨遭杀害的三国名将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75 更新时间:2024/4/8 5:29:31

“潞涿”与“露啄”同音,意思就是嘲笑刘备光着下巴没有胡子。刘备被张裕揭了痛疮疤,当时肯定很下不了台——

与他的结拜兄弟关羽之长须美髯相映成趣的是,刘先主恰巧是下巴光光,没有胡子的。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撰文称,古代男子是必须要留胡子的。联想到当年袁绍、袁术引禁军杀入宫中,替被宦官杀了大将军何进报仇,见到宫中没胡子的就乱杀的这段故事(此并非小说家胡编乱造,《资治通鉴》等正史均有记载),可见老教授的考证不错,古人除宦官外似乎大多确实是蓄须的。刘先主如果那时就已被认作了“皇叔”,而且又不幸当时也在宫中,说不定早被二袁的乱军当作宦官砍了也未可知。胡子有可能影响到身家性命,真是乱世啊!

王力老教授还引了古乐府诗《陌上桑》为证,诗中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之句。可见当时连挑担走江湖的贩夫走卒等都是有胡子的,一路上见到美女就可“下担捋髭须”,既是审美,也权且歇脚。刘备也是织席贩褥的出身,一路贩运,见到了美女却无法像他的同行一样“下担捋髭须”,想必是极痛苦的。设想一下,他也许只有低下头,掩住了下巴,急急忙忙挑担逃走,这是没有胡子的烦恼!

刘备为何要急急地逃走,这倒不是胡乱猜测,因为按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胡子长得好是美男子的特征之一,《汉书》称高祖刘邦“美须髯”,《三国志》记载的美髯公有关羽、崔琰程昱、魏延、太史慈等人,另外,如孙权有一部紫髯,曹彰有一脸黄须,都是很叫异性动心的。你想当初刘备一个穷小子,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连胡子都没有,见了心仪的妹妹还不得自卑地赶快逃走?可见胡子问题是会对刘备的心理产生影响的。

《三国志·蜀书·周群传》记栽了一则有关刘备胡子的故事:

刘备初入蜀时,与刘璋相会于涪。张裕当时是刘璋的从事,侍从在旁。这位张裕的胡子长得特别茂盛。此时刘备已有了些地位,也就不甚以自己无须为耻了,反倒先去招惹人家,嘲笑张裕说:“我从前住在涿县,那里特多姓毛的人家,,东西南北都有,涿县的县令称之为‘诸毛绕涿居乎!’”言下之意是把张裕比作了多毛的猪。但这张裕也不是好欺侮的,当即反唇相讥:从前有个上党地区潞县的长官,迁官去做涿县令,后又去官还乡,有人要给他写信,称呼他的官衔,“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潞涿”与“露啄”同音,意思就是嘲笑刘备光着下巴没有胡子。刘备被他揭了痛疮疤,当时肯定很下不了台,但他不会脸上青一阵紫一阵如你我一般,因为他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后来,刘璋被逐,张裕就成了刘备部下。刘备就找了个借口将张裕下了大牢要杀他,连诸葛亮亲自来求情也不行。最后这张裕竟至被杀弃市——尸体还要被展览示众,可见刘备恨其入骨。这是有关胡子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考刘备一生,自始至终为一种潜意识的自卑心理所笼罩,而自卑有时却也伴着超乎寻常的自尊而出现。打出“汉景帝中山靖王之后”的牌子,自然有政治斗争的需要,但是否也显出一点政治上的不自信呢?当孔融发帖子(是请帖,不是今天在论坛发帖之意:))邀请他去发兵救陶谦的时候,他潜意识里的自卑心理又暴露无疑,竟对着送帖子来的太史慈激动不已,说:“孔北海也知道世上还有我刘备啊!”这自然是很叫侠客作风的太史慈看不起的,太史慈没有像赵云那样投在刘备麾下,恐怕也是看出了刘备内心里的小家子气。至于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情形实在有点像当年接到孔融的帖子,就在“刘皇叔”受宠若惊不能自持之际,被奸雄看破了心理,好好地将其耍了一回。

至于后来,急着要为关羽报仇,即是为掩饰自卑而表现出来的狂妄自大,((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急于要显示自己的力量。虽然综合分析伐吴也无不可,然而从心理上分析总还是自卑。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隋末土豪们如何斗富:把自己小妾蒸熟了来宴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公元前661年,卫国被翟人所灭,亡国之君卫懿公被吃掉,是为隋炀帝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首例吃人事件,卫懿公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被人吃掉的国君。隋炀帝的昏庸和淫乱在我国历史上可渭大名鼎鼎。上梁不正下梁歪,隋末富豪诸葛昂和高瓒的豪侈和凶残,丝毫不弱于他们的皇上隋炀帝。他俩争“狠”斗“恨”,千

  • 烧饼歌:明代开国谋臣刘基对时局发展的惊人预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那是在二十年前,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一天,皇帝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吃烧饼时,恰好内侍禀报,大臣刘基觐见,于是他赶紧宣召。 那么刘基何许人也?刘基,明代著名大臣,世称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据说还精通“象、数、理、占”等玄理,常能预测吉凶。在朱元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刘基曾为其积极出谋划策,立下了汗

  • 北宋时哪位大臣为避免劳民伤财竟建议火烧皇宫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范雍,北宋大臣,虽然名声远不如他的本家范仲淹,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此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说狠话。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因雷击起火被烧,朝野震骇。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时期修建的,规模宏大,共有3610间房,花费了北宋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到宋仁宗的时候,玉清昭应宫被雷火所烧,残

  • 鲁迅家族恩怨:周作人曾恶语讽刺鲁迅的爱情婚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有人说,男人的拯救,有时是要依靠女人的。鲁迅与周作人分手的最大收获,是重新选择了生活。如果不是与二弟闹翻,他或许还在旧路中徘徊着。鲁迅后来所以有了振奋精神、勇敢生活的勇气,在于他选择了生活的新的伴侣,他终于在两性的爱情中得到了人性的升华。1925年3月,鲁迅结识了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开始了通信的交往。

  • 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孟浩然为何不得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野史秘闻

    在唐朝,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基本上混得都不错,要么在中央任职,要么到地方做官,唯独一位老兄除外,谁?山水田园诗两大代表之一——孟浩然。这位孟兄年轻时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训示,主要呆在家里,侍奉双亲,兼读书作文。几十年工夫,博览群书,吟诗作赋,那是出口成章,信手拈来。40岁那年,老孟看

  • 史料曾记雍正喜好普洱:穿越剧中喝上光绪时的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许多人曾被《步步惊心》这一历史穿越剧迷得神魂颠倒。在这部电视剧的第六集中,女主角若曦嘱咐两位丫鬟:“日后要按照喜好,为皇上和各位爷奉茶。四爷喜欢太平猴魁,八爷喜欢日铸雪芽,九爷喜欢御前龙井,十爷随便……”看到这里,不得不叹服,这电视剧的确是穿越剧啊,雍正爷喝上了光绪年间才有的太平猴魁! 《步步惊

  • 奇葩皇帝高纬:将宠妃冯小怜脱光衣服供人观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秘闻

    成语玉体横陈,指美人的身体(或尊贵的身体)横卧(或横卧)着。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但是并不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中的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虽然成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提出来的,但是典故却发生在南北朝北齐的国主高纬身上。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跟你一

  • 曹雪芹身世坎坷:雍正骂曹家人是包衣下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这首不起眼的小诗,滴泪为墨、研血成字,道不尽千古文章的无尽苍凉,说不完万代文人的际遇辛酸。“文章憎命达”在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身上得到同样的应验,他们少年家境衰落,中年历尽磨难,晚年痛失爱子,且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不同的人生经历背后

  • 春秋史上奇闻:能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的春秋怪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代多战事。一次,齐桓公跟宰相管仲密谋发兵讨伐莒国。可是不等付诸行动,他们要讨伐莒国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密谋泄露,莒国方面闻讯,很快做了迎战齐国的准备,自然这仗就不好打了。莒国范围相当于今天山东安丘、诸城、沂水、日照、莒县一带,都城在今山东莒县。

  • 前蜀后主王衍与大臣娇妻偷情 无耻皇帝国破人亡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皇帝荒淫无道者如过江之鲫。但这位皇帝,连手下大臣的媳妇也不放过,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可悲下场,就堪称空前绝后了。这位皇帝就是前蜀后主王衍。王衍即位时才19岁。虽然年少,却是很懂享受。他将朝政委托给太监宋光嗣、光葆、景润澄、王承休、欧阳晃、田鲁俦等人打理,自己大兴土木,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宣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