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走进蒙古风情的马奶节, 揭秘马奶节来历及风俗

走进蒙古风情的马奶节, 揭秘马奶节来历及风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1/24 6:00:03

马奶节。是最具有蒙古特色节日,马奶也是蒙古人最喝的饮料。在每年,蒙古族人都要举办马奶节庆祝丰收祈求健康。马奶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用马奶做出美味佳肴,烤羊之类的宴请客人。

马奶节是内蒙古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末,蒙古族就要举行为期一天的马奶节。马奶节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马奶节代表着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牧民们为了祝愿健康、幸福、吉祥,人畜兴旺。

马奶节:蒙古民族每年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金秋八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水草丰美,牲畜强壮。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末,蒙古族要举行为期一天的马奶节。这一节日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带为多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牧民们为了祝愿健康、幸福、吉祥,人畜兴旺,所以以洁白的马奶来命名这一节日。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马奶是蒙古族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然而只有每年的七八月份才是草原上生产马奶的季节,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牧民塔娜在自家的旅游点举办了一次马奶节。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

节前家家要宰羊做首摆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走进广西彝族跳公节, 揭秘跳工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跳公节是广西那坡县和云南富宁县一带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对于跳公节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说法是纪念救彝族祖先的金竹。 跳公节又称跳弓节,在当地,虽然过节的具体日期各村屯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在每年农历的四月上、中旬举行。 关于跳公节的来历,有不同的传说,传说一:彝族的祖先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

  • 塔塔尔族是怎样发展的?塔塔尔族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另外一些人散居在新疆吾尔自治区的阿勒泰、奇台、吉木萨尔和南疆各主要城市。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鞑靼”部落。关于塔塔尔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达旦”、“达达”、“鞑靼”、“达怛”等都是对塔塔尔的不同译音。十三世纪蒙古西征时,西

  • 塔塔尔族为何被称为是高学历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奔涌的河流两岸被鲜花缀满,碧草如茵,煞是好看。阿合买提的羊群,像白云片片绕青山……”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面对着绵延苍莽的群山,吐尔地老人弹奏着曼陀铃,用悠扬的歌声,歌唱着自己脚下这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 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一个有着“两多一无”特点的“高学历”民族:专家多、教师

  • 毛南族历史 ,毛南族语言语法有何历史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传统上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和少数学者认识。 2010年后出现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毛南文字拼音

  •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的古代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代永昌郡范围内的濮人,由于分布地域广阔,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分布在城镇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渐融合于周围先进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汉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由于这种狩猎和采集经济的不稳定,濮人的迁徙活动甚为频繁。此外,大民族统治阶级的压迫政策,也

  •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哀牢古国文化的传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约于公元前300余年,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兴起、而于公元一世纪末期衰亡的哀牢国,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南朝时期范晔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述哀牢说:“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秀,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桐华木。织以为布,

  • 柯尔克孜族历史 ,柯尔克孜族古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黠戛斯”是唐时对柯尔克孜族的普遍称谓,宋、辽、金时期“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称之,蒙元时期一般称

  • 走进云南彝族普者黑花脸节, 揭秘节日习俗和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普者黑花脸节,是云南丘北彝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丘北县的彝群众就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花脸节”是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 花脸节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经过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

  • 唐三彩简介:唐三彩的颜色是哪三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1899年修陇海铁路时,在洛阳出土了一批

  • 古装剧常说的“江山社稷”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看古装剧的时候总会听到“皇上”说江山社稷,社稷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意思,为什么古代称国家为社稷呢?社稷说法由来,小编以下为大家解说。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