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河伯为患的典故

河伯为患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66 更新时间:2024/2/12 3:01:18

《抱朴》里记载一个传说,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候的时候,发生过河伯有关的故事。

西门豹是当时魏国的邺县县令。他一到邺县任,就调查清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结了巫师骗钱。这些人恐吓老百姓说:「河伯每年要娶一个妻子,否则这里一定会发生水灾。

他们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钱,还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门豹为了整顿当地的气,就决定要铲除这些人。他利用智慧,骗三老和巫师说那女孩并不美丽,河伯不会满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师转告河伯,然后二话不说就把那些人丢入河中。

后来,西门豹带老百姓开挖水道,引来河水灌溉农田,老百姓从此便过得很幸福,也不再担心河伯的问题了。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束装盗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来自chengyu.itlearner.com 【解释】指无端见疑。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郎官隽不

  • 死不旋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战国策·中山策》 【释义】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用法】作宾语、状语;指奋勇向前 【相近词】毫不畏惧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李膺反对宦官专

  • 松柏之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 【释义】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宗世林看不起曹操的为人,总不想与他交往。曹操深为恼火,直到担任司空总揽朝政事务时,来问宗世林能否交往了吗?

  • 万寿无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1492138844830055.png 网络配图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

  • 鼠窃狗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来自成语大全 【释义】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偷小摸 【近义词】鸡鸣狗盗、梁上君子 【相反词】正人君子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丞相赵高却指鹿为

  • 天夺之魄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夺其魄,死期将至。《晋书·温峤传》 【释义】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用法】作宾语;指临死 【相近词】天夺其魄 【成语故事】公元594年,赤狄酆舒执政,杀了国君潞子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晋国出兵灭了赤狄,杀了酆舒

  • 书空咄咄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来自itlearner.com 【解释】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

  • 晨钟暮鼓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唐·李咸用《山中

  • 噬脐何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来自itlearner.com 【释义】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用法】作谓语、分句;指后悔也来不及 【相近词】噬脐莫及、后悔莫及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

  • 嫂溺叔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