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细说古代历史上科举的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

细说古代历史上科举的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4/2/4 0:27:14

人们说,读书人如果可以高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跳过了龙门,从此脱离凡胎肉身,飞黄腾达。这对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扭转命运的学子们来说,的确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龙门”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龙门”,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

由隋朝起创建的科举制度,取代了过去一直以来的世袭制度,由此,学子们得到了通过求学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相对公平的社会育才机会,使得封建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科举考试分为很多个级别,在历经各地区主持的考试之后,通过层层选拔的胜出者会取得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机会。在京师的考试有两场,会试殿试,而最终能够冲进殿试,并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进入仕途的入场券,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就是说,原本平凡无奇的鲤鱼越过了“龙门”,晋级龙族,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这一象征性加冕仪式的就是长安门。长安门分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长安左门位于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改中华门,1959年拆除)内东北角(今劳动人民化宫正门前稍东),长安右门位于大明门内西北角(今中山公园正门前稍西)。长安左门和右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均竖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诫语,并有禁军站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并且无论官级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入长安门,经天街(今天安门前的长安街),经金水桥,入承天门(今天安门),继而进午门,上朝觐见皇帝。

并非两门都是“龙门”,只有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明初时,在承天门(今天安门)外金水桥畔设案举行殿试,后来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这一形式,但后将殿试的场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试以后,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广布姓名,然后将名字写入“皇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的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广场,挂在左面的“龙棚”内。参加殿试的贡生们在这里集结看榜,无论考中与否,都经由长安左门离开。所以,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或是“生门”,靠中进士的人成为“登龙门”。新科状元会披红插花,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经此门出游“天街”(今长安街),以显示“皇恩浩荡”,当然,这也是唯一允许在“天街”上骑马的时候。此后,金榜提名的进士们会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即所谓的“金殿传胪”的仪式。越过“龙门”的学子们最终不负多年的寒窗苦读,一跃成为天下闻名的新权贵。

与长安左门相对的,长安右门则是刑部主持全国“秋审”、“朝审”的地方,被称为“虎门”。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这里设案“秋审”,联合审理犯人。每逢此时,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确定了。“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来,押送到长安右门,排成整齐的队列,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 公案桌前,听候审问。期间,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不免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会被称为“虎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遂于1952年8月将长安左、右门拆除。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长安门了,但是,同为改变人命运的“龙门”和“虎门”却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传奇的故事。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三潭印月的来历, 三潭印月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

  • 厚德载物指的是哪几德?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

  • 历史上古人们是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没有台历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纪日、纪月、纪年的呢?答案就是运用中国古代历法的符号系统――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古代又称为“ 枝”。据史书《世本》记载,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黄帝手下一个叫做大桡的大臣创制了干支,并用它来纪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作息表。为了标识每一天,他们以手指

  • 中国古代历史上古人们都吃什么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给人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更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可口。现在市场上食用油口味和种类都非常丰富,我们的先人他们是吃什么油呢?他们是如何获取油的?1、动物油脂最开始的时候,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狩猎时代人们就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

  • 囧字竟然起源于甲骨文:曾经是吉祥的图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2011年4月,陕西凤翔一农民捡到一陶器残片,发现上面刻有一个“囧”字。据文物部门专家介绍,陶片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陶片上的“囧”是一种象形字,起源于甲骨文,是在先秦战国时代官方发文中经常出现的吉祥图案。在篆体中,最早的“日”字写法就是“囧”。后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楷书中运用篆书的写法,把

  • 中国古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指出,李唐皇室以关陇集团起家,在婚姻上的择偶对象,最初自然多眷顾关陇集团;武则天入宫为一大转折点,标志着山东集团成为李唐皇室的联姻对象,从而构成了所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适应了大唐帝国的统治情势。这一婚姻集团居于最高统治核心层的百余年间,也正是唐代文治武功

  • 姓、氏、名、字、号由来 ,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姓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

  • 中国古代捕快的由来 捕快是如何办案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说说捕快的由来,说起捕快的由来,应该说这真是一个,非常久远的历史发展的故事,应该可以这么讲,当我们的国家出现了最初的法律,甚至出现了最初的犯罪案件,就有了抓捕罪犯,搜集证据的那样的一种人,也就是捕快,这种情形应该说,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以及奴隶社会的前期, 根据我国的史书记载,大禹治水非常

  • 古代的祭酒究竟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古礼,祭祀宴飨时,由最年长者举酒以祭于地,故祭酒为尊称。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官尊长亦称祭酒。《续汉书·百官志二》刘昭注引汉人胡广说,谓官名祭酒,

  • 中国历史上义庄与家族制度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末五代,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研究贵族血统的旧谱牒学随之衰落。宋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再承认世袭官职田产的特权,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士大夫意识到必须加强家族内聚力,以作为国家统治的补充。宋仁宗时欧阳修和苏洵首倡编写新族谱。范仲淹在苏州置良田十多顷,作为族产,称为“义庄”。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