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赫哲族历史渊源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

赫哲族历史渊源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1/23 21:10:05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佳木斯市。

赫哲族它的先民可以上溯先秦时代的肃慎人。赫哲族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肃慎化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靺鞨,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

顺治初期,即自1644年(顺治元年)起的几年内,赫哲部被清政府“编户”形成族体。“赫哲”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官方文献是《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公历1663年5月1日)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这里的“国”是女真各部,不是今天国家的概念。

俄国人称赫哲(那乃)族为“高尔谍”、“戈尔德”、“乌德哥”、“枪”及“阿其泱”人,或称之为“那笃奇斯人”与“纳特基”人。译文中,称“那乃”之前多称为“果尔特人”。中国清政府刊刻的《皇清职贡图》中出现了今天赫哲族的三个组成分支——“奇楞”、“七姓”、“赫哲”。“奇楞”的意义和来源有“与鄂伦春同源说”和“姓氏说”等几种。“七姓”是赫哲族的七个氏族,并非族称。“赫真”是“东方”、“下游”之意。他们对外都自称“赫哲”。

“赫哲”是从“赫真”变音而来,而“赫真”又是“黑斤”、“黑金”、“黑津”、“黑筋”、“黑哲”、“黑折”、“赫斤”、“赫金”、“赫锦”等的同音异写,这些名称在《清实录》、《满洲源流考》、《宁古塔纪略》、《柳编纪略》、《宁古塔山水记》、《西伯利东偏纪要》、《吉林通志》等历史文献中都出现过。俄国东侵之后被分裂为跨国民族。居住在俄国境内的约2万多人,称为“那乃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约4600人,仍称“赫哲族”。

2010年,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赫哲族历史悠久,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肃慎”、“挹娄”、“勿吉”、“女真”等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东海女真赫哲部反抗建州女真的征服,呼尔哈路千余人围攻重镇宁古塔,给建州女真联军沉重打击。

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乌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满洲八旗、奇勒尔人(东海女真),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反击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揭开清朝军民联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顺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诺夫等哥萨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兰县附近尚坚乌黑等处;赫哲、满八旗、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所率清军痛击入侵者。此年于松花江口击毙斯捷潘诺夫。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参加东北各种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赫哲族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靺鞨,元明清时称女真。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现在,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赫哲族历史悠久,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肃慎”、“挹娄”、“勿吉”、“女真”等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反抗满族统治者: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赫哲族反抗满族统治者的政征服,呼尔哈路千余人围攻满族重镇宁古塔,给满族统治者以打击。

反沙俄入侵: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乌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满、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反击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罗夫为守的哥萨克;揭开清朝军民联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顺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潘诺夫等哥萨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兰县附近尚坚乌黑等处;赫哲、满、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所率清军痛击入侵者。此年于松花江口击毙斯捷潘诺夫。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参加东北各种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珞巴族的历史文化, 珞巴族起源概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珞巴”意为南方人。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和与外界接触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珞巴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阶段。珞巴族内部部落很多,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珞瑜地区即归入吐善王朝建制,此后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辖之下。在1965年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珞巴人才正式

  • 侗族介绍 ,侗族人口有多少主要分布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湖南、贵州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现当地还有许多

  • 布朗族的由来, 布朗族的民族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县、镇康、德、双江、耿马、澜沧、墨江、景东等县亦有部分散居或杂。布朗族聚居地群山起伏,气候暖和,降水较多,土地肥沃,产丰富。根据1998年人品统计,布朗族有8.77

  • 傣族介绍 ,傣族位于哪里名称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 傣泰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西部,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现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800万,泰国境内约

  • 畲族历史 ,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畲族历史上是个频繁迁徙的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他们现今的居住地较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们对畲族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坛啊。下面给予来看看畲族文化的畲族起源之说。 畲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是高辛帝

  • 畲族图腾 ,畲族的图腾有什么特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象征性的图腾,畲族图腾是畲族文化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图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明的传承。畲族图腾不仅是畲族人民精神的源泉,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永久记忆。你知道畲族图腾象征着什么吗,不如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畲族是信仰盘瓠的民族。在畲族的传家之宝“祖图”和《盘瓠王歌》中,盘瓠信仰细节化为一则优美动

  • 佤族历史简介 ,为何说佤族有着神奇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勒佤人认为佤族起源于“司岗里(岩洞)”,布饶人则认为佤族起源于葫芦,或是天神创造了达古亚和叶里,由他们繁衍人类;或是由达能在女始祖烨奴姆(又称妈农)身上沫了口水,因而妈农生育人类等等。无论勒佤人是出自于司岗里或是葫芦里,或是神创造佤族祖先,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的

  • 傈僳族历史, 傈僳族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和民族特色。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在跨越历史长河期间融入了不少其他民族血液。每个民族相传至今都是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残酷。那么下面一起来傈僳族文化了解傈僳族的起源吧。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

  • 纳西族历史简介, 纳西语是怎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内,纳西人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创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而且丰富了纳西族乃至中国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报踏访56个民族的记者在对纳西族进行采访时深深感到,纳西人始终在为拥有这一独特的文字而骄傲。有资料显示,纳西族

  • 纳西族历史简介 ,东巴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巴文化是人们对一千多年来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教文化的总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既是本民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汇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文化因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东巴文化融汇的多元文化丰富博大,因此被国际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