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踊贵屦贱的典故

踊贵屦贱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67 更新时间:2024/1/20 2:26:12

踊贵屦贱来自于春秋时期晏子的故事,踊贵屦贱是什么意思?原来讽刺滥施刑罚,后用以比喻世态失,社会现象不合理。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踊贵屦贱的故事与典故吧!

踊贵屦贱的故事: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景公最喜欢的一匹马突然暴死了,景公很生气,要肢解养马人。晏子问景公说:“不知道舜肢解人时,先从人的哪个部位下手?”景公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先关起来吧。”晏子说:“让我为您宣布他的罪行,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多么严重的罪行,然后再关起来,好吗?”景公说:“好!”晏子对养马人说:“你犯了三条死罪:国君让你养马,你没养好,犯了死罪;而且死的是国君最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而杀人,使得老百姓埋怨国君,诸侯们笑话国君,这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关起来。”景公叹口气说:“放了他吧!”

晏子当了相国,景公对晏子说:“你的住宅靠近集市,吵闹灰尘多,我给你换个住处吧。”晏子推辞说:“别人能住,我也可以住,要不有人会说我奢侈。而且靠近集市,买东西还方便,多好。”景公笑着说:“你也知道集市里的贵贱?”晏子说:“是呀!”景公说:“最近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晏子说:“假肢买得贵,鞋买得便宜。”景公很吃惊,于是免去了刖刑(砍去脚的刑罚)。

踊贵屦贱的典故: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踊贵屦贱的示:

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类能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典故中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用“踊贵屦贱”这一事实揭示了齐国刑法残酷、荼毒人民的重大问题,不露声色地向齐景公劝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反裘负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反裘负薪是什么意思?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反裘负薪的历史故事: 魏文候是战国时一位聪明的君王。有一次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个人反穿着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

  • 割肚牵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割肚牵肠是什么意思?“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那割肚牵肠出自哪儿?这个成语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成语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割肚牵肠的历史故事: 蜀后主刘

  • 手不释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

  • 弹冠相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含贬义。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 弹冠相庆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王吉和贡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们很早相识,而且因为两人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两个人,

  • 余音绕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复馀音绕梁之意。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 龙山落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龙山落帽是什么意思?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的历史典故。 龙山落帽的历史典故: 东晋时。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荆州刺史治所终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其时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

  • 令行禁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令行禁止是什么意思?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令行禁止的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非常昏庸,过着奢靡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他在朝歌的北

  • 囊萤映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囊萤映雪是什么意思?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比喻人勤学好问。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囊萤映雪的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车胤从小就非常

  • 囫囵吞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囫囵吞枣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

  • 尸位素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汉语成语,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比喻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尸位素餐的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有句道: